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我们要多些思考少些盲从

任武平 《 环球人物 》(

    遇到点事,不问是非,一窝蜂地跟着跑,跟着骂,这是当下许多人的“盲从病”。12月3日,“大妈讹老外”的假消息一出来,网络上立即对大妈人人喊打,甚至连中央级媒体的官方微博都痛心疾首地发表评论。结果呢?警方调取的监控录像证实,老外无证驾驶撞倒大妈,且恶语相向,试图离开。后来,有调查显示,60%的受访者第一时间相信了“大妈讹老外”。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心态复杂多变。这几年,弱势心态、仇富心态、仇官心态、焦躁心态都曾得到广泛关注。唯有盲从心态,很少遭到批判和反思。究其原因,也许因为每个人多多少少患有“盲从病”,也就不觉得它是病了。

    或许有人说,自己足够冷静,没有轻信过“大妈讹老外”这类谣言。须知盲从谣言,只是其中之一。更多时候,“盲从病”表现在日常的方方面面。说苹果手机好,就到苹果专卖店外通宵排队;说三星手机好,就争相换三星;说小米手机好,今年“双十一”当天,仅天猫网站就卖了339947台小米手机。大家一面嘲笑苹果、三星、小米已经沦为满大街都是的“街机”,一面又乐此不疲加入使用“街机”的行列。

    “盲从病”还容易表现在平时的文化生活里。比如,近几年新词汇层出不穷。2011年的“给力”、2012年的“白富美”和“高富帅”、2013年的“大妈”和“土豪”,都因其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或得到官方认可,收入年度汉语新词语中;或走出国门,成为英语新词汇。于是有人跟风生造大量新词,“十动然拒”、“不明觉厉”、“喜大普奔”……似乎不写这些词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跟得上潮流。但实际上,除了网络小圈子,现实生活中几个人听得懂这些词?它们又能有什么生命力?

    一定会有人辩解,赶时髦换台手机、跟风用个新词,能有多大危害?就算盲从了谣言,传播了谣言,那还倒逼出真相呢!如此诡辩,显然忽视了个人心态与社会心态的密切关联。

    社会心态产生于社会个体心理,又以整体的形态存在,进而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所以,个体的盲从很容易演变成行业的盲从、社会的盲从,首当其冲的就是媒体从业者。当媒体从业者盲从谣言时,“大妈讹老外”就演变成爆炸性假新闻。当媒体从业者跟风“文化潮流”时,无数演唱节目、亲子节目就遍地开花。在面对“盲从病”时,媒体非但没能成为正本清源的力量,反而成为推波助澜的主力。

    这种“盲从病”甚至影响到企业行为。12月2日,伊利以3.1199亿元拿下亲子类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独家冠名权。试问其广告效果真的值3亿吗?其带来的利润究竟有多少呢?在狂热的盲从心态驱使下,企业这一决策是否是理性的市场行为?十几年前,孔府、秦池同样一掷千金,争做央视“标王”,而今两家企业早已籍籍无名。这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从个人到媒体到企业,几乎席卷一切的盲从心态暴露了深层的问题: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消费品,不思考其适用性;对文化产品,不思考其价值;对谣言,不思考其真实性;对新事物,不问“值不值得”,只求紧紧抓住,不怕做错,只怕缺席,思考能力的缺位造成了赶大集式的盲从。这正如法国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所总结的:民众缺乏理性,依赖于信仰与权威的引导,用想象来判断,模仿他人行为,直至盲从。

    不做“乌合之众”,就要以独立思考破除盲从心态,不轻信“大家说”,去坚持“自己看”。2000多年前,孔子做了一次最好的示范。子贡问孔子:乡邻都称赞一个人好,这个人怎样?孔子说:不能肯定。子贡又问:乡邻都说一个人坏,这个人怎样?孔子还是说:不能肯定。该怎么做呢?孔子给出了自己独立思考的判断标准:只有全乡的好人都称赞他,全乡的坏人都讨厌他,我才能判断他是怎样的人。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能看到这一点,难道现在的国人看不到?我们应该沉着一些,多些思考,不要做墙头芦苇,风吹两边倒,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要学会理性思考,在所谓的“潮流”面前冷静点、淡然点、从容点,做一个冷静的消费者、独立的思考者、负责任的传播者,重塑理智的社会心态。

我们要多些思考少些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