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拥有修长双翼的无人机起飞、在空中搜索地面移动目标、锁定后发射翼下的导弹准确命中目标……6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的“尖兵之翼”——第四届中国无人机展览会上,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展台上播放的这段录像,看上去如同美军“捕食者”无人机在阿富汗猎杀“基地”组织头目。
当然,录像中的无人机并非“捕食者”,而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翼龙”无人机。作为中国第一种集侦察打击于一体的无人机,“翼龙”因外形类似“捕食者”而让外媒“羡慕、嫉妒、恨”。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无人机技术进步,同时指责这是“抄袭”以贬低中国航空工业能力。
从研制到首飞用了两年时间
无人机的辉煌时代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无心插柳”。尽管美军的“捕食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投入实战,但在反恐战争期间,中情局广泛使用“捕食者”搜索和跟踪“基地”组织头目,才让这种无人机名声大噪。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天空中盘旋的“捕食者”几乎成为美军的标志性武器。“捕食者”的优异性能受到一些国家的青睐,英国、意大利等北约盟友纷纷求购,与美国签下订单,俄罗斯军工企业则因为没有研制出类似无人机而备受指责。
这股无人机热同样影响到中国。据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提供的公开材料显示,“翼龙”无人机是该所根据国际市场需求于2005年5月开始研制,在设计师黄云带领的团队努力下,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翼龙”原型机就出炉并于2007年10月成功实现首飞。2008年11月,“翼龙”无人机首次对外公开亮相,参加珠海航展。2009年6月获得出口许可,2011年开始对外出口。
“翼龙”无人机是中国先进的中低空军民两用机,采用单发、双垂尾、正常式气动布局,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装一台活塞发动机。飞机长9米,高2.7米,翼展14米,最大起飞重量1200公斤,最大飞行高度7000米,最大飞行速度28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3000公里。“翼龙”无人机具有自主起降和飞行能力,可装多种侦察、电子对抗设备及小型空地打击武器,具备侦察、监视及对地攻击能力,可执行反恐、维稳、边界巡逻等任务。此外,也可应用于民用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如灾情监视、缉毒缉私、环境保护、大气研究,以及地质勘探、大地测量、农药喷洒和森林防火等。
从侦察到打击的多面手
从外形上看,中国的“翼龙”与美国的“捕食者”相似。成都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主要是由于两种无人机具备差不多的任务需求,选择的动力也基本相当。除了外形相似外,“捕食者”基本型号长约8米,高3.8米,翼展14米,最大起飞重量4760公斤,最大飞行高度1.5万米,最大飞行速度482公里/小时,最大航程5926公里。这些指标和“翼龙”也基本相当,换句话说,“捕食者”能做到的事情,“翼龙”也可胜任。
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的一个重要优势是永远不会疲劳,它可以数十小时甚至数天在空中盘旋。美国《空军时报》描述说,当“捕食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上空盘旋时,操纵人员却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美国本土空军基地。这些无人机飞行时,控制人员就如同普通上班族一样,每天工作8小时,定时上下班,闲暇时间还能抽空喝杯咖啡,而他们通过卫星数据链指挥的“捕食者”却时刻不停地震慑着“基地”分子。2002年一架“捕食者”成功发回了本·拉登手下一名高级军官藏身地点的实时视频信号,随后多架F—15E战斗机攻击了该地区,杀死了这名军官。据介绍,“翼龙”也可采用类似的作战方式,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自主巡航和侦察,也可以在需要时转由后方人工控制。
2001年10月,美国对阿富汗的空袭中,“捕食者”首次在实战中发射导弹摧毁了一架塔利班坦克,开创了无人攻击的先河。此后,无人机发射导弹对地攻击成为美军反恐作战的重要模式。作为中国第一种察打一体无人机,集侦察、情报传输和火力打击于一身的“翼龙”同样在战场上可侦察、监视重点区域,并对发现的目标直接实施攻击;在平时,则可以担负国土边境以及边远或者敏感地区的监视,并对发现的目标给予警示和打击。
美国多年来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积累不可小视,除了“捕食者”这类大量在战场上投入使用的型号,更新一代的“哨兵”、X—47B等无人机也已逐渐具备作战能力。它们大都采用隐形设计,能躲避对手防空系统的探测,在执行攻击和侦察任务时更安全。一名中国无人机专家表示,在无人机领域,中国已经基本掌握相关的技术,但在发动机、加工工艺、复合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让中国无人机与美国的相比仍稍逊一筹。
外媒炒作中方“抄袭”的用意
或许因为“翼龙”与“捕食者”有相似之处,外媒给它扣上“抄袭”的帽子。美国《战略之页》网站说,中国展出的“翼龙”无人机是“捕食者”的克隆型号,它的外形与“死神”类似,尺寸则与“捕食者”相当。美国《航空周刊》甚至捕风捉影地宣称,中国通过某个国家获得坠毁的美军“捕食者”残骸,并在其基础上研制出自己的无人机,等等。
是否抄袭,还得由行家说。在采访中,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翼龙”与“捕食者”两者外形相似,但并不能说明就是“抄袭”。苏联的米格—25战斗机与随后出现的美国F—15战斗机都是双垂尾和两侧进气设计,外形颇有几分相似,但要说后者抄袭前者无疑是个笑话。实际上,航空领域类似情况还很多,例如美欧各国的新一代隐形无人攻击机为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和提高有效载荷,大都采用类似B—2的无尾飞翼设计,但很少有人说它们是“抄袭”。现实中,往往行内的专家看到的是两种无人机完全不同,而在外行眼中却是抄袭。
西方一些人真正担忧的是中国无人机水平的快速提升。他们不希望中国掌握无人机技术,要保持自己在这方面的垄断地位,因而对中国进行防范和遏制,“泼脏水”则暴露其心态。
无人机,特别是像“捕食者”这样的多用途无人机研制难度相当高,即便是在航空技术领域有深厚积淀的俄罗斯都要向以色列求助。《华盛顿邮报》称,除了美国及其盟友间的少数有关无人机的军售之外,暂时没有西方国家对外提供无人机,而在这一领域,没有任何国家比中国进步得更快。报道称,中国主要军事制造商现在都建立了无人机研究中心,中国航展上出现的大量无人机不仅显示了中国迎头赶上的决心,还显示出中国希望向国外出口这方面的技术。
日前有目击者称,发现“翼龙”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上空飞行,该国可能是“翼龙”的一个海外客户。在2011年的巴黎航展上,首度参展的“翼龙”无人机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一些来自非洲国家的空军官员详细了解了该型无人机的性能和参数,并索取了大量资料。韩国媒体称,“翼龙”虽然在性能上不会完全等同美军“捕食者”,但中国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两者不会存在代差,但中国的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该型无人机在巴黎航展上的展出,预示着该型战机很可能即将大量装备中国部队,成为中国军队由“人员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