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奶粉”一词再次成为万民关注的焦点之一。从今年3月1日起,香港海关开始实施最新的奶粉离境管制措施,核心内容是:任何离港者携带的婴幼儿奶粉量不得超过1.8公斤,违者将面临最高50万元罚款及两年监禁的惩处。虽然此举旨在打击奶粉走私,并非针对内地消费者,但如此的严刑无疑会让很多乐于去香港买奶粉的内地父母望而却步。
作为一名新晋父亲,笔者恰巧是“被限”大军中的一员。在新法规出台前,笔者一直通过香港朋友帮忙购买婴儿配方奶粉,去年底更是亲自赴港,为孩子购买未来几个月需要的奶粉。至于去香港买奶粉的原因,笔者的观点相信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首先,在奶粉品牌的选择上,就是要选择国外的奶粉品牌。因为在发生了三聚氰胺等奶制品质量丑闻之后,笔者和身边的很多人已经对部分国产奶粉品牌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即便我们愿意相信,在经历了严重的质量事件之后,中国的奶制品质量会有提高,但仍然觉得,在先进技术与严格监管之下的国外奶粉,其质量在短期内仍然会高于国产品牌。这是内地父母选择进口奶粉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在购买地的选择上,虽然国内的婴幼儿商店里也有很多进口奶粉,但仍有问题。比如,国内的进口奶粉经常被曝光出质量问题,一些进口奶粉是在中国罐装的,偷梁换柱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国内商店里很多所谓的进口品牌,其实都是山寨货。不少国内企业抓住消费者信任进口品牌的心理,跑到国外注册个牌子,然后找企业代工生产,制成品只销往中国内地,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父母都上过这种当。因此,去香港买,产品保真程度高。
最后,价格因素当然绕不过去。以笔者购买的美国某品牌奶粉为例,该产品在国内的售价是250多元人民币,但在香港不到250元港币。考虑到汇率,在香港买1罐同样的奶粉能节省近50元。按孩子1岁以前每周大概喝1罐奶粉算,1年就能省下好几千。国内的进口奶粉价格高,有人认为是进口税高,其实不尽然。按照相关规定,普通婴儿奶粉的关税是5%,相对于很多商品而言,这个税率并不高。国内进口奶粉的高价,恐怕还是要归结于厂商的定价策略和销售环节的加价,很多进口奶粉的厂商或经销商利用了国内民众对国产品牌不信任的心理,在不同程度上推高了进口奶粉的售价。
综合品牌、质量、价格3个因素看,国内民众去境外购买奶粉就能理解了。尤其是香港,由于去年人民币对港币大幅升值,使得当地的奶粉价格与之前相比更加低廉。最近一年,往来香港与内地的奶粉走私者大幅增加,导致香港本地在短期内出现了严重的奶源不足,最终促使香港出台史上最严厉的奶粉限购法规。
事实上,香港“限奶令”对笔者这样的“购奶族”来讲,总体上影响不大。除了香港,还有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可以代购或者邮购。这些国家虽然也有一定的限制措施,但与香港比宽松很多。人民币汇率的升高使得这些国家的奶粉也有相当大的价格优惠,在关税方面,免税或10%的入境税基本上不会给购买者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
那么,为何内地对香港“限奶令”反应仍很激烈呢?一方面,对于香港这个一向崇尚经贸自由的地区来说,“限奶”显然是非常之举,虽然获得香港民众支持,但的确有违自由市场原则,许多人对此不满;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国内民众对内地奶粉问题强烈不满的一种转移和发泄。试想,内地大量的父母,有钱却不敢买身边的婴儿奶粉,还因购买香港奶粉被人掐了脖子,这终归都是极为丢脸的事。
有道是,责人不如责己。香港虽然不够慷慨,但在奶粉问题上,根源还在我们自身。要问责,首先必须向内,而不是一味抱怨香港的无奈之举。两会期间,政协发言人表示,内地的奶粉99%都是安全的,工商总局也表态,要加强监管、保证安全。这种表态自然是好的,但父母们看重的却是行动、效率与结果。与香港“限奶”的严格规定相比,内地在奶制品的质量监管上,更需要有类似,甚至程度更高的严刑峻法。身为一名父亲,笔者希望不久的将来,在国内销售的奶粉不论进口还是国产,质量都能真真正正好起来,价格则能实实在在降下去,相信这也是内地广大父母们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