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与其痛恨卧铺客车不保险、质量差,不如正视运营管理中的漏洞以及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等危险行为,不如剖析侥幸心理泛滥、安全意识淡薄、“要钱不要命”等思维顽疾,这才是导致车祸的深层原因。

谁让卧铺客车变成了“流动坟墓”

詹勇 《 环球人物 》(

    “火,印象最深的就是火。”在生还者张世雄的回忆中,那瞬间吞噬30多个生命的大火,把卧铺车变成了人间炼狱,也将8月26日凌晨那场发生在陕西延安境内的特大交通事故,深深地刻在了国人的伤痛记忆中。

    双层卧铺客车、凌晨、惨重的死伤……延安车祸这些关键元素,让人想起去年造成41人死亡的京珠高速客车起火事故,想起今年发生在沈海高速上的卧铺客车坠崖事故。更有人做了统计,过去17个月内,全国至少发生6起卧铺客车事故,多达140人遇难。一时间,曾被贴上“国情车”标签的卧铺客车,成了许多人口诛笔伐、意欲除之而后快的“流动坟墓”。

    虽然延安车祸的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之中,从目前已经暴露的一些问题来看,卧铺客车在安全性能上的先天不足难辞其咎:空间局促,过道狭窄,只有一扇车门可供进出,大部分玻璃窗密闭难开,极不利于人员疏散逃生,何况这次车祸中的反应时间最多只有两分钟。但更应追问的是,是什么把这种“不出事则罢,一出事就是大事”的卧铺客车推向死亡深渊?

    人们记忆犹新,在京珠高速车祸之后,交通运输部门对卧铺客车采取了“车辆强制监控、司机强制休息”的“双强措施”。然而,凌晨2点途经延安的这班车依然成了众多“红眼客车”中的一员,事发车辆上安装的GPS也没有监控到位,“双强措施”落空使乘客失去了最为重要的一道安全阀。而据媒体调查,“双强措施”落空并非个案,在不少地方,有强制休息的规定却没有合适休息的地方,有行车记录仪却没有插上插头。禁令挡不住“红眼客车”的开行,运输成本的压力倒逼不少司机疲劳驾驶,卧铺客车的运行病况令人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原因中,属于驾驶员责任的占70%,客车设计与质量问题的占30%。与其痛恨卧铺客车不保险、质量差,不如正视运营管理中的漏洞以及疲劳驾驶、超速、超载等危险行为,不如剖析侥幸心理泛滥、安全意识淡薄、“要钱不要命”等思维顽疾,这才是导致车祸的深层原因、危及乘客安全的致命推手,也是重新构筑安全防线的突破口所在。

    延安车祸发生后,从中央有关部门到各地政府积极行动,开展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强化长途客运班线监管,大力推行强制休息制度,力图遏制事故多发势头。从国际经验看,政府严格监管和司机自觉休息,形成了长途客运车的“双保险”。欧盟实施驾驶员职业能力认证制度,对大客车驾驶员有非常严格的定期培训。英国及北欧各国都有严格的停车休息规定。

    揽镜自照,尽管中国的汽车社会已经到来,但从政府管理到司机驾驶的“汽车文明”尚未真正形成。和国外比起来,卧铺客车更是有中国特色的车型,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社会流动大潮的奔涌激荡,比火车廉价的卧铺客车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时代的剪影。近年来,交通事故不断发生,让卧铺客车退出历史舞台的呼声日渐高涨,有关部门从2012年3月1日起叫停了相关卧铺客车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然而,比“叫停”更难的,是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对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这些常识公理的不懈捍卫。在一个流动人口达2.3亿之巨的社会,我们即使告别了卧铺客车,也依然需要安全、廉价、便捷的交通工具,需要把每一个旅行者安然送到村头家门的生命之舟。

谁让卧铺客车变成了“流动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