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接受本刊专访

“疯狂的人,才能改变世界”

本刊记者 尹洁 《 环球人物 》(

    苏菂(音同“第”)的头发短得贴着头皮,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玩游戏,眼睛盯着屏幕,手指飞快地点击,嘴里还能回答问题。“他是游戏老玩家了,全球比较好的游戏没有他没玩过的。”车库咖啡工作人员徐田海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这家主要为科技创新团队提供服务的咖啡馆,已经成为北京中关村里非常知名的科技创新“孵化器”,不久前还把分店开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附近。“那边有个富豪朋友是做天使投资的,把自己的房子贡献出来了。”苏菂老老实实地说。

    不当总监去办咖啡馆

    苏菂上大学时就和几个朋友在西单华威商场里卖电脑,毕业后的几份工作都与IT和销售有关。

    2006年,苏菂进入大型互联网服务企业蓝汛公司做销售,很快成为了销售主管。业绩最好的时候,他一个人的订单额能占到公司全收入的七分之一。后来,他被任命为投资总监,蓝汛在纳斯达克上市后,31岁的苏菂就这样成了上市公司的高管。

    在蓝汛的那几年,苏菂发现很多团队想找个好项目并不容易,而国内的创业服务也跟不上创业团队的发展速度,能供双方对话的平台就更少了。中关村西区被称为“中国硅谷”,苏菂决定在这里开个能聚集创业者的咖啡馆,以高科技企业为主。“面积要够大,还要偏僻一点,通过私人渠道吸引创业团队。”

    2011年4月,车库咖啡在海淀西大街开张,位置在一家宾馆的2楼,没有明显的招牌,从外面很难发现。里面800平方米的面积,24小时营业。第一个月,店里只来了两个团队6个人,都是苏菂以前认识的朋友。“车库咖啡的定位就是这样的,面向特定人群宣传。只要我们服务更多的创业团队,就会有更多人知道。”苏菂说。

    第二年春节后,在广州读大四的徐田海来北京找工作,第一站就到车库咖啡做服务员。入职第一天,就赶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和时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到车库咖啡视察。那时的车库咖啡已经小有名气,苏菂为此累瘦了40斤。

    2013年12月20日,记者来到车库咖啡,这里座无虚席。苏菂介绍,现在车库咖啡一共服务着400个团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长期驻扎在车库咖啡办公的创业者;第二种是一个月或一周来几次的人,在车库咖啡这个平台寻找机会;第三种是获得车库咖啡认证后,通过网络远程享受服务的创业者。

    “现在每天常驻的团队有十几个。大部分人我们都认识,只要有时间我们会跟所有的团队聊天。花20块钱买杯咖啡能在这儿坐一天,所以很多人是先在这里办公,等有了钱再去租办公室。为初创的高科技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硬件设施,降低其创业成本和风险,这也是企业孵化器的核心价值所在。有领导说,车库咖啡是中关村管委会下面150多个孵化器中唯一一个没有门槛的。”徐田海说,“有些团队基本上是全天在这里,上午十来点来,晚上七八点走。”根据他粗略统计,车库咖啡大约帮助过四五十家团队直接或间接地获得过投资。“我们推动着整条街的变化。”

    现在咖啡馆每平方米的租金是每月几元钱,“饿不死也吃不肥。”徐田海说。他给记者算账:“空调和网络服务器24小时开着,十来个服务员,最便宜的咖啡20元,最贵的40多,这方面我们肯定赔钱。车库咖啡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楼梯间广告位、线上平台和衍生产品。另外,我们还有年费1200元的会员服务。”

    这里有形形色色的创业者

    1981年出生的董景博手下有4个人,他们是这里的常驻团队之一,占据了店内靠墙的一个“风水最好的地方”。

    董景博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工作了8年,目前在做一家叫“Iconfans(图标粉丝)”的网站,是创始人兼CEO。“打工的成长空间有限,我又是比较有想法的人,不太容易改变,所以就彻底出来创业了。”他对记者说。

    在咖啡馆创业,除了不需要固定场所投入,另一个好处就是气氛。“车库咖啡最重要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投资人会来这里挑项目,还有不少讲座、活动。”董景博说,“看到其他团队,我就能知道自己是什么状况,需要做什么,能少走弯路。你认识的人越多,了解的就越多。”作为老板的苏菂,也是一个个团队和投资者的中间人,“他会把资源介绍给你,用不用是你自己的事。”

    徐田海介绍说,车库咖啡的人员流动性很大。为了促进大家交流,周一到周五中午一点半有一个“午间半小时”活动,让新来的人自我介绍,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想认识什么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资源的互通有无,也让每个团队在认识别人的时候更清晰地了解了自己。

    在这里,徐田海见过形形色色的创业者,有拍微电影的“90后”辍学生,也有晚上住在洗浴中心的北漂,但是,“我看到的真正优秀的项目或产品只占十分之一,特别优秀的只有百分之一”。

    创业环境在变好

    车库咖啡也让苏菂亲身体会到中国创业环境的改善。“政府支持、市场判断都比过去好了。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要有一个出去创业的,老师会觉得是个异类,现在则以创业为荣。”

    中关村的变化就是印证。“以前中关村没有这么多创业服务机构、创业媒体、相关活动和讲座,也没有这么多人关注创业。而现在,最密集的时候一天有10场以上的活动。海龙、鼎好这些电子产品卖场的楼上办公室不断变成创业团队的据点,这都是这两年的变化。下一步这条街也会改变,管委会给的定位叫做创业投资一条街,或者叫天使大道——海淀创业城,未来几家创业杂志都将在这里聚集。以后回国创业或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人员只要来这一溜达,很多资源就可以得到了。”苏菂说。

    对很多团队来说,能在车库咖啡获得支持原创项目或小微企业的天使投资非常重要。而在苏菂看来,“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天使投资越不专业越好,有时候就是瞎投、胡投,它的失败率本来就非常高。我最近见了几个土豪,都想做一些扶植创业的事。他们跟我说,甩出100万对他们来说是小钱,不痛不痒。我们这里经常会有两个人聊得高兴了,一个就掏出100万给另一个说:‘你帮我做点什么你看好的事。’所以,个人天使投资没有什么规则,乱打就行,需要规范化的是机构行为和法律法规。”

    单讲创业环境,科技领域更有优势。“不像石油或电信领域存在垄断,这里世界是平的,中国的步调跟硅谷一致。”

    谁能在创业中脱颖而出

    环球人物杂志:在你接触的团队中,有多大比例是真正适合创业的?

    苏菂:你没法让所有的人都去创业。这种素质是天生的,手指长的适合弹钢琴,腿长的适合跑步,适合创业的群体永远都是百分之一。

    环球人物杂志:对一个人的创业要求,更多体现在性格上还是技术上?

    苏菂:性格上。不安分守己,喜欢折腾点事,打小就爱做点买卖。技术不是创业者最重要的,乔布斯也没有什么技术,但这些群体有不安于现状的本能。

    环球人物杂志:一个创业团队什么素质最重要?

    苏菂:我欣赏团队为一件事情执着追求的精神。这能感染你,最后你会觉得非常可怕。疯狂的人才能改变世界。

    环球人物杂志:失败也无所谓?

    苏菂:无所谓成败。中国这20年来物质过度发展才有成功失败这种定义。一个人只要达到了他设定的目标就是成功,就算没达到,至少他敢设定目标,在启动的一刹那也已经成功了。有的人是以钱为目标的,有人想做成事,创业不能以成功失败去论。

    环球人物杂志:对于方向不正确的人,你会劝阻他们吗?

    苏菂:没有人是一上来就方向正确的,关键是他们的决心。我们这来过一个保安,想办个网站,专门给北大女博士介绍对象。这事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成功可能,但我们敬佩他敢付出。最后哪怕介绍成功一个,也是有价值的。当然,对于不适合创业的人我也会提醒他。

    环球人物杂志:不少创业者在赌。

    苏菂:如果纯理性驱动,好多事谁都不会干,肯定要有一点赌博的成分在里面,但这个群体本身存在就是可敬的。3年前谁敢说智能手机有今天的出货量?5年前谁敢说网银支付这么方便?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不一定是说国家混乱,而是这个行业和市场混乱,现在就是市场“乱世”。

    环球人物杂志:中国何时能拥有自己的乔布斯和苹果?

    苏菂: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中国已经出现了创新的土壤。中国的技术不比国外差,只是缺少原创的、颠覆世界的产品。过去几次科技革命中,集成电路、三极管、电脑、互联网,华人都起到很大作用,未来还是有机会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想象力就会展开,这时候才能有创新。

2014,什么钱好赚
“疯狂的人,才能改变世界”
“创业最不能缺少的是勇气”
“汽车姑娘”熬成通用掌门
美国商圈里的明星姐妹
习酒董事长:把敬意融入酒道
新年做个理财计划
前沿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