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小安,疯人院中的作家

刘心印 《 环球人物 》(

    《我们这儿是精神病院》是本奇书,因为,那儿确实是精神病院。作者小安在成都一家精神病院做了30年护士,写下了精神病院厚厚的大铁门里面的那些事,那些我们很少有机会知道的事。

    出版社把这本书归为非虚构类,其实不能简单地这样划分,因为很多内容像是小安想象的。小安的另一个身份是诗人,出版过诗集《种烟叶的女人》。想象对诗人是重要的禀赋,可想象过了头,就变成了妄想症,是精神病的一种。

    大概每个城市里都有一座精神病院,对于多数人而言,它更像一个传说,神秘而令人恐惧。小安笔下的精神病院是什么样的呢?“有一条小河,有小桥,有一个花园,是真正的花园。有些什么花呢,铁脚海棠怎么样?桃花,樱花,栀子花……”当然,精神病院里除了大铁门,花园,装着铁窗的病房,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还有精神病患者,通俗点的称呼是“疯子”。

    称他们为“疯子”,并非不尊重,起码小安不是。小安是带着几许亲昵的,有时候她也这样称呼自己。她和他们聊天,观察他们,偶尔也参与他们的活动,比如趴在窗户上看并不存在的飞机,并且因为只有她这个护士没有幻听,反而像个“弱势群体”。常年与“疯子”们在一起,能够不疯,并且和他们平等地交流,我猜想那并不容易。小安能够做到,大概是因为她的天真。一个生于1964年的人,能始终保有赤子之心,是她的机缘和造化。

    小安是四川人,本名安学蓉,毕业于某军医大学,后转业至成都一家精神病院做护士。作为一个喜欢写字的诗人,她其实也不算勤奋,产量不高,朋友们习惯于说她懒。生活中,她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安静的人。

    1998年,小安曾经在一位朋友的撺掇下离开精神病院,到杂志社做了几个月编辑,但很快便感到了不适应、不自在。也许,外面的世界比精神病院更疯狂?

    作家韩东在书的序言中,对小安用尽溢美之词。小安文字的简洁、克制和独特的节奏感是一望可知的。但我觉得打动我的,其实不是文字,而是她内心的纯净和真诚。

    “诗人”、“疯子”,这两个词很容易让人想起顾城。他有首著名的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任性是他生存和对抗现实世界的方法。“疯子”们有时候看起来就像是一群任性的孩子,任性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小安是他们的世界为数不多的旁观者。

    每个“疯子”都有忧伤甚至惨烈的故事,这很容易理解。但“疯子”的世界里也有快乐,有爱情。小安笔下的很多“疯子”比正常人要快乐,比如“国家安全局特工”李名、“鲜花公司董事长”驼子等。有人也许会说,旁观别人的疾病,并从中得到乐趣,道德上说不过去。但不得不承认,这本书中,“疯子”们的故事常令人忍俊不禁,基调是轻松的,但有趣之外还有沉重的悲伤。

    小安触碰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却自觉过滤了其中的悲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为读者打开一个陌生而有趣的疯人世界:光怪陆离,诡谲奇幻,同时又简单淳朴,天真烂漫。

    朱德庸有部漫画叫《大家都有病》,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谁没有一点精神疾病呢?强迫症、花痴、被害妄想、双向人格障碍、抑郁症或者怀疑自己有抑郁症,对照下来,谁敢说自己一点病没有?也许我们都是病人,无药可医,无处可逃。

    (此书在环球人物杂志淘宝官方商城有售)

沈志华:历史学者别去参与说教
黄梅戏夫妇,跟着时代跑
“鬼才设计师”,有一颗顽皮的心
小安,疯人院中的作家
范纯仁,被父亲“遮挡”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