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政治风气决定中国未来

金苍 《 环球人物 》(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同期举行,引人关注的内容颇多,但激起广泛共鸣的,是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的一句话——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它被评价为“中央会议有了文艺范儿”。“大会小词”的背后,是“政治语汇”的悄然转型,更是一年来中国政治风气的巨大变化。

    风气,看起来是个“虚词”,但一种价值取向的形成、一种共同信念的凝聚,无不体现在具体事务中。根据中央纪委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共计17380起,处理19896人。回顾全年,正是这种雷厉风行的举措、斩钉截铁的决心,压服了曾让民意汹涌的公款吃喝、奢侈浪费,形成了务实清廉的为政之风。

    公众对政治风气最直观的判断,来自身边的小事。一年来,高档饭店门庭冷落,不少还开始了团购;名烟名酒降价销售,股价也颇受影响;少了公车私用,减了公款旅游,连过年时小小的贺卡也被叫停。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本质上是“规范权力”、“约束权力”带来的风气之变。

    对政治新风的最突出感受,莫过于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铿锵有力的反腐败宣言过后,更有一年17个省部级高官落马的铁腕行动。这正如八项规定颁布之初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的那样,“政治风气重塑指向的是‘官场弊病’,绝非奢侈浪费那么简单”。

    不仅仅是这些。12月中旬,国务院第三次公布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82项,至此,2013年国务院共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21项,这是行政制度的新风;从举世瞩目的薄熙来案,到官商勾结的丁书苗案,从舆论哗然的“饿死女童案”案,到一波三折的李某某强奸案,对大案要案进行实时、公开报道甚至直播报道,让人感受到司法领域的新风。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废除劳教制度、放开“单独二胎”等一项项具体举措正不断落地,共同传递出有限、开放、高效的现代政治理念。正是这种理念的更新,带来了让中国为之一新的政治风气。

    政治风气的转变固然是长期而艰难的,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但谁也不能否认,2013年,中国最大的变化已经发生。当坚定的决心、严厉的举措和制度的保障相叠加,带来的成果、取得的实效,真可谓震撼人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提出一个基本思想: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制度来改变,政治风气亦然。一年以来,作风建设的小切口,打开了改革的大局面。从率先垂范、简明扼要的八项规定,到全面规范、不厌其详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中央不遗余力地打造起“制度之笼”。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确立为根本目标。好的制度正是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好的制度转化为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效能,更是治理能力提高的切实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2013年以一年之功扭转的政治风气,影响乃至决定着未来中国的现代化航程。

    更重要的是,政治风气之变,能凝聚起一种“人心的力量”。正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积小胜为大胜”,才能取信于民。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人心就是生产力”,是决定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回想1948年11月,国民党《中央日报》曾发表殷海光执笔的社论《赶快收拾人心》,说如果能改变风气,“罢黜一切害民之官,严办豪强特权之辈,减轻人民负担,将千千万万人民的负担放在极端少数豪门巨富身上,那么人民耳目必然为之一新”,但国民党显然没有做到。今日中国,利益分化更多、矛盾纠结更多,“收拾人心”也是当务之急。改善政治风气,是“群众最期待的问题”与“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的交集,以此入手重建政治信任,才能打造更为现代的政治品格,形成更为强大的改革合力。

政治风气决定中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