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电信业务十问

本刊记者 | 田亮 《 环球人物 》(

    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它的宗旨是促进电信事业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3G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电信业务的便利,却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纠结。环球人物杂志在读者中征集了10个最受关注的问题,请专家解答。

    手机辐射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危害?夜间开机放在身边、长时间接听电话,会有影响吗?

    张宏纲(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教授):手机对人体的危害是十多年来一直都没讲清楚的一件事。现在国内这样的测量数据非常少,测量报告和实验数据一般都是国外的。这种事情比较敏感,即便是独立的测量报告,也会受到厂商利益的影响。从基站来的信息进入手机天线,同时有部分信号会进入大脑;从手机天线发出来的信号,部分被远处的基站接收,还有很大一部分被大脑吸收了,或者大脑作为反射板把信号反射给基站了。以前国外拿小白鼠做过实验,在长时间接受电磁场辐射的情况下,小白鼠细胞的温度会增加,但温度增加以后对细胞或者DNA有什么确切的影响,现在的测量报告还没有答案。我自己有这方面的体会,有时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就感觉耳边发麻。

    怎样能让手机不偷跑流量?

    项立刚(通信业观察家):数据流量主要用于上网和即时通讯工具,这是手机用户主动跑流量。但一些手机功能是被动接收数据的,比如,只要打开手机的移动数据功能,它就要不断搜寻基站,这样就会跑流量。有的手机程序还有推送功能,也会走流量,现在一条手机报大概就是300千字节。要想少跑流量,只能关闭一些不必要的服务。

    张宏纲:我也有这样的体验,最近流量费增加了不少。出现这样的问题,运营商应该加强监控和管理。从手机终端角度来讲,理论上完全可以开发流量监控程序。

    飞机飞行的时候开着手机到底多危险?

    项立刚:飞机上总会有人不关手机,也没看到飞机掉下来。以前,飞机上的电磁屏蔽做得不好,手机信号可能会干扰自动驾驶和飞机正常通信,但这种干扰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现在,屏蔽能力增强了,手机信号的影响更小了,但依然要求关闭手机。因为一旦出现问题,上百条人命就没了,所以宁愿把要求定得严格些。而且,100多人同时接收讯号,肯定干扰力比较强,但无法验证是否会对飞机形成干扰。另外,在几千米的高空,也就基本没有信号了,开着手机也没什么用。

    智能手机包含很多定位、云存储之类的功能,是否能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用户删掉的信息,网络服务商是否可以随时恢复?

    张宏纲:这是一个大问题。从技术上来讲,任何一个手机用户对于手机运营商来讲都是透明的,运营商可以知道用户说的任何话、发的任何信息。有些运营商会保存用户一个月之内甚至更长时间的数据,对于重要的客户,数据可能是一直都保存的。

    项立刚:目前,还没有出现厂商或运营商把用户信息泄露出去的案例,但出现过这些机构的员工泄露了用户个人信息被判刑的事件。保证信息的绝对安全是做不到的。

    那些丢了智能手机后来找到的事,是真的吗?我的手机丢了也能找到吗?

    项立刚:不是所有的智能手机丢了都能找到。智能手机有定位功能,可以通过其他设备锁定手机位置,然后可以在锁定的范围内寻找,也许可以找到。如果手机没电或者关机了,导致手机没法工作,那就不可能找回来了。

    手机电池续航能力的技术瓶颈何时能够解决?从目前技术发展的趋势看,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有哪些?

    张宏纲:电池续航能力在未来10年可能都不会有重大改观。手机本身发展很快,但电池技术的革新一直不能令人满意,主要是电池材料的问题。现在的大屏幕智能手机每天晚上必须充电。据我了解,谷歌、诺基亚的下一代概念手机中,在触摸屏的下面会再塞进去一块透明的太阳能电池板,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弥补锂电池的供电不足。但太阳能电池板有一个转换率和阳光照射时间长短的问题,不能保证稳定性。另外,国外还有通过人体在走路时的震动充电的概念手机,但都没有大规模生产。

    项立刚:现在一方面要尽量把电池做得更大,因为电池电量跟体积基本成正比,另一方面要降低手机的功耗。其实现在的功耗已经降低不少了,以前智能手机刚出来的时候,连一天都用不了,甚至上二三十分钟的网就没电了,我觉得未来在功耗方面还是有可能提高续航能力的。还有人在研究燃料电池、核电池,未来也可能得到应用。

    不同网络制式或型号的手机可以视频通话吗?

    项立刚:现在的视频通话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互联网通话,这是比较普及的。另一种是基于电信网络的视频通话,由于各种电信网络之间的结构是不一样的,相互打通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可问题是,现在的视频通话并没有在用户中普及开,所以运营商、厂商联合起来统一开发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不同网络、不同手机间的视频通话迟迟不能实现。

    联通、移动、电信三家的3G网络不同,移动用户基数大,但联通3G网络较成熟,让人无从选择。这样的局面什么时候能够改变?

    项立刚:这三家运营商有三个不同的3G标准,不过将来应该都会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另外,未来3—5年,手机会发展成单芯片双模或者多频多模,也就是说手机里的一个芯片包含多个网络模块,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的网络,也可以使用联通的网络,就不需要考虑什么制式了。

    能否介绍一下4G的概念和我国4G业务的发展现状?

    项立刚:4G和3G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速度快了。从固定电话到手机,这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变,是革命。从数字信号到3G,也是革命。但从3G到4G不是革命。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推广4G,但一些运营商已经选了几个城市做试点。我觉得未来3年,4G会逐渐发展起来,但4G和3G会长期共存。

    张宏纲:4G从技术上讲意味着更高的带宽水平、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服务质量等等。中国现在还没有哪个运营商明确地讲自己已经提供4G服务了,这跟运营商的战略有关系,他们希望在最佳的时机把4G推出来。我觉得,4G状态下,用户体验应该有一个飞跃。如果用户体验提升不了,再宽的带宽也仅仅是传输数据而已。在3G方面,运营商进行了很多基础投资。如果上升到4G,势必会提高费用,但用户如果没有体验提升的话,是不会承认4G的,自然也不会承担费用。如果说现在是运营商说了算,4G时代则是“用户为王”。

    今天的许多手机应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能否畅想一下十年后手机应用的情形?

    张宏纲:以后,钱包、信用卡、身份证、生理和心理医生等等,一个手机基本上全都可以替代了。这也是云计算的一个设想,就是把后台大量的数据都放在云端,手机一开就可以跟云端连起来。

    项立刚:我觉得智能手机最大的发展方向是智能感应平台,它可以把温度、湿度、蓝牙、辐射等各种各样的感应器都集成到手机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对很多事情的感觉和理解。比如,用户有生病的前兆,手机就会自动提醒你,告诉你身体有哪些变化、需要注意哪些事情等等。

整改股市,应保护中小投资者
林建海:我的秘诀是脚踏实地
罗斯柴尔德:教会年轻人最实用的东西
电信业务十问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