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只靠撤几个官员

雾霾和地下水污染,都已发酵为全民关注的全国性事件。环境事件如此大范围地进入公众视野,说明一个“环境敏感期”已经到来。人们的环境意识空前高涨,从求温饱到要环保,从重生活到讲生态。

李拯 《 环球人物 》(

    春节期间,笼罩京津冀等地区的雾霾还没散去,多地的地下水污染又激起轩然大波。空气和水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现在天上空气污染,地下水源不洁,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们不得不为基本的健康权忧心忡忡。

    2月17日,媒体报道,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雾霾被检出含有大量氮有机颗粒物,这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最危险的信号”。想想吧,雾霾锁城,剧毒物质随呼吸进入肺叶,人们与毒气已是零距离。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的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多少高压泵夜以继日地将污水排入地下,而饮用地下水的人们却浑然不知。更何况,治理地下水污染难度极大,这必定殃及子孙后代。

    目前,雾霾和地下水污染,都已发酵为全民关注的全国性事件。环境事件如此大范围地进入公众视野,说明一个“环境敏感期”已经到来。正如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所言,“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事业已经大为发展,在环境方面正处在敏感时期”。人们的环境意识空前高涨,从求温饱到要环保,从重生活到讲生态。

    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在于,它不像其他社会问题只与某个社会群体有关,而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对各个社会阶层都具有号召力。因此环境议题容易上升为公共事件,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去年发生的什邡事件、启东事件莫不与此有关。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的认识未能跟上时代脚步,有人用事后严惩代替监管保护。在长治苯胺泄漏造成多省河水污染的事故发生50天后,长治环保局长被撤职,安监局长被免职,市长张保因负有领导责任,不再提名担任市长。事后的从严问责当然有必要,但只靠“出了事再撤官员”的思路,是解决不了环境问题的。

    还有人抱持“片面政绩观”,唯GDP论英雄,唯升官发财论成败,卸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的装聋作哑,无良企业如何能瞒天过海,把污水排入地下?权力与资本合谋,共同踢掉环境保护这个绊脚石,企业财源滚滚、地方政绩连连,只有老百姓蒙在鼓里,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如果公民起码的健康权都得不到保障,再高的GDP又有什么意义?如果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千疮百孔的世界,再快的发展又有什么值得炫耀?让天空再现澄澈、让水土回归清洁,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首当其冲、责无旁贷。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转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下定决心、付诸行动,把环境监管的职责真正落到实处,既不被政绩挟持,也不被资本俘获。

    看看发达国家的经验,1952年持续5天的伦敦雾霾造成5000多人丧生后,英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规定伦敦城内的电厂必须迁出。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严格约束废弃排放。历经20多年,伦敦才摘掉“雾都”的帽子。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数十年的坚持、从公共交通到产业布局的变革,我们都准备好了吗?

    还应看到,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环保行动者”,正如李克强所指出的,“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不要到“吸尘”时才下决心绿色出行,如果更多人坚持选择公共交通,雾霾怎会不减少?如果人人都是监督员,企业纵有通天本领,又如何瞒得过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只有当环保意识上升为公民意识,环保行动普及为全民行动,天朗气清、山青水绿才会重新出现。

    日前,山东潍坊和济南两地鼓励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地下水污染,尽管人们对此举还有质疑之声,但迈出了直面问题的第一步,就值得鼓励。我们期待更多地方政府积极行动起来,与公众携手实现美丽中国。

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只靠撤几个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