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免不了与银行打交道,工资通过银行卡收取,许多日常消费也得通过银行结算。说实话,与这位“老搭档”交往,痛快的时候少,别扭的时候多,这渐渐成了让人犯憷(音同“触”,害怕)的一件事。前两天,笔者又被银行“刁难”了一次,不过这次是以本人胜利而告终。
那天,笔者想兑换些外币,顺便取点钱。于是趁临近中午银行人少的空当儿,来到附近一个工行营业点。果然没什么人排队,很快就能办了。兑换外币很顺利,取钱却被卡住了。营业员听说只取5000元,就很有礼貌地告知“2万以下窗口不办,请到外面的ATM机取”,并说这是银行的改革新规,为了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碳排放。我跟他讲理:“同一个人的两项业务,应该一起办了,两厢方便,没必要拆开。”可对方很坚持,还请来一位营业员带我去取钱。
没辙,笔者只好跟着营业员去ATM机,发现那里排队取钱的人比屋里的还多。大概那位营业员也不想陪着“罚站”,就悄悄地说:“您去柜台说您要取5001元,就不用在这儿排队等了。”什么?笔者一时没明白,怎么加一块钱就给办了?“ATM机不能取零,一块钱必须在柜台拿。”这一“点拨”让笔者恍然大悟,顺利地在窗口接受了第二次服务。由于多取1 元,营业员不光要用点钞机数整数,还得从抽屉里额外取出一块钱纸币,没省纸,更费事。可营业员什么也没说,因为这不违新规,完全符合程序。
笔者却忍不住要唠叨几句。银行出台这类新规的初衷之一,也许的确是为了推行“低碳”,但实行“低碳”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人啊!用2万元限额强迫所有持卡用户用ATM机,显然是不人性化的,把多项业务拆分办理更是为难顾客、自添麻烦。更可笑的是,这种看似没商量的规定,却可以通过“加一块钱”轻而易举地化解,这不是欺负老实人、鼓励钻空子吗?
与银行“斗法”这么些年,窝火的事绝不止这一件。一会儿是随意增加服务收费项目,一会儿是等候时间过长,一会儿是异常热情地推销理财产品,一桩一件都让人烦心。每次从银行出来,我都得回想一下,刚才有没有不知不觉地“被收费”,或者懵懵懂懂地“被自愿”买了基金。怪不得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银行还能坐拥暴利。据银监会的数据,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达到10412亿元,超过烟草、石油等行业,成为2011年“暴利榜”第一名。
普通客户是这样,“大客户”又如何呢?听说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对银行也犯憷,说门槛高、难贷款。由于通过这些正常渠道融资极其困难,他们不得不求助于民间高利贷,一旦出了问题还不上钱,企业便陷入绝境,老板只好“跑路”。
说到此,不由联想起香港的银行。笔者曾在那里常驻5 年,每次进银行都感到很温馨:一进门,就有人很礼貌地与你打招呼,引领你去不同的柜台。办理财业务,营业人员除了介绍收益,更会不厌其烦地把风险讲足;其间还会很歉意地说“不好意思,耽误您时间了”。没人强迫你用ATM机,也没人推销产品。都是中国,为什么香港银行就没有内地银行这么霸气?因为香港的金融市场是开放的,在港的银行“比米店还多”,必须要靠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客户。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4月初,温家宝总理在广西、福建调研时说,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因为少数几家大银行处于垄断地位,要使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根本上就是要打破垄断。看来,中国内地银行的旧格局真的要变了,这不仅是“老板”们的福音,对我等普通民众也会有好处。只要打破垄断,充分竞争,银行就不会只认钱不认人,顾客就不会对银行犯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