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如与妻子毛美棠从相识相爱至生离死别,历经整整一甲子。5年前,妻子去世。在两人共同生活的60年里,妻子的照片时有遗落,生活的点滴也无法保留。于是他把对她的思念画成一幅幅图画,写成一个个故事。“那些画面其实一直在脑海里,把它们画出来,怕的是有一天老了会忘记。”饶平如说,“再老我也不许自己忘记她。”于是,他买来丰子恺、叶浅予和华君武的画集开始临摹、创作,一张画他总要细细画上三四天才能完成。
5年里,饶平如画尽了他与美棠从初识、结婚到生死殊途的60年。手绘的小画,配上诗词文字,不经意中竟编成了20多本画册。他为画册取名为《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平实而温暖。他俩的故事近日出版,感动了无数人,这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但只有如此平凡而美好的东西才能拥有长久的感动力量!
6月8日,记者来到他位于上海航新路的家。走进客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一人多高的黑白婚纱照挂于沙发后面的墙上。饶平如说,一从里屋出来就能看到这张照片,很踏实。记者边翻看老人一笔笔勾勒的鲜活的画册,边听他讲述那些远离欲望却能洗涤心灵的人生故事。
相识——她大概知道他要来,正对着镜子抹口红
画册中的第一幅画创作于妻子去世半年后:饶平如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画画,书架上放着妻子的头像,那是她年轻时烫着卷发、穿着石榴花袄的样子。日历显示的2008年3月19日,是她病逝的日子。他的脸颊上还挂着一滴眼泪,旁注:“如今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手握柔毫,纸上画凄凉。”现在,饶平如每天早晚要弹上一阵钢琴,弹得最熟练的《送别》、《友谊地久天长》也都是妻子在世时最喜欢的曲子,他说这些旋律总能带他回到以往那些日子。
饶平如1922年出生,和妻子毛美棠都是江西南城人,两家是世交。饶平如的祖父曾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父亲在南昌做律师。毛美棠的祖父白手起家,创办了一间“毛福春中药店”,在南城与饶平如祖父相识。毛美棠的父亲接管药店后,因不肯和日本人合作,而放弃经营多年的生意。
饶平如初见毛美棠时才11岁,她小3岁。“说起来我们早年也曾遇见过两次,只是当时我们各自是香梦沉酣的天真岁月,相逢也是惘然。”老先生笑着,仿佛又见妻子儿时那蝴蝶般的身影从身边飞过。
战乱时期的1940年,高中没毕业的饶平如弃笔从戎,投考了黄埔军校。毕业前母亲过世,为了方便返乡上坟,他在分配时选择了离家较近的某排当排长。父亲也给饶平如介绍过几门亲事,但他都推脱掉。“子弹在耳边呼啸,如同无数死神擦身而过,爱情自然是不敢想的。”
抗战胜利后,父亲以参加弟弟婚礼为由让饶平如请假回家,其间便把他带去了美棠家相亲。“我走到院子的第三进时,在支起的竹窗内看到了她,她大概知道我要来,正对着镜子抹口红。”饶平如说,他回忆这一生,有美好的、惊险的、痛苦的、悲壮的,但这个画面最是难忘。那年他24岁,她21岁。
说是订亲,俩人却没有说话。饶平如与长辈吃饭寒暄,美棠却只在一边的竹床上与妹妹们玩耍。饭后,饶父掏出一枚金戒指交给了毛父,毛父随即将它套在美棠手上,前后不到3分钟便订了婚。
相爱——她因用肉皮做丸子而被他“取笑了好久”
此后两年里,两人的书信穿梭在枪林弹雨,从未间断,感情也在字里行间不断升温。抗战结束后,饶平如不想打内战,申请调任参谋闲职后便请假回家完婚。
婚礼的细节,老人至今清晰地记得:“一个大台子上铺着红布,摆着我们的结婚证书和图章。给我们证婚的是当时国民政府的江西省主席,他和我父亲是政法学堂的校友。婚礼上,证婚人念了几句文绉绉的话,我听不懂,应该是祝福的意思。扣了图章,司仪喊‘礼成’,这就算完了。”婚礼那天,美棠穿着白色的婚纱、红色的鞋子。在画册中,饶平如题写的诗句是“千难万险终不悔,海枯石烂永相随”。诗句确实贴合他们此后的人生轨迹,婚后美棠跟着丈夫开始了东奔西走的生活。
1949年,饶平如和毛美棠不愿抛下父母,拒绝随国民党部队撤去台湾,设法去贵州投奔亲戚。“一路上虽然辗转颠簸,却感觉挺浪漫的,一路走走看看吃吃,后来在贵州也是,生活单纯而愉快。”
饶平如在贵州安顺公路管理局谋了个撰写公文的差事,住的房子是个旧亭子改的,四面开窗,偌大的房间只有一张木板床,“那年中秋节不知是谁给了两块月饼,我和美棠就躺在床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兵荒马乱的岁月,饶平如记忆里依然是幸福,“有一次,从小没做过家事的美棠突然想给我做肉丸子吃,结果味道很奇怪,原来她不知道怎么做,把肉皮都放进去了,我取笑了她好久”。
后来,只因算命先生一句“平生利东南”,饶平如带着美棠爬上一辆大货车,回了南昌老家。起初经营一家切面店,一月租金4担米,一天却只卖几毛钱的面。店关门后,饶平如上过会计培训班,又在菜市场门口摆小摊卖干辣椒,却因为不会用秤而赔钱。“美棠嘲笑我根本不像个生意人。”说起经商屡遭挫败,饶平如一直笑。“只要有她在,再多挫折,再困难的生活也不会觉得清苦。”
生离——她的金笔尖钢笔因写信被磨得只剩两块铁皮
1951年底,饶平如接到在上海经营大德医院的十三舅来信,说总院需要会计。饶平如一去便担任了两个工作,一是医院会计,一是大德出版社编辑,饶平如每个月可以拿到240元的工资,当时人均收入只有30元左右。“那几年是我这辈子最风光的日子,美棠和孩子们也来到上海。她不用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忙碌而欢喜。”
大喜之后却是大悲。1958年,饶平如被当作“反革命”送到安徽六安汽车配件厂劳教,没人告诉他原委。单位找他妻子谈话:“你要与这个人划清界限。”美棠断然拒绝:“他要是搞什么婚外情,我就马上跟他离婚,但是我看他一不是汉奸卖国贼,二不贪污腐败,三不偷拿卡要,我怎么能跟他离婚?”
饶平如这一走就是21年,期间夫妻俩只能靠信件交流。在饶平如的三子饶乐曾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永远是在灯下写信的样子。“她有一支金笔尖的钢笔,最后笔尖磨得只剩两块铁皮。”
生活重担压在毛美棠一人身上。饶乐曾回忆道:“那时我们全家每天只能吃两餐,主菜就是腌咸菜。上海自然博物馆建造时,母亲去打些零工,背30斤一袋的水泥。”打工依然不能解决问题,美棠便把家里的东西一点点变卖。她本有5对金手镯,是嫁妆,卖得只剩最后一只。就要卖掉它的前一天晚上,她看着熟睡在身边的小女儿,心里觉得难受。为人父母应该为儿女留下点什么,却什么也留不下来。她只能把手镯套在小女儿手腕上,让她戴着镯子睡了一晚,天亮再取下拿去卖了。
21年里,饶平如每年只有春节可以获准回一趟上海。他总是大半个月前就要开始准备。请好假,借好钱,尽最大努力多买些东西回家,有糯米、花生米、芝麻、黄豆、瓜子、菜油、麻油、鸡蛋、咸鹅等等。出发那天,他黎明即起,租个扁担,先挑去5公里外的六安汽车站,坐车到合肥乘火车,出上海站后,沿河南路疾步回家。到家已是晚上。岳母忙着在屋外的锅里蒸着咸鹅;美棠在屋里炒着瓜子和花生,炒得满室生香;孩子们一面吃着花生瓜子,一面高声歌唱起来,饶平如也拿出口琴给他们伴奏……
那20多年里,妻子写给他的信,饶平如一封都没有遗失,看完就锁在木头箱子里,如今全贴在画册里。但饶平如仍对妻子心怀歉疚,美棠过世后,每经上海自然博物馆,他都会说:“这些台阶里面,我也不知道哪一块是她背的水泥……”
死别——他把她的一缕头发放在贴身衣兜里
1979年11月16日,饶平如得以平反,回到上海,后在政协和出版社任职。日子终于又恢复了平静。画册中一幅《夏天的早晨》,画的是一对老夫妇坐在竹椅上的背影,旁白:“我俩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俩买菜回来之后,一同在房间里剥毛豆子。”画里两个小人的画工算不上精细,但这种平凡的相守,温暖的相伴却让看画的人无不为之心动。
平静的幸福因美棠生病而改变。1992年,美棠因肾病引发糖尿病和尿毒症。饶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糖尿病对饮食有严格限制,饶平如就画了一张大表格,把每种食物的含糖量都记录下来,严格遵守饮食要求。
2005年妻子病情加重后,饶平如还跟医院的护士学会了在家给她做腹透,所需的每件工具、每个步骤他都画成画。饶乐曾说:“父亲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一直忙到晚上。一天要做4次腹透,每次要三四个小时。消毒、插管、引流、称重、倒腹水……就这样坚持做了4年多,母亲一次都没有感染。”饶平如不觉得辛苦:“那时我很有精神,医生跟我说有人靠腹透活了20年,我觉得美棠也可以。”
2008年,美棠渐渐开始神志不清。一次美棠说想吃杏花楼的马蹄糕,时年86岁的饶平如晚上骑着自行车跑出去买,回来时美棠早就忘记了这件事。小辈们劝他这样做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不答应,“她嘱咐我做的事我竟不能依她,我总是不能习惯。”直到有一次,美棠坚持认为饶平如故意把孙女舒舒给藏起来了,拼命喊着“还我舒舒”,饶平如才“坐在地板上嚎啕大哭,终于知道她真的好不了了”。余下的时光里,饶平如试图唤起美棠的记忆,他给她看年轻时的照片,讲他们以前的事,但都无济于事……妻子心跳停止后,饶平如剪下她的一缕头发,用红线扎起,小心收起来放在贴身衣兜里。
妻子的骨灰盒饶平如怎么都不肯让孩子们拿出房门,他把她安置在自己的床边。“她一个人在那么冷清的地方,该多孤单啊。她在家,我遇上什么事,或者出门前还能和她打声招呼,我能感觉到她还在。”
夫妻俩共育有5个孩子,老伴走后,现在主要由三子照顾他的起居。饶平如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妻子走的早了。“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中间少了二十多年,她能再晚几年走就好了。她在世的时候,总开玩笑说我可以活到100岁,我说如果我活到100岁,你就活到97,好不好?”饶平如声音颤抖。
他说人生总有起伏,今天有钱了,明天可能就会没钱;今年升官了,明年可能就倒霉了,这都不是人生的价值,“人应该不改初衷”。而这个“初衷”,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这是人生当中最宝贵、最真切的东西。”
年华向晚,岁月沉香;物是人非,真心犹在。原来他最美的时光,是从遇到她的那一刻开始,无关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只为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