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采访数百人,出过多本名人传记

陈利明,20年写就胡耀邦传

许妍 《 环球人物 》(

    胡耀邦去世已24年,国内关于他的第一本完整传记终于面世。

    11月29日,《从红小鬼到总书记——胡耀邦》(以下简称《胡耀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本传记详尽地描述了胡耀邦的一生,由“红小鬼苏区立功”、“延安年华堪回首”、“勇闯禁区”、“执掌共青团中央”、“整顿中国社科院”、“担任中央总书记”、“组织领导平反昭雪冤假错案”、“推进改革开放”几个大板块组成,共60余万字。作者陈利明为这本书花费了20多年的心血。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湖南人讲普通话。”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陈利明显得很开心,一上来就以自己的口音开玩笑,爽朗的笑声中气十足。76岁的他至今乡音未改,说着一口浓重的湖南话。

    专程采访胡耀邦夫人

    陈利明是土生土长的湖南株洲人。半个多世纪前,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参加在株洲召开的中南5省(两广、两湖和江西)共青团书记会议,陈利明作为学生干部,有幸在现场听到了胡耀邦的讲话。“耀邦同志讲话不用讲稿,出口成章,幽默风趣,接连讲了3个多小时,观众不断地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陈利明回忆道。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关注胡耀邦。

    1983年,陈利明调入株洲市委筹备党史办并任副主任,写人物传记成为他的本职工作之一。写胡耀邦传的想法,在这个时候便产生了。1988年2月,他开始着手采访。为了详尽地掌握材料,他采访了胡耀邦的战友、同事、下属、亲属不下百人次。

    历次采访中,陈利明“打搅”最多的就是胡耀邦的夫人李昭,他口中的“李大姐”。“第一次采访李大姐是在胡耀邦去世后不久,我专程去了一趟北京。”当时李昭住在紧连中南海的一栋僻静四合院里,那是胡耀邦一家自1984年起就居住的地方。在陈利明的印象中,那里“庭院深深,花草散发出淡淡的芳香。客厅陈设简朴,正面墙上挂着面部慈祥、表情深沉凝重的胡耀邦遗像,两旁排列有致的书架里井然有序地放着各类书籍”。陈利明至今记得作为湖南老乡,李昭对他说的第一句话:“你从家乡来,劳累奔波采访,辛苦了!欢迎到我家作客。”听着亲切的乡音,陈利明的拘束感消失了,心情一下子轻松起来。

    就在那次访谈中,李昭向陈利明讲了她与胡耀邦的恋爱、婚姻和家庭。最让陈利明感动的是胡家次子的故事。“1945年,胡耀邦调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将离开陕北,赴前线参加战斗。李大姐态度坚决,要求同往。但当时她已经怀了第二个孩子,为此不惜想做人工流产。夫妻俩再三商量,最后决定将孩子生下来,交给别人抚养。出生后,是个男孩。李大姐托在中央党校学习时的一个同学,找到南区合作社副主任刘世昌。他只有一个女儿,正好想要个男孩,于是,欣然答应收养。胡耀邦对刘世昌说:‘从现在起,这就是老区人民和刘家的孩子了,一定要姓刘,名字也由你取。’刘世昌沉思片刻,说:‘就叫刘胡吧。’胡耀邦拍着刘世昌的肩膀,笑着说:‘那好,不过胡字要加三点水,湖水的湖。’战火纷飞的年代,刘湖就在陕北黄土地上长大。13年后才被送回北京,但依然没有改姓。从此,胡耀邦一家就有三个姓。”

    为何安葬在江西共青城

    胡耀邦逝世后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上有一些传闻,关于他去世时的真实情况,以及为什么会安葬在江西共青城,众说纷纭。带着这些问题,陈利明又去拜访了李大姐,得到了第一手的材料。

    据李昭回忆,“1989年4月8日,耀邦吃完早餐,准备去怀仁堂出席中共中央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会议中途,耀邦胸口有点难受,缓缓站起来,并自言自语:我胸闷,难受。坐在旁边的人赶快将他扶回座位上。他紧闭双眼,面如土色,不能说话。中南海保健处的医护人员迅速赶到,接着北京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和协和医院的心血管病专家们也火速被接到现场。怀仁堂的一端成了临时的抢救病房。经专家们会诊,确定耀邦患的是突发性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障碍。下午,专家们认为他病情稍微稳定,可以上救护车了,随后被送往北京医院继续治疗。住院期间,耀邦的病情时好时坏。4月15日清晨,他说:‘我住院七八天了,今天打扫一下卫生才好。’身边的工作人员拿来刮胡刀,替他刮了一下胡须,梳理了一下头发。静躺大解后,吃了西瓜,还和我们讲了话,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外边情况怎样?’就在这时,他突然表情痛苦,讲不出话来,虽经抢救,但已经无力回天。”

    胡耀邦离世1年又8个月后,骨灰被安葬在江西共青城。“这是李大姐向中央提出的,并非胡耀邦遗愿。”而李昭也向陈利明解释了安葬在共青城的理由:“一、江西是耀邦的祖籍。他的祖先世代居住在江西省高安县,远祖胡允钦在明朝万历年间才携家眷离开故土,到了湖南浏阳。耀邦是胡允钦的第二十代孙。索源寻祖,人们对先祖的出生地总是永怀眷恋之情。二、耀邦从小参加革命,是大家熟知的‘红小鬼’,他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工作、战斗过多年,江西是他革命的发祥地。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耀邦担任团中央书记时,对江西共青城的建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李昭的要求得到中共中央的赞同。1990年12月5日,他的骨灰运离北京,由李昭和子女们陪伴着登机南飞。

    这两次采访后,陈利明与李昭建立了长期联系,几乎每年都会拜访一下。而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女儿李恒等也成了陈利明的采访对象。《胡耀邦》出版时,胡德平对该书给予了充分肯定。

    听当事人口述历史

    和一般的领袖人物传记不同,这部上下两卷的《胡耀邦》没有序言。20年里,陈利明不止一次希望找一位党史专家或学者合作,“都被人以各种理由拒绝了”。2004年,陈利明就写出了80万字的初稿,随后是漫长的修改过程。这次出版前,书经过了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审核。

    《胡耀邦》其实只是陈利明所写人物传记中的一部。1989年2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名人传记:《陈明仁将军传》。在那个年代,写陈明仁这样有着国民党背景的人物是需要勇气的。初版印了3万册,很快销售一空。编辑接着约他写程潜。1992年1月,《程潜传》出版。在这之后,陈利明的作品一部接一部问世,《谭震林传奇》、《王首道传》、《陈独秀传》……陈利明成了撰写传记文学的“专业户”。

    谭震林是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陈利明上学时,从课本上读到谭震林写的《学徒生活回忆》,对这位领导人的血泪童年满怀同情,对他从印刷工一步步奋斗的人生深感钦佩。为撰写《谭震林传奇》,陈利明沿着谭震林走过的足迹,爬井冈山、走闽西、奔宁沪、上北京,采访了上百人,收集了300多万字的资料。

    王首道是湖南省第一任省政府主席,曾任中南局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为了写《王首道传》,陈利明不仅多次访问其本人,还拜访了和王首道感情很深的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习仲勋向陈利明畅谈了自己在1935年陕甘宁“肃反”扩大化中遭受迫害,被毛主席委派去的王首道保护的曲折经历。陈利明如获至宝。

    正如陈利明在《胡耀邦》后记中所说的,这么多年来,他在采访收集资料时,一直坚持着“四勤、五不怕、六多”,即腿勤、口勤、眼勤、笔勤;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冷脸挨热脸、不怕吃闭门羹、不怕压力和阻力;多跑、多看、多问、多听、多记、多想。陈利明一生没有其它爱好,一不下棋,二不打扑克,三不摸麻将,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他多次向人表示,自己要“活到100岁,写到90岁”。

    “现在敢讲真话的人太少了”

    环球人物杂志:您写的陈明仁、程潜、谭震林、王首道,包括胡耀邦,都是湖南人。

    陈利明:是这样。湖南人杰地灵,近现代出了很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从曾国藩、谭嗣同,到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左权,等等,都是湖南人;新中国的十大元帅里,湖南有3位(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十大大将里,湖南占了6位(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陈赓、许光达)。我很为这些同乡自豪。

    环球人物杂志:如您所说,湖南先贤众多,您选取人物时有什么标准?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您为什么没写?

    陈利明:人们太熟悉的、已经写了很多的我不写。另外,我喜欢写有争议的。写陈明仁和程潜时,就有人说我,你是一名共产党员,怎么写国民党的将领?我就回答他们,陈明仁、程潜虽然曾在国民党政府担任要职,但他们又在不同的情势下与共产党有过接触,为了民族前途、国家命运,作出了湖南和平起义的重要抉择,为人民立了大功。新中国建立后,他们竭诚为国家作贡献,是有历史功劳的,怎么就写不得!湖南人敢为天下先,我写书时也是彻彻底底的湖南人!

    环球人物杂志:写《胡耀邦》时,您依据的材料主要来自哪里?

    陈利明:除了胡耀邦的亲人外,我先后采访了他的战友、部属不下百人次,有在团中央任职过的,还有李锐、陈野萍、曾志、王照华、郑伯克等几位在中组部工作过的老领导。对胡耀邦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作,任中组部部长时平反冤假错案的事迹,主管宣传、科研工作时的业绩都进行了梳理,收集的文献资料和笔记资料不下几百万字。

    写人物传记和纪实文学必须真实,这是我的唯一信条。

    环球人物杂志:您曾见过胡耀邦,又多年倾注心力写他的传记。您怎么评价胡耀邦?

    陈利明:胡耀邦喜欢别人叫他耀邦同志,而不是官职。他待人和蔼,和人交谈时脸上总挂着笑容,生活不拘小节。我了解到他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在3年困难时期,胡耀邦是中央委员,按规定可以吃细粮,多供应一点物资。而他总是将物资留给老母亲,难得领到一些肉,自己舍不得吃,也要夹到母亲的饭碗里。

    他是个乐天派。前中央纪委书记李昌曾告诉过我他和胡耀邦的一件往事。1946年集宁战役打响时,他们一起去前线视察。在指挥所吃饭时,敌人的飞机突然从山后飞来,子弹把胡耀邦的饭碗打得碎片四溅,人却安然无恙。战士们急忙把他俩拉进防空洞躲避。一进去,胡耀邦就对李昌说:“看来老天有眼,马克思不让我去报到哩!”李昌也笑了:“你这个乐天派,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他一心为大多数人考虑,不计较自己得失,自1979年至1985年的6年时间里,他亲自批准平反和安排工作的高级干部和知识界名人就有6000多人。他曾说过:“建国以来的冤案、假案、错案,不管是哪级组织,哪一个领导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来形容胡耀邦,再合适不过了。

    环球人物杂志:除了还原历史,您觉得这部传记有什么现实意义?

    陈利明:让现在的官员好好看看老一辈革命家都是怎么当领导的,怎么为老百姓着想的!胡耀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敢讲真话。而现在,敢讲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陈利明,20年写就胡耀邦传
宁浩改变了,《无人区》复活了
大清相国的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