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抚顺路22号大院的大门两侧,分别悬挂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中国海监北海总队”两块牌子,院内绿树成荫。2012年5月25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这里,对工作在我国海疆一线的海监执法人员进行了采访。
为执法不惜拼死撞船
作为海上执法力量,中国海监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中国海监总队挂牌成立于1998年,由北海、东海、南海3个海区总队和11个沿海省市总队组成,队伍总人数逾万人,拥有执法飞机10架,各类执法船、艇300余艘。它的主要职能为“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我国管辖海域(包括海岸带)实施巡航监视,查处侵犯海洋权益、违法使用海域、损害海洋环境与资源、破坏海上设施、扰乱海上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并根据委托或授权进行其他海上执法工作”。
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1年中国海洋行政执法公报》显示,中国海监2011年共出动海监船舶227航次,航程2.66万海里;出动海监飞机354架次,航程4.1万公里;监视进入中国管辖海域的外国船舶715艘次、飞机136架次,拍摄监视照片4.6万张,摄像资料3897分钟,发现其他违法行为3次……
在我国海区执法监督队伍中,北海总队是第一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组建、实行统一业务领导的海监力量,目前共拥有包括“中国海监15”船、“中国海监17”船、“中国海监22”船等在内的20艘海监船及3架海监飞机。海监人正是搭乘这样的设备踏遍了中国广袤的海上疆土。
今年58岁的王桂庭,是北海总队的一名老船长,南沙群岛的所有岛礁他都去过,“最远到过曾母暗沙以南6海里”。他的海上执法经验丰富,仅2007年,就曾在南海巡航了6次,每次半个月左右。2011年,他带领“中国海监17”船在海上执行任务的时间超过300天。
所谓“执法”,并不是用武器与对方真刀真枪地拼杀,而是用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设备进行取证,再通过喊话宣示主权,保证我国海洋领土不被外国船只侵犯。“我们的海监船执法不使用武器,”北海总队某执法支队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其他国家武装船只的时候,我们的武器就是法律。不使用武器,海监船就是代表政府执行公务的船舶,如果发生对峙,对峙级别相对较低。使用了武器,对峙级别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会减少我国外交部门进行周旋的余地。”
记者从王桂庭的口中“见识”了某次巡航的惊险。“几年前,我国计划与某国合作,在油气资源较为丰富的西沙一带打几口井,并派出6艘海监船和1艘工作船到西沙群岛某海域进行调查。可调查开始第二天,好几艘装备着高射机枪的Y国武装船就来了,船上有Y国军人。那些船很小,很快就从我们几艘海监船间的空隙中钻了过去,直奔工作船,试图阻止调查工作的进行。两天后,工作船被迫离开,只剩下双方的海监船各自排成一排,展开对峙。我们的船只要一动,他们的船就在周围来回穿插。”
后来,Y国的船越聚越多,甚至超过20艘,这让王桂庭和他的同事们很恼火,准备对Y国小船采取适当挤压和冲撞对策,争取重创他们一艘。“当时真是面临着生死考验。我们的船钢板比较薄,一旦撞上,很可能被撞破,之后至多能坚持一两个小时。然而,Y国船的吨位只有六七百吨,相对灵活。挤压态势形成后,我们正要撞,他们一拐弯就跑掉了,避免了直接冲突。”
“我们在开展维权的过程中,时常面临生死考验。”王桂庭总结说,“当我们靠近Y国非法占领的我国岛屿时,他们通常会鸣枪警示,有时朝天上打,有时甚至朝我们的船射击。当我们靠近F国非法占领的我国岛屿,他们带有反潜武器的飞机会在上空盘旋……”
“你们的活动是违法的”
“喊话”,是海监船维权执法的最重要环节。这种“喊话”并非通过喇叭朝对方船只大喊,而是通过某个海上通航频道警告对方。而这,正是中国海监北海维权执法支队队员陆叶、高伯强和马圣骏最主要的日常工作。
“你船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进行非法军事测量,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必须立即停止非法军事测量并马上离开。”2006年,陆叶第一次“喊话”,并成为首位负责维权巡航喊话任务的女执法员。
当时,被警告的船只以“我是M国海军某某号辅助船,正在国际水域进行正常的军事测量活动”为由作答,陆叶则据理予以反驳:“《公约》中没有‘国际水域’这个概念,你们的活动是违法的。”高伯强向记者解释说:“我国加入了《公约》,对其规定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属于国家管辖范围’也认可,但M国没有加入《公约》,认为距离海岸线3海里之外的海域就是国际公海,在国际公海进行军事活动不受任何国家管辖。”虽然M国船只并没有立即离开,但此后,因为无法就“国际水域”这一概念作出解释,M国修改了本国的海军手册,取消了这一提法。这一结果,让陆叶和她的同事们颇感欣慰。
更多的情况下,维权执法支队会与H国海警船打交道。目前,中国和H国在海上没有划界,两国同为《公约》缔约国,都承认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海上最宽的地方却不足400海里,因此,两国在主张管辖的海域存在重叠区。高伯强向记者介绍说:“H国海警船配备很齐全,且一般都在3000吨以上,船上还有舰炮。相比之下,我们北海总队最大的海监船‘中国海监15’船只有1800吨,如果与H国的海警船撞上,我们是很危险的。”
2011年,随船出海的马圣骏第一次遇到H国海警船。“两艘船并行,相隔不过几百米,角度稍微偏一点儿,哪怕只有1米,对方也会靠拢过来,挤压我们的航线。即便我们按正常航线航行,他们也有可能向我们靠拢。真的是寸土必争。”马圣骏说,与M国船相比,H国船的“喊话”有点没章法,“一开始,他们说‘这是作战区域,你们不能在这里航行’,被我们问到作战区域的方位和定义后,又改口称‘警备区域’,却同样无法回答我们对这个概念的追问。慌乱之下,他们先是说‘你们再不走我们就开炮了’,继而不再说话,只是跟着我们鸣笛,却不过来压我们了。最后,他们见改变不了任何情况,就开走了。”
今年4月,陆叶又在出海时遇到了H国海警船。“同样是并行航行,但他们不再抵近我们,口气也已经没有那么强硬,不再要求我们离开,而是‘承认这片海域不属于任何一国,我们一起在此巡航’。与他们在海上交锋这么多年,还是有效果的。”
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和绝对严谨
对抗之外,中国海监与周边沿海国家也有一些海上合作。
2011年4月8日,韩国海洋警察厅通过中国海监与韩国海洋警察厅联络机制联系中国海监总队,称韩国海警3010号船在黄海中部海域发现一艘中国失事渔船,韩海警人员对渔船进行搜救时打捞出一具渔民尸体,现场确定为中国渔民。海监总队于是指派正在附近执行核辐射检测任务的“中国海监15”船赶赴事发海域,执行与韩国海警3010船汇合并接回渔民遗体的任务。
“中国海监15”船船长李玉波回忆说:“由于我们是在执行其他任务途中赶过去的,没有携带专业救助设备,韩方于是答应放救助艇来接我方人员,但必须船长过去交接。当时我们还不能确认死者就是中国人,冒昧过去存在很大的危险。另外,按照国际惯例,船长是不能离船的,我们于是提议让大副过去交接,对方也答应了。随即,韩方又要求大副到他们的船上签字接收,这是绝对不行的!在他们船上签了字就意味着交接仪式结束,之后如果再出现什么小插曲,我们就会陷入被动,我们必须保证万无一失和绝对严谨……”
经过几轮周旋,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中国海监15”船大副和1名助手乘韩国救助艇登上韩国海警船对渔民遗体进行确认,我方人员与韩方3人携带遗体返回“中国海监15”船,并在“中国海监15”船进行交接,签署文件。
除了这次遗体交接,李玉波还在康菲溢油事件中,带领20多位船员历时100天圆满完成溢油监视任务,收集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现场材料。他告诉记者,除了海上维权执法,中国海监船还要承担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岛保护、防止盗采海沙等行政执法任务,监视赤潮、绿潮等海上自然灾害,以及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等多方面的任务。
李玉波介绍说,“中国海监15”船的船员年龄结构偏大,年轻船员不足,老的海监船员马上就要退休,年轻人需要尽快补充。与记者见面时,李玉波和他带领的“中国海监15”船正在码头做暂时休息,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届时,他又将带领老少船员投入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