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航海家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600多年后的今天,在国防部长梁光烈的书柜里,一部名为《梁光烈上将在全国边海防调研纪实》的纪录片摆放在显眼位置。他说,“边海防没有小事,什么时候都要重视”。
人们至少可以从海防建设、海军演习、航母试航、军事外交4个方面看到梁光烈为维护我国海上主权做的努力。
海防前线变了样
有这样几组镜头,它们来自如今的海防前线——
镜头一:2011年春日里的一天,驻南沙群岛赤瓜礁的何志春指导员掏出手机,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在内地看来寻常的一幕,对于南沙守礁官兵来说,却是头一回。至此,中国移动的手机通信信号覆盖我军驻南沙全部岛礁。
镜头二:西沙永兴岛,中国工商银行西南中沙群岛支行与内地银行系统联网,官兵们第一次用上了银联卡。四级军士长关延国兴高采烈:“以前探亲休假往家带工资,怀揣一包人民币下岛,现在安全轻松了。”
镜头三:在海南的千里海防线上,走进一处车船监控指挥所,10平方米的大屏幕上,同时闪动着12幅车船动态视频画面,执行任务的海上船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实时监控,走进了海岛。
这些巨变,都是近几年发生的。除了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长这两个响当当的头衔,梁光烈还有一个不太为人们熟悉的职务——国家边海防委员会主任。从他2008年担任这一职务开始,海防建设走上了信息化之路。对此,梁光烈本人总结道:“这些年边海防的建设,中央和国家很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边海防的信息化建设,比如一些监控站、一些通信,都有很大的发展。边海防部队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梁光烈经常深入海防前线。他曾指着自己办公室的地图,向前去采访的记者介绍他去过哪些海防前线。每年视察海防,是他给自己安排的“例行工作”。仅2011年,他就先后到浙江、福建、辽宁、山东视察海防。2011年9月1日,他还为《解放军报》的《走基层·中国边海防巡礼》采访活动写了一幅字:“大家都来关心边海防。”
2012年4月6日至16日,梁光烈南下广东、广西两省调研海防和国防动员工作。就在美菲“肩并肩2012”联合军事演习的首日,中国国防部长也完成了对南方两大沿海省份为期10天的海防考察。不管是不是时间上的巧合,这次“例行工作”都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在深圳,他考察民防工程、深圳警备区、预备役高炮五团;在惠州,他视察“复退军人之家”、爱国拥军促进会、人防应急指挥中心……他要求广州军区“在重大任务中当尖兵”,要求海防工作“增强体系管控能力”,要求民兵“全面提高应急应战能力”。这些公开讲话甚至被外界解读为中国军方的态度:针对南海“有事”的战备工作正在推进。
事实上,梁光烈调研海防属于正常的职责行动,讲话也表明我国海防的一贯主张,即涉及主权问题绝不让步。
中俄海军联合演习
梁光烈结束在两广的海防调研后,中俄“海上联合—2012”军事演习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演习于4月22日至27日举行,美英等国媒体纷纷报道并猜测:中俄可能是有意安排和美菲的联合军事演习同时进行。对此,梁光烈4月24日在北京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国防部长会议时指出:“现在演习备受关注,我想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这一个演习,主要是为体现我们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军事领域加强两军之间的信任,提高我们两国海军的行动能力而举行的,并不针对第三方。”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说:“实际上去年我们就已经有了举行演习的计划,今年在更大范围上举行演习。”
4月25日,黄海暴风骤雨,演习海域风力达到8级,海面上最高的涌浪达到8米。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中俄“海上联合—2012”军事演习迎来了课目最多的一天,包括联合防空(舰艇编队拦截来袭飞机导弹)、联合反潜(舰机协同搜索攻击潜艇)、联合对海搜索攻击(远程打击海上目标)、联合搜救(快速救援受损商船和落水人员)、联合补给(中俄舰艇互补“粮草”)5个课目。参演兵力包括5个海空兵力群,其中3个水面舰艇兵力群、1个潜艇兵力群、1个航空兵力群。
尽管梁光烈和谢尔久科夫已经声明“演习不针对第三方”,但有意思的是,根据俄罗斯国防部提供的画面,附近海区有多艘不明国籍的电子侦察船和电子侦察机逼近,俄卡—27舰载直升机多次起飞,对其进行警告驱逐。
早在2005年8月,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梁光烈就现场观摩过“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那是中俄两军第一次联合演习,梁光烈选择山东作为演习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山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较好的陆、海、空演练区域,场地条件较好,训练设施比较完善,适合陆海空诸军兵种协同训练”。演习中,他亲自坐镇青岛北海舰队指挥大厅。
“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2009年3月20日,距离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的纪念日还有一个多月,国防部八一大楼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
欢迎仪式过后,在会谈中,梁光烈突然抛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据报道,浜田靖一听到此话,并未当场表达日方的态度。但各国媒体“炸了锅”,纷纷展开解读。《日本经济新闻》将它视为“中国政府首次公开宣布航母建造计划”。台湾《中国时报》评价,“梁光烈以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长身份,表达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意愿,已可扫开中国是否发展航空母舰的20年迷雾”。
航母不仅是现代海军的图腾,也是大国的象征。在梁光烈做出这一表态时,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仅中国没有航母。就连中国周边国家,也纷纷购买或自建航母。印度除购买和改装2艘航母外,还着手自建“维克兰特”号航母;日本的“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和韩国的“独岛”号大型两栖登陆舰,都具备“准航母”功能。与此同时,中国近海海洋主权和利益不断受到美国及其西太平洋盟友的挑战。2010年夏,美军全副武装的“华盛顿”号航母拟进入黄海海域,这是美军在试探中国维护海权的底线。经过中国的严正警告和抗议,“华盛顿”号航母最终止步于日本海,没有进入黄海。这再次说明,航母就是一种话语权。对中国来说,航母是保护领海主权,特别是争议海域海权必不可少的核心战略力量。
2009年7月4日,中国自行制造的航母模型首次在香港亮相。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首次证实,正在以自主技术改造“瓦良格”号这艘废旧航母,以便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2011年8月10日,改造后的“瓦良格”号首次进行出海航行试验。2012年3月8日,海军副司令员徐洪猛表示,“瓦良格”号计划在今年入役。不久前,“瓦良格”号又进行了第五次出海航行试验。中国海军几代人的“航母梦”即将实现。
“军事外交小高潮”
“当中国军乐团出访美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演奏起《歌唱祖国》时,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和海军司令吴胜利也在东南亚展开访问。中国军事外交正出现一个小高潮。”
这是2011年5月外国媒体对梁光烈出访东南亚三国的报道。从2009年开始,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为此,梁光烈频频出访,展开军事外交。2010年10月,他出席了在越南河内举行的首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并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2011年5月,他访问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三国,并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即亚洲安全会议)。
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外交插曲发生在访菲期间。梁光烈到访之前,菲律宾媒体一直热炒“两架疑似中国米格战机上周侵犯菲律宾南海领空”。梁光烈抵达后,非常干脆地否认中国空军有俄制米格战机,谣言顿时变成“哑炮”。
南海问题的日益复杂与美国的插手分不开。梁光烈和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多次在外交场合会面。2011年1月,盖茨访华,在与梁光烈的会谈中,同意举行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议。随后,中方安排盖茨参观第二炮兵司令部,成为各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有评论家认为,这显示出“中国‘军事外交’的身段更柔软、更灵活”,也向外界表明,中国愿意为维护亚太地区安全做出贡献,希望在争议问题上保持克制,继续以和平方式探讨解决办法。
在梁光烈看来,“军事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200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式上的一幕,就是对他这句话最好的注释——当时,远涉重洋前来参加阅兵的有俄罗斯、美国、印度、韩国、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泰国、法国、孟加拉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墨西哥14个国家的21艘军舰。它们以作战舰艇、登陆舰艇、辅助船、训练舰的先后顺序,按吨位大小,以中国海军“西宁”号导弹驱逐舰为基准锚泊成一列,在蔚蓝色的中国领海上构成一道壮美的风景。不同肤色的各国海军官兵在各自舰艇的左舷列队,接受军委主席胡锦涛的检阅。参加此次海上检阅的外国舰艇中,有将近一半曾访问过中国,它们见证了中国海军致力推动建设和谐海洋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