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诺奖得主,教人选出好生活

他们的匹配理论可以让择校、报志愿、排课表等更合理

本刊驻美国特派记者 | 吴成良 《 环球人物 》(

    如何把学生们分到各所高中?实习医生和医院应该如何配对?救人性命的肾脏怎么分配给绝望的病人?60岁的哈佛大学教授阿尔文·罗思以及89岁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荣誉教授罗伊德·夏普利,能为这些问题找出答案。

    2012年10月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这两位美国学者,以表彰他们对“市场设计实践和稳定匹配理论”的贡献,二人将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约合76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用高深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的科学。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主要调节器,不管是分配石油、汽车还是名画,一般而言,谁出价最高、给予了产品最高价格,产品就应该属于谁。然而很多时候,价格机制并不存在,或者说价格机制存在严重缺陷。例如,大学学费不能无限上涨,学生与学校该如何配对?移植人体器官时,由于道德伦理,不得竞价购买,如何把器官捐给更需要的患者?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贡献就是:在价格机制不起作用的情况下,用科学的办法尽可能恰当地分配资源。

    博弈论是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主要研究在多人参与的情境下,如何达到最优结果,也是研究那些具有斗争性或竞争性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夏普利用博弈论研究和比较不同的配对方法,确保配对结果被所有参与者接受。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罗思进一步发展了夏普利的成果,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罗思花了30年的时间,试图把经济学变得更像一门工程设计学科。”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帕劳格·帕塔克说:“其指导理念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资源分配系统起不了作用,然后研究如何对它们进行重新设计,达到更好的效果。”尽管两位获奖者的研究是独立进行的,但夏普利的理论与罗思的实践相结合,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欣欣向荣的研究领域,帮助改善了很多市场的绩效,是“杰出的经济工程范例”。

    “红娘教父”

    夏普利1923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1943年,他在还是哈佛大学学生时应征入伍,同年作为空军士兵在中国成都服役,曾因破解苏联气象密码获得铜质勋章。战后,夏普利重返哈佛大学,并于1948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在美国兰德公司工作一年后,他赴普林斯顿大学深造,于1953年获得数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重返兰德公司,从1954年工作到1981年,之后,他又担任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夏普利生在一个科学之家,父亲是美国杰出的天文学家哈洛·夏普利。老夏普利在20世纪初期开创性地估算出了银河系的大小,并确定了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现在,我超过我的父亲了。”夏普利幽默地说,“他得了许多其他奖项,但没有得到诺贝尔奖。”

    半个世纪前,夏普利就开始研究市场中的匹配问题了。1962年,在与戴维·盖尔联名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夏普利解释了不同个体如何能实现稳定配对。这篇论文探讨的是设计一个理想而完美的稳定婚姻:在一夫一妻的前提下,盖尔和夏普利发展出一套配对方法,让10个男人和10个女人能够实现“稳定的配对”。这项研究,足以令盖尔和夏普利被冠以“红娘教父”的称号,尽管这一成果在现实中对婚姻没有太大影响,但他们开创的算法却可以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这一研究成果被称为“盖尔—夏普利运算法则”,遗憾的是,盖尔于2008年去世。

    得知自己获奖后,夏普利表示:“我一直把自己看作一名数学家,但这个奖是颁给经济学的,我一生中从来没有学习过经济学方面的课程。”在他看来,令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其实很简单,是“非常完美、很容易被证明的”。夏普利目前居住在洛杉矶,他说他想用诺贝尔奖的奖金给自己加盖一层楼,不过,令他迷惑的是,得到的几百万是瑞典货币,“它的单位是什么?”夏普利问。

    获奖当天照常讲课

    当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把电话打到罗思位于加州的家中时,是当地时间凌晨3点半,罗思还在睡觉。电话铃声第二次响起时,罗思才接。当地媒体发表的一张罗思当时接电话的图片显示,这位得奖者蓄着大胡子,额头上长满皱纹,一脸困倦和茫然。电话中,工作人员告诉他获得诺贝尔奖了,罗思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工作人员花了很长时间让我相信这不是一场恶作剧。”罗思说。得奖让罗思感到非常意外,但他很快冷静了,“这并非不可想象的。”罗思对媒体表示,他并不认为自己的生活会因为得奖而发生太大变化。获奖当天,他照常去给学生上课,因为“早上我到学校教课时,学生肯定会比平常更专心”。

    罗思1951年出生,1971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学士学位,后赴斯坦福大学攻读运筹学研究生,1973年获硕士学位,1年后获博士学位。在1998年到哈佛大学之前,他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匹兹堡大学任教。现在,他是斯坦福大学的客座教授,今年底,他将正式从哈佛大学转到斯坦福大学任教。

    在加州接受媒体采访时,罗思解释了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他举了母校斯坦福大学的例子。当斯坦福与哈佛、普林斯顿这样的美国名校竞争生源时,谁会申请斯坦福、谁将被录取,并不是只由市场价格(比如学费)决定的。“这里面有个双向选择的问题,就像找对象结婚,或者找工作。”罗思说,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其结果不仅取决于你的选择,还取决于你是否被选择,“这就是我们所研究的匹配问题。”

    罗思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工作,是把匹配理论应用于纽约公立学校的生源分配。2003年,他帮助重新设计了纽约市高中生择校入学系统。按照旧的系统,学生要列出自己最希望进入的5所高中,而学校则更可能接收那些将自己列为第一选择的学生。这样经过3轮选择后,剩下的学生将通过行政过程分配给各个高中。结果,每年约有3万名学生被分到他们不想去的学校。罗思设计了一个新的系统,解决了这类问题。新系统实施的第一年,被分到自己不想去的学校的学生人数减少了90%。现在,除了纽约之外,波士顿、新奥尔良、华盛顿特区等城市也在采用罗思设计的择校系统。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0世纪60年代,罗思在纽约皇后区上高中的时候,由于没有这样的分配系统,他上了离家不远的一所高中。因为讨厌那所学校,罗思在高二那年就辍学了。后来他利用周末时间,到哥伦比亚大学旁听一些课程,一位教授建议他申请哥大,罗思照做了,而且成功被录取。不难想象,如果不是因为这位教授的指点,今天世界上可能就不会有这位诺奖得主了。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罗思说:“我总是想用数学的方法让这个世界运转得更好。”

    夏普利和罗思的研究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表明,经济学是生活中的科学,而不是象牙塔里的空洞理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董志强撰文表示,匹配理论对于现实社会和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一些受公众关注的问题,如中国高考填报志愿的机制、义务教育的择校机制,以及其他一些不受公众关注的琐碎工作,如学校安排教师课程和教室等,匹配理论都能发挥作用。

“累死骆驼”折射旅游业危机
“购岛”闹剧的经济代价
过分依赖大公司不是好事
“我是重压下成长的富二代”
诺奖得主,教人选出好生活
资本之王,从未上过金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