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落幕,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出现什么样的新变化,再次为全世界所关注,其中的热点话题之一便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新旧矛盾交织、经济结构迫切需要转型的现实面前,广大民营企业如何把握新的政策机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11月30日,由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杂志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共同举办的“民企传承与中国影响力第二届国际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杨振武,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何崇元,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原副局长、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会长钟攸平,新加坡万邦集团主席、国际家族企业协会理事及亚洲分会主席曹慰德等出席本次论坛。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来自政界、企业界与传媒界的嘉宾围绕“民企传承与转型升级、中国国际影响力与中国企业新角色、急剧变化全球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角色”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寻民企发展之路。
民企需要怎样的传承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杨振武在开幕式上首先致辞。他说,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对国家GDP的贡献已超过50%,吸纳的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75%以上,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实力,扩展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民营企业将逐步进入由开创者向传承者交接班的高峰期。二代民营企业家能否顺利接班,能否继续开拓创新,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民营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探索与创新已成为能否顺利解决传承问题的关键,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杨振武说,民企传承与中国影响力息息相关。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表明了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态度。
民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传承?除了继承老一代艰苦奋斗的精神外,如何实现新的跨越?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在发言中表示,首先要有高远的目标、长远的规划。“比如苹果的乔布斯,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并不只是为了企业的利润,他的目标是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有这样的目标,他的事业才能做大,企业才能做成功。”其次,需要有不断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做成一件事情光有目标不行,还需要将老一代企业家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不光要传承自己的民营企业,还要学习世界上其他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第三,要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要为就业、环境保护、社会文明作出贡献。“有很多企业家是我们的榜样,比如比尔·盖茨,他创办企业到一定程度以后,开始捐款研究攻克疾病,已经超越了企业营利本身。”
新富源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林建新也认为,只有传承价值观、行为和思维方式,民营企业才能长久。沃尔玛之所以能够延续辉煌,在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去世以后,仍然保持营业额10年内增长5倍的高速发展,完全是得益于其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在历届领导者中的成功传承。
影响力与新角色
影响力是中国民企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认为,中国正日益成为一个国际大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贸易总量全球第一,增长速度仍然在大国中保持最高。“按照这样的速度,用不了10年中国很可能就会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大国如何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力量、发挥什么样的影响力,是一个必须要认真考虑和实行的问题。”在他看来,中国民营企业要打造和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要在5个方面下功夫。首先中国需要保持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来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其次是通过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世界科技的进步。第三是做好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第四是完善经济法治建设,不断参与和改善世界经济秩序。第五是要不断建设和谐社会,来推动世界文明。
英国最大公关传媒公司Chime集团董事、英国查尔斯王子“Pennies”基金会受托人西蒙·琼斯认为,中国民企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塑造新的国际角色,一个重要途径是传递优秀的价值观。在他看来,企业推动经济发展必须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实现。然而,目前世界上的不少国家已经不再坚持这个原则。如果中国企业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协助全球经济,必然会获得世界的尊崇。
他强调说,第一代的民企领导人应该将他们的价值观奠基在企业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传承下去。“许多企业的价值观只是写在海报上或贴在墙上,变成了言语但没有变成实际行动,我希望中国下一代的企业领导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价值观必须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世界。”
政企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两年里,黎巴嫩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萨德·塔萨贝基来了中国11次。在他看来,中国应该成为全球新兴的领导国,但首先要突破和创新,解决现有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论坛上,他围绕建立生态城市的主题,提出了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的合作问题。他认为,政府与企业应该携手推动城市发展。“地产、食品和汽车这3个领域是需要我们创新的地方,需要企业家、政府干预,还有风投吸引资金开发解决方案。”他认为,在考虑解决方案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到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如公民、开发商、政府、风投基金,等等,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应该从解决方案中受益。
国际城市论坛主席、德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顾问、荷兰政府顾问于尔根·罗斯曼更关注中国企业在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中国目前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我们之前没有任何例子可以参考。城镇化在19世纪的欧洲,或在20世纪的美国,其发展速度与中国相比,都要慢很多。”
他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是否要城镇化,而是如何引导,使未来的城市有更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有很多新的技术出现,能够保护环境、减少环境的负担,中国企业要知道怎么应用它们。未来不应再像过去一样不断使用资源、创造产品、制造废物,而应转变成循环利用的模式。在这些方面,中国政府和企业就像一张白纸,可以很快地描绘出一幅很好的蓝图。
罗斯曼很赞赏中国迄今进行的一系列监管,促进了这一系列巨大转型的发生。“我们不可能期待所有的东西都是完美的,因为这种速度的发展是没有先例的。中国城市的规模,以及发展将面临的挑战要求我们用新的办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意味着我们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中国社会转型没有成功,整个世界都会陷入失败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