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容很爱笑,笑起来的样子就像他办公桌上摆的那幅漫画,眼睛眯成两条线。很多企业老板的办公室都设在顶层,李炳容作为一家全球500强企业的大中华区总裁,却把办公室设在美敦力中国总部10层大楼的第三层。“这是为了上下楼都方便,做起事来更迅速。”他这样解释。与许多老板有单独餐厅不一样,李炳容平时在公司食堂吃10元一份的套餐。
美敦力是全球500强企业中唯一一家以医疗器械为单一经营项目的企业。2006年,在进入美敦力中国总部之前,李炳容先后在礼来、百时美施贵宝、强生公司任高层管理者。他接手美敦力中国公司时,其市场份额仅占整个集团全球市场份额的1%。5年后,这个数字翻了两番。这位63岁的香港人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亲身经历中国内地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我是一种特殊的荣耀。”
“人应该投入社会,了解世界”
李炳容出生于香港,父亲是建筑工人,“按天计工资,一遇到下雨天就没钱赚了”,母亲是卖菜的小贩。家里兄弟姐妹5人,李炳容是男孩中最大的,上面还有一个姐姐。
童年的记忆对他来说并不快乐。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兄弟姐妹们好几天没吃什么东西,“饿得要死”。李炳容和姐姐跑到建筑工地,跟其他穷人家的孩子捡别人吃剩下的东西。好不容易抢到一点剩饭菜,又不好意思让别人看见,就躲到一处黑乎乎的楼道里。“正要吃的时候,突然想起弟妹们还饿着肚子,就跑去把他们叫来一起吃。50多年前的事了,仍历历在目。我记得自己一边给弟妹分剩饭,一边流泪。”
“我们家有个传统,觉得只有读好书才可以改变命运,不再挨饿过苦日子。”李炳容说,兄弟姐妹都是通过自己打工赚钱完成学业。“上学的时候,每次考试我都考第一,考第二都不高兴。”李炳容笑着说。在香港大学就读期间,他的专业是“经济与政治科学”。“有时候,我跟学自然科学的人聊天,感觉他们除了自己的领域很懂以外,对别的没有兴趣。当时我意识到,一个人对周边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感兴趣,就似乎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人应该投入社会,了解世界,跟正在发生的事情产生共鸣,所以我对经济、政治都比较感兴趣,而对分子式一点兴趣都没有。”但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李炳容既要跟人,又要跟分子式打交道。
大学毕业后,李炳容进入礼来公司负责推销抗生素,因为“这样能跟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起初他的工资只有1000港币出头,而他的同学都能挣到2000港币以上。母亲有些失望:“都大学毕业了,才挣这么点钱啊!”听到这句话,李炳容开始拼命兼职:到工地做建筑工人,到消防器材公司做灭火器维护,到餐厅端盘子,晚上到中小学当老师。见儿子这么辛苦,“母亲后来后悔说那句话了”。
在小学教课时,“有个孩子的衣服被画得乱七八糟,还连续好几天穿着那件脏衣服。我想找他妈妈谈谈,没想到他对我说:‘我没有妈妈了。’”年轻的李炳容很受震动。那个没有妈妈的孩子,教会他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让他学会更加积极地面对这个世界。
从“跑推销”中发现工作价值
1979年,公司的高层问李炳容:“我相信中国内地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你愿不愿意去闯一闯?如果成功就留在那里,不成功再回来。”当时其他同事都不愿意离开香港北上,只有李炳容没有拒绝,成了“第一个来内地推销药品的人”。
初到上海,李炳容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联系医院时,对方因为听不懂我说话,很快就把电话挂了。”当时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也很少,有位朋友建议说:“如果能在两个小时内走路到达,就不要坐车了。”在他印象中,那时酒店也很少,还经常客满,房间里没有电视、电话、收音机,没有报纸、杂志。
“当时每次来内地,我都要倒计时。如果来7天,就数着7、6、5……想到第二天就要回香港了,能兴奋得睡不着觉。”回忆起那些苦日子,李炳容脸上还是他那招牌式的笑容。
他曾经心灰意冷,在心里问自己:“你这么辛苦是为了追求什么?得到什么?”但总有另一个自己说:“要冷静,现在虽然辛苦,但如果放弃,就注定失败。能够让一些人恢复健康,甚至挽救他们的生命,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有一次,李炳容在医院里见到一位年轻的心脏病患者,因为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正准备办理出院,听天由命。李炳容了解情况后为他免费提供了公司的医疗产品,帮助他逐渐康复,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当年轻人及其双亲感激万分地向李炳容致谢时,他又一次深深感受到自己职业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赚钱养家的行当,更是一个救助别人、感动自己的职业。”
直至成为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李炳容始终认为,自己的职业责任与国民健康水平的进步紧密相关。在强生中国公司做总经理时,他曾跑到美国总部见总裁,提出要在中国建立医生培训中心,请求得到总部的资金支持。那时候,连美国总部都没有这种培训中心。总裁质问他:“我们在中国的生意很好吗?!有人做过这个吗?!”
李炳容被拒绝了,但他却没有放弃。“当时政府和医院都没有关于医疗器材使用的培训。那样的情况下,手术怎么能做好呢?我坚持认为,无论社会、医院还是公司,都需要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因为医生越精通医疗器材,手术成功的几率就越高。”后来随着公司的发展,他在上海闵行区建立了国内医疗行业第一家医生培训基地,后来在北京建立了一家更大的培训中心。2006年进入美敦力后,他又发起建立美敦力大学,专门进行医生技术和医院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一定是你控制事情,不能让事情控制你”
环球人物杂志:从业30年,您觉得怎样才能当好一个职业经理人?
李炳容:我一直认为,要把我所效力的公司当作自己的公司。做决定时,即使要投入很多钱、面临风险,只要我相信决定是正确的,就一定会去做,至于能不能保住我的位置是另外一回事。
环球人物杂志:考虑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吗?
李炳容:曾经有人这样建议过,但我一直都没有这个想法。时代不一样了,如果自己开公司,要做到李嘉诚那样成功,机会是很小的。
环球人物杂志:您一直都在外资企业工作,为什么不选择一家中国企业?
李炳容:西方企业的管理相对比较先进,选择这些企业主要是考虑他们能提供一个合适的舞台,能让自己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国内企业现在做得也不错,不久前,我看到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榜单,上面大部分都是国内企业,跨国企业反倒排在后面。我觉得现在国内企业有这样的舞台了。
环球人物杂志:作为跨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通常面临很大压力,您有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李炳容:我的压力其实也蛮大的,但自己并没有太强烈的感觉,可能是习惯了。我觉得,一定是你控制事情,不能让事情控制你,很多人有压力就是因为事情控制了他。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时间的主人,清楚什么是自己的责任,把时间放在这些关键的责任上。
环球人物杂志:平时怎样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李炳容:教育孩子要趁早,我的遗憾就是,在孩子们小时候,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多。以前我太太看我到处做演讲,就说:“你教育过那么多人,有没有教育过你儿子啊?”其实我也会带他们去看电影、踢足球、逛书店。现在两个儿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我现在教育他们,他们也听不进去了。
我现在一个人住在上海,尽量每周五晚上飞回香港陪家人,周一早上再飞回来。开始不太适应,每次从香港过完周末回来都很失落。后来发现这种时间分配还蛮好的,工作和家庭处理得都还不错。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孩子是否也在从事医疗事业?
李炳容:没有。两个儿子都在美国名校接受了教育,毕业后大儿子在投资银行工作,小儿子当了工程师,他们各自的事业也都很成功。我不喜欢亲戚朋友来自己的公司,不想把人跟人的关系搞得很复杂,这样会影响公司的和谐。
环球人物杂志:您现在已经超过退休年龄,未来计划工作到多少岁?
李炳容:一个人应该把人生看作一家企业,自己就是CEO,有责任管理好这个企业。如果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人生企业管理好,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成功;如果一个团队的人都这么做,那么团队肯定也会成功。香港的邵逸夫都100多岁了,何鸿燊也90岁了,他们做得都很好啊,我至少还有20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