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5年拍摄第一部电影《南海长城》开始,刘晓庆凭借《小花》、《瞧这一家子》、《原野》、《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芙蓉镇》、《春桃》、《大太监李莲英》等一系列代表作,成为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后。上世纪90年代,她转身投入电视剧领域,一部《武则天》又成为经典。
刘晓庆的确称得上一个时代里中国最好的女演员。
《小花》初吐蕊
尽管拍摄于1979年的电影《小花》不是刘晓庆的巅峰之作,尽管凭借《小花》获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的是陈冲而不是刘晓庆,但这部电影对刘晓庆日后的事业有着特殊意义。
1930年,河南桐柏山区一户穷苦的赵姓人家为生计卖掉了亲生女儿,之后收养了红军转移时被迫留下的一名女婴,取名赵小花。十几年后,小花的哥哥赵永平投奔革命队伍,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掉队,被女游击队长何翠姑所救,何翠姑正是当年被其父母卖掉的亲妹妹。电影以小花前往部队寻找哥哥、巧遇生母、亲人相认为主线,引出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战争年代的挚爱亲情。
由于影片内容侧重于亲情伦理,不再塑造“高大全”的革命形象,而且使用了一些在当时具有创新性的电影语言,比如,用彩色胶片表现主体故事,而用黑白胶片表现对往事的回忆,这些都让观众耳目一新,掀起了观看热潮。文化评论界认为,《小花》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是对传统故事片的一种颠覆,从根本上改变了新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小花》一举拿下1980年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音乐等多个奖项。3位主演陈冲、唐国强和刘晓庆一炮而红,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也风靡一时。
影片中,刘晓庆饰演何翠姑。据该片导演张铮回忆,之所以邀请刘晓庆,是因为剧组看了她演的《南海长城》,对她的表演十分欣赏,专门把她从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借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
可是,个性十足的刘晓庆在最初看到剧本时却气得摔了本子:“何翠姑除了抬担架外,完全是个活道具!”但人已经来了,没法回去,只好留下来拍戏。好在整个剧组朝气十足,非常有活力,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全摄制组的人员一起修改剧本,何翠姑的形象才逐渐丰满起来。正巧,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陈荒煤提出要给影片增加“人情味”,在他的建议下,有了全片最煽情的段落——何翠姑跪行台阶,抬担架上山。为了这组镜头,刘晓庆每天在黄山的石梯上跪行好几遍,体会“汗湿鬓发、血染双膝”的感觉。后来,正是这段戏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同一时期刘晓庆还演了一个反差极大的角色,喜剧片《瞧这一家子》里的女配角、泼辣张扬的售货员张岚。这个角色的性格和刘晓庆本人有几分相似,刘晓庆演得得心应手。她在片中只有29个镜头,却赢得了第一座奖杯——1980年的百花奖最佳配角奖。
刘晓庆红了,但仍有人评价刘晓庆“表演没深度”。没进过专业表演院校的刘晓庆憋着一口气,想要证明自己的演技。1980年,她主演了由曹禺话剧改编的电影《原野》。第二年《原野》问世,果然受到国外电影专业人士的好评。但片中几场“激情戏”,在当时看来尺度较大,因此影片在国内禁播。直到7年后,《原野》才在国内上映,刘晓庆因此获得1988年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火烧圆明园》火起来
20世纪70年代,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在邵氏公司的摄影棚内拍摄了清宫大戏《倾国倾城》,该片的艺术性以及对紫禁城的还原程度令内地影人击节称赞。这直接促成了1983年两地合拍片《火烧圆明园》的问世。片中灵魂人物慈禧太后的扮演者就是刘晓庆。
李翰祥是位古装片大师,早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学校,对老北京非常熟悉。在拍摄《火烧圆明园》时,他查阅的大量史料,让影片的内容大大超过了一部影片的容量,最后不得不分成了两部,即《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
这两部影片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背景,以宫廷斗争为主线,再现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历史事件。同时,结合正史与野史,把慈禧这个女性的爱恨悲欢放到时代大背景下。影片拍出了前所未有的宏大气势,皇权威严、山河悲壮和女性命运均得到了富有感性的表达,一经问世,海内外一片赞誉,文化部授予其1983年优秀影片特别奖。
这两部影片奠定了刘晓庆在国内影坛的地位。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成为最大的看点,年轻时的天真娇媚、年长后的心机城府和阴险毒辣,都被刘晓庆演绎得入木三分,过目难忘。这使得刘晓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与慈禧太后画上了等号,她更火了。
为了演好慈禧,刘晓庆也吃了不少苦头。“头上顶着十几斤的头饰,全靠一小撮头发与它连接,每天都大把掉头发,一整天拍摄下来头疼欲裂。这种状况每天如此,持续了整整一年,到最后头顶上竟然有一大片头发不翼而飞,成了一个秃顶,8个月以后才慢慢长出来,恢复原状。”更令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是,当时刘晓庆除了每月50元的工资以外,再无任何酬劳。
《芙蓉镇》正是高峰时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刘晓庆艺术生涯的高峰。她演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要与当时最顶尖的导演、演员合作。1986年,著名导演谢晋找她饰演《芙蓉镇》女主角“豆腐西施”胡玉音。
谢晋早年曾得到曹禺、洪深、焦菊隐等大师的授业指导。改革开放后,他执导的影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等,都是表现政治浪潮中小人物的命运,充满了人文关怀。《芙蓉镇》也不例外,这部影片力求更加关注“人性”,通过各色人物在从“四清”到“文革”一系列政治运动中的遭遇,对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这20年的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呈现和反思。影片最大的突破,是大胆加入男女主人公长达4分钟的吻戏,给当时的观众带来极大的心理震撼。刘晓庆也凭借该片得到了金鸡奖、百花奖双料最佳女演员奖的殊荣。
《武则天》再现辉煌
20世纪90年代,刘晓庆从电影转向电视,从演员转向商人,出演和投资拍摄了大量电视剧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95年陈家林执导的历史剧《武则天》。
对于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选谁出演是最大的问题。一向以拍摄历史题材见长的陈家林觉得,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表演实力,只有刘晓庆能撑得起武则天的形与神。面对陈家林的力邀,刘晓庆开出了一个条件:“我要从14岁演到83岁。”这让陈家林有点为难,但还是答应了:“我一定要给你搜个最好的化妆师出来。”于是,他找到了毛戈平。
据毛戈平回忆,他走进《武则天》剧组,某种程度上是被“逼”的。当时他正在尤小刚导演的《京都纪事》剧组工作,陈家林不知从哪打听到了毛戈平,一定要他过去试试。毛戈平怀着应付差事的想法,不情愿地拎着个破袋子就去了。抱着“越年轻越好”的念头,毛戈平给刘晓庆化了1小时的妆。虽然还不够完美,但获得了刘晓庆的认可:“这部戏,如果你能化好我,会让你名扬四海。”毛戈平对自己的技术很自信,回答道:“这个你放心,10年以内,我肯定会出名的。”刘晓庆反问:“如果你能马上成名,为什么要等10年呢?”毛戈平被她说服了,留在剧组为她设计了从14岁到83岁的一系列妆容。
1995年,电视剧《武则天》红遍大江南北,创下内地电视剧的收视高峰。至今依然被视为中国最好的历史剧之一。电视屏幕上,14岁的少女武媚娘出场的一瞬间,完全看不出她的扮演者刘晓庆已经40岁了。30集的长度里,刘晓庆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从武媚娘到则天皇帝的一生,成为继慈禧之后又一个深入人心的历史剧角色。
在刘晓庆的演艺生涯里,《武则天》让她成功跨入新的时代,使“80后”一代人牢牢记住了她,观众层得以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