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专家告诉本刊

“中国外交应向进取型转变”

本刊记者 | 李静涛 《 环球人物 》(

    如果把世界比作一个“地球村”,那么国与国之间就如同远亲近邻。在这里,亲戚、邻里之间的相处之道并不简单,无论是和睦融洽,还是剑拔弩张,时刻都彰显着大智慧。作为“地球村”成员的中国,要随时调整、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外交工作也面临着更复杂的挑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崔立如5月8日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外交,“要在顾全自身事务的同时,考虑到在国际体系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从这一点看,王毅肩上的担子很重。

    环球人物杂志:新一届政府的外交,在延续以往大政方针的同时,是否需要一些新思路?

    崔立如:中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比较强,新一届政府在大的方针政策上不会有较大变动,仍然是着眼于促进和平稳定发展,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综合国力方面,中国已经排名世界第二。金融危机使这一地位转变来得有些突然,中国从外交思维和机制上都没有做好准备。这就要求我们要思考在国际事务中如何扮演好“第二”的角色。

    环球人物杂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日关系是否仍然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挑战?

    崔立如:中日之间存在历史恩怨,两国的结构性矛盾不容易解决。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而日本国内的社会经济状况不佳,在走下坡路。这就使日本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它不仅仅存在于日本右派,更是日本民众普遍的心理状态。这些矛盾在现阶段集中体现在钓鱼岛问题上。领土问题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不能退让。因此,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困难时期,并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虽然这样的现状不符合两国利益,但短期内实现重大突破不大可能。

    环球人物杂志:周边其他国家是否也会给中国出难题呢?

    崔立如:中俄关系目前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东北亚方面,尽管中朝之间总体上保持了传统的友好关系,但两国并非在所有问题上的看法都一致。如何处理好对朝关系,保持朝鲜半岛的稳定,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外交上的一大挑战。东南亚方面,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一直不错,但是中国的崛起也引起了部分东盟国家的焦虑,同时有些国家还和中国有领土争端。中国在处理和这些国家关系时,要兼顾和东盟整体的关系。南亚方面,目前巴基斯坦国内政局不稳。中巴关系一直不错,中国应该在不干涉其内政的情况下,努力推进地区稳定。中亚国家目前普遍处在过渡期,老一辈的领导人或将淡出,新一代的领导人正逐一登场,要继续维持和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关系。

    环球人物杂志:中美关系的走向一直备受关注,近期,两国关系似乎并未出现过太大波动。

    崔立如:中美关系一直以来都有“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的说法。这种说法不错,但太笼统。应该明确的是,在新时期中美关系是有变化的。现在,美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处理中国地位上升所带来的挑战。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美之间的竞争性上升,美国必然会调整对华政策。这种调整具有两面性:既要防范和制衡中国,同时由于意识到两国之间已经形成了深度依存,美国还要考虑如何推进两国的合作。避免冲突,实现基辛格所说的“共同演进”,对于中美双方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环球人物杂志:未来,中国外交上将有哪些转变与突破?

    崔立如:中国的外交应该要有整体设计,也就是战略设计。长期以来,中国外交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经济建设,所以更偏向于防守型、反应型,工作中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对抗、分歧。现在外交工作应该更为积极主动,向开拓进取型转变,当然开拓进取和侵略绝对是两码事。

    环球人物杂志:作为新一任外交部长,王毅将会为中国外交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崔立如:王毅长期在外交部工作,丰富的外交经验无需赘言。更重要的是,他曾经有过长期主持中国与周边国家外交工作的履历。而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是新一届政府的外交重点之一。尤其是在中日关系的困难时期,担任过驻日大使的王毅必定会发挥出积极有益的作用。

新外长 风度与力度
从“周边外交”起步
从“大龄学生”到最年轻副外长
谈判高手,“破冰”能手
“中国外交应向进取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