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累死骆驼”折射旅游业危机

旅游人数一旦远远超出接待能力,旅游度假就成了受罪,长此以往,大家都不敢出行,旅游业就可能在黄金发展时期面临夭折

马光远 《 环球人物 》(

    不久前,中秋、国庆连起来的8天长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除了高速公路上暴增的车辆外,还有两项数据非常引人注目:一是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到8006亿元,比2011年国庆黄金周增长了15%左右,说明中国的消费潜力不容小视;二是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创历年新高,各个热门景点的旅游人数远远超过了最佳接待量。

    这些数据都明白无误地说明,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中国人的旅游需求正难以遏制地迸发出来。从旅游业的发展规律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之后,该国的文化和旅游需求肯定将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近10年来,中国旅游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未来还将有更大的利润空间。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之一、第四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2011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6.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高达1.93万亿元,全国旅游业总收入为2.25万亿元,旅游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GDP的4%。从带动作用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比房地产业的带动力要强很多,可见,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然而,尽管如此,和国际上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比,中国的旅游产业无论是在收入、理念还是公共政策的支持等方面,差距都非常明显:

    首先,从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看,我国2011年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刚刚超过4%,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超过10%,旅游业已成为这些国家的第一产业;

    其次,从出游率看,2010年中国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约为150%,而欧美国家的平均出游率早已超过400%;

    第三,从旅游方式看,旅游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常态,带薪休假等制度已成为最基本的制度,反观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公共假期最少的国家之一,带薪休假制度远未普及,还没有对常态旅游形成真正的推动力,旅游成为生活常态的条件远未成熟。

    另外,从旅游产业链来看,发达国家的旅游业早已经摆脱了门票经济和景点经济的初级阶段,而将重点放在旅游产业的放大效应上。而中国的旅游收入仍然主要来自于门票,产业链仍处在靠山吃山的阶段,一些景点的门票价格高出发达国家同类景区数倍,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包括欧美在内的很多国家,采取用法律手段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因此对旅游业的立法非常成熟,而中国尽管在2009年将旅游业确定为战略性产业,但推动其发展的制度和公共政策乏善可陈,阻碍旅游业发展的“土政策”随处可见。

    旅游业是21世纪真正的绿色产业,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其视为未来发展最快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中国旅游业和不少国内产业一样,发展迅速但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根据国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面对这一目标,我们的旅游业从软件到硬件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

    “黄金周”是能赚钱,但这种集中式的旅游给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旅游景区的管理以及旅游安全带来很多问题,本次“黄金周”就存在这种情况:一些景点平时处于资源闲置的状态,但在“黄金周”里却不得不超负荷运转,甚至连骆驼都被累死,这是极其荒唐的。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的高速公路也好,旅游景点也好,都不是按照黄金周的最大客流量设计,而是按照正常的接待量设计的,因此,旅游人数一旦远远超出接待能力,旅游度假就成了受罪,长此以往,大家都不敢出行,旅游业就可能在黄金发展时期面临夭折。

“累死骆驼”折射旅游业危机
“购岛”闹剧的经济代价
过分依赖大公司不是好事
“我是重压下成长的富二代”
诺奖得主,教人选出好生活
资本之王,从未上过金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