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第54集团军,对外作战的“拳头”部队

54军参加过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李新丽 《 环球人物 》(

    第54集团军,198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改编而来,现隶属于济南军区,军部驻地在河南新乡,其装备水平仅次于第38集团军,是我军装备第二精良、第二先进的部队。现任国防部部长梁光烈曾在该军任职。

    长征途中四渡赤水

    54集团军有着光辉的历史。前身54军是由两支功勋卓著的部队合并而来。这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1949年,4个野战军整编后的序列中本来没有第54军。1952年,为了接替兄弟部队驻防朝鲜,第45军军部及第134、135师要和第44军130师合并。两支部队都不想撤销自己的番号,各不相让。最后,周恩来作主,决定两军番号同时取消,取各自的尾数“5”与“4”组成新番号,第54军由此产生。

    合编而来的54军承载了原45军和44军两个军的光荣历史。第45军前身是红军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政府警卫团,即著名的“瑞金团”,长征前夕扩编为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第9军团。年轻的红9军团在长征中出色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在著名的四渡赤水中单独活动于黔北、川南,迷惑调动敌军,掩护主力顺利突破重围,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6年,红9军团改编为红32军。抗日战争中,红32军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8团,驻守在陕甘宁的南大门关中分区,后整编为留守兵团警备第1旅兼关中军分区。抗战胜利后,警备1旅奉命进军东北,到达山海关一带时归冀察热辽军区领导,先后称“热辽纵队”和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8纵在1947年秋季反攻中与9纵一起,以不到3万人的兵力,连续三战三捷,给东北敌军以极大震撼,使我军在冀察热辽转入主动。辽沈战役后,8纵整编为45军,黄永胜任首任军长,部队从北打到南,最后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广西镇南关。

    组成54军的另一支部队是原第44军130师,也就是抗战爆发后在冀中地区组建的八路军第3纵队。抗战时期,这支部队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进行平原游击战,著名的“回民支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1942年,日寇调集重兵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部队撤至晋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根据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吕正操带领约1个团的冀中子弟兵进军东北,后来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并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7纵19师。解放战争中,19师参加了血战四平、锦州战役和天津战役,以打城市攻坚战见长。平津战役后,19师被编为44军130师,最终成为54军的组成部分。

    骡子也立功

    1953年,组建成立不久的54军入朝作战,参加了包括金城战役在内的254次大小战斗,歼敌7000余人。停战后,54军参加了朝鲜的重建工作,直到1958年才作为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回祖国。不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54军马不停蹄前往甘肃、青海高原地区参加平叛战斗。1959年,西藏发生大规模叛乱,54军又在平叛战斗中克服高原、气候等种种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巩固边疆的任务。

    1962年,54军参加了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同年11月初,该军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瓦弄地区干脆利落地歼灭了印军精锐第4军一部约万人,这支印度军队曾在二战中击败过被称为“沙漠之狐”的德国元帅隆美尔的部队,受到过英国女王的嘉奖。这是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最关键、也是最后一战,史称“瓦弄大捷”。

    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54军里有一头外号“土匪”的骡子,本来走失跑到印军那里去了,可在两军对阵时,“土匪”居然认出旧主人,拉了门炮跑回了54军。这头骡子因此也成了功勋骡子。

    1979年,54军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国第一王牌师

    1984年集团军整编时,第43军127师编入54军。曾有人这样评价:“127师打过的仗,比一般的师去过的地方还多。”

    127师是我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原为孙中山“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北伐战争中是著名“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遣队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连取汀泗桥、贺胜桥,率先攻上武昌城头,赢得“铁军”美誉。大革命失败后,经历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它成为红4军、红1军团的骨干部队,并作为主力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历次重大战役,演绎了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等传奇故事。抗战时期,127师是平型关大捷和广阳大捷的主要参战部队。抗战胜利后,它挺进东北,成为东北野战军早期的主力部队之一,在林彪指挥下,取得著名的秀水河子战斗,是东北我军第一次歼灭全部美国装备的国民党军。127师参加了东北几乎所有的大战恶战,从山海关一直打到海南岛。

    新中国成立后,127师先驻防海南岛,后调往河南。在1998年发生的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中,127师奔赴第一线,在湖北等地参加抗洪抢险行动,有力地保证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127师光荣历史上,先后涌现朱德、林彪两位元帅,还有粟裕大将、肖克上将、杨成武上将、耿飙上将、杨得志上将、黄永胜上将,以及彭明治、吴法宪、梁兴初、李作鹏、王东保、张池明等将领。毛泽东主席、陈毅元帅、罗荣桓元帅、聂荣臻元帅、谭政大将、罗瑞卿大将也先后在该部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大胆将军”腰斩白崇禧主力

    丁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位悍将,人称“丁大胆”,是54军首任军长。他从1952年到1964年担任54军军长12年,对该军的影响极为深远。

    丁盛1913年生于江西于都。1930年,陈毅率领部队途经于都,17岁的丁盛看到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就和同村的6个伙伴一起参加了红军,并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黄土岭围歼战和百团大战。1947年,丁盛任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24师师长,参加了辽沈战役。之后,丁盛又担任45军135师师长,参加了平津战役,率部队攻占天津。战役中,丁盛经过周密的组织,指挥135师一举攻占民权门外围据点范家堡,扫清了民权门外200米的敌地堡群。总攻开始后,其尖刀连3分钟便突破了民权门,部队完成了拦腰斩断天津守敌的任务,确保了天津战役的胜利。

    1949年秋,林彪率领4野南下入湘,与白崇禧部队在衡阳、宝庆地区决战。10月5日,时任45军135师师长的丁盛率领部队疾行一天一夜,突破衡宝公路,到达灵官殿。当时,白崇禧正集结重兵封锁衡宝公路,林彪也命令4野各部队在衡宝公路以北待命。但丁盛的135师因与军部中断联络孤军冒进,脱离大部队160多里。

    天快亮时,丁盛在灵官殿设指挥部与总部联络,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敌人包围。此时,白崇禧已调集第7军4个师的兵力来打135师。丁盛当机立断,指挥各团抢占制高点,突然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四面开花:405团消灭敌7军军部,404团歼灭敌军172师师部,403团阻止敌军向西逃窜。

    林彪得知消息后又惊又喜,随即回电称:“很好,你师已插入敌人的心脏,现就地待命,下步行动由野总直接指挥。”随后,林彪迅速命令各部队全线进军。10月6日午夜,国民党军队全线溃退。10月7日,衡宝战役结束,桂系4个主力师被全歼。此战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完整的军事集团灭亡,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军”。丁盛“大胆将军”名声也就此传开。

    1955年,丁盛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任中共成都军区党委常委、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1999年去世。

18个集团军 名将与战功
第16集团军,长白山下的“猛虎”
第39集团军,保持完整的“红军军”
第40集团军 打速度战的“旋风部队”
第27集团军,“攻击型的王牌军”
第38集团军,护卫北京的“万岁军”
第65集团军,“英雄儿女”的传人
第21集团军,走出总长房峰辉
第47集团军,“湘西剿匪”留美名
第20集团军,火种来自芦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