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为十八大做人事铺垫

中国省级党政要员大调整

本刊特约记者 刘亚 《 环球人物 》(

    从2011年10月中旬起,全国各省领导班子出现了密集调整,新一届党政领导格局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影响一方乃至全局走向的政坛新力量,此举被西方媒体解读为2012年十八大前进行的人事布局。此次大范围调整呈现出哪些特点,又会有怎样的实际效果?带着这些问题,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相关人士,进行了梳理和解读。

    书记省长都在调整

    此次省级领导干部调整中,省委书记和省长的人事变动最引人注目。

    有人将省委书记调整的“预热”期定在2011年8月。这个月,河北、西藏、海南、云南4省(区)委书记发生变动——原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调任河北省委书记、原河北省长陈全国调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原海南省长罗保铭任该省省委书记、原云南省长秦光荣任该省省委书记。当时媒体对这些变动的解读是:为即将开始的省委换届做准备。

    一般来说,人们普遍把本轮省委换届工作的起点定在2011年10月13日。当天,辽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选举出了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省委书记王珉获得连任,成为本轮调整中率先当选的省委书记。紧接着,10月30日,江西、河南和安徽三省完成调整,苏荣、卢展工和张宝顺分别连任省委书记。12月11日,王三运由安徽省委副书记调任甘肃省委书记……截止到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书记中有16人做了调整。

    有关专家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此次调整属于正常的人事变动。按照党章规定,省区市的党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由同级党委召集,每届任期5年。5年前的上次省级党委换届,时间跨度达8个月:2006年10月到2007年6月,西藏率先“打头”,山东最后“收尾”。

    5年后的2011年,省级党委换届如期举行。有媒体认为,按计划,本轮地方省委换届主要分成两个阶段,时间相对集中。第一阶段即2011年第四季度,辽宁、新疆、西藏、内蒙古等省区举行党代会,进行省级党委换届,并部署本地今后5年发展等重要事宜。第二阶段于2012年上半年进行,从区域看,既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也包括广东、山东、浙江等重要经济大省。目前,剩余省市的调整正在进行中。

    相比省委书记,省长的调整则进行得更早。

    2011年3月,中央决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苏树林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4月,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决定苏树林为代省长。7月21日,福建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补选苏树林为省长。

    今年的省级两会中,政府方面出现了7位代理省长作政府工作报告的现象,数量之多可谓是一大特点。他们分别是河北的张庆伟、广东的朱小丹、浙江的夏宝龙、安徽的李斌、江西的鹿心社、海南的蒋定之和云南的李纪恒。这些在去年年底之前被各省级人大常委会决定的代省长,按照惯例,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通过相应选举程序后担任了正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们亮相于全国人民面前。

    根据我国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省长是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本届政府任期将于2013年结束,预计至明年1、2月份,省级人民代表大会相继召开,将会有新一批省长产生。

    体现五大特点

    伴随着第一阶段换届完成,不少省份的新领导班子逐渐形成,一大批省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陆续走上领导岗位。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分析了其中的特点。

    首先,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共和国一代”成为绝对力量。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去年换届后上任的省委书记中,除了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为1948年出生外,其余多为“50后”。此外,一批“60后”官员逐步走上施政前台,形成了“50后”主导、“60后”搭配的格局。新任的“省长方阵”年龄结构则更年轻,以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的为主。福建省长苏树林以及刚“转正”的河北省长张庆伟都是“60后”。在省级党委常委中,“60后”则更多,如内蒙古自治区13名党委常委中有7名是“60后”,成为首个“60后”党委常委多于“50后”的省区。

    其次,从学历背景看,“高知化”趋势明显,出现了一些博士书记和省长。如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以及浙江省长夏宝龙等人,都拥有博士学位。在省委常委中这一现象同样明显,以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5省为例,总共65名省委常委中,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53人,比例超过八成。

    官员们的学历水平有提升,知识结构也更加广泛,从原来的偏重理工科拓展到经济、哲学等学科。从公开资料看,大部分省委书记、省长都系统学习过管理类、经济类的专业知识。

    第三,更加重视女性干部的培养和任用。1990年以来,中组部多次召开会议,对培养选拔女干部进行专门部署,明确提出了培养选拔女干部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此后,各级党委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力度,但女领导干部虚职多,实职少;副职多,正职少;科教文卫等部门多,经济金融部门少。目前这一情况正逐步改观。

    在此次换届中,所有省份的省委常委中均有至少一名女性干部,其中江苏省有3位,福建和辽宁都有2位。不久前刚“转正”的安徽省女省长李斌就成为一大亮点:她是经济学博士,既有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工作经验,又有地方基层的阅历,熟悉经济工作和社会事务管理,领导经验丰富。

    第四,交流调动的幅度加大。戴焰军认为,此次调整中,企业与地方、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交流调动都比之前有所增加。比如,张庆伟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调任河北省长。张庆伟有“航天少帅”之称,2001年出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是当时最年轻的央企老总。在2002年的十六大上,41岁的张庆伟当选为最年轻的中央委员,他曾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为“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做出卓著贡献。

    还有一个鲜明的例子是以石油石化高层身份出任地方要员的苏树林。今年50岁的苏树林,2006年从中石油高级副总裁位子上被调任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不到一年,他回京出任中石化总经理。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对苏树林的评价是“善于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

    此外如李斌,由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职位调任安徽省长,陈全国由河北省长职位调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等等。综合看,这种交流调动,成为近年来省部级官员人事变化的重要特点。

    最后,“一正两副”(1位书记,2位副书记)权力架构得到延续,但个别地方因地制宜。在上一次换届中,“一正两副”模式成为地方党委领导机构的主要形式;换届后除西藏、新疆有4位副书记,内蒙古有3位副书记外,其余各省区市副书记均为两人。

    在本轮第一阶段换届中,除西藏保持4位副书记外,新疆和内蒙古则各减少1位副书记,新疆为3位副书记,包括内蒙古在内的其余省区市党委均有两位副书记。从已经完成换届的省份可以看出,除特殊省份外,省委领导班子还是保持“一正两副共十三名常委”的固定配备。 

    调整意义重大

    由于省级党委换届是地方四级党委换届中的最后一环,也是层级最高、最重要的一环,在调整过程中不难看出中央的诸多考量。

    戴焰军告诉记者,省级领导干部处在中央和地方的结点上,领导班子的主要任务是在经济发展中制定政策、做出决策,要想让决策科学、正确,省级领导干部需要对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他们需要借助原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对当地的发展做出判断。中央正是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长处,才会放手让他们成为一方“诸侯”。

    竹立家表示,在省级领导干部的换届调整中,既要考虑专业、能力结构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官员个性特点与工作经验上的互补性;既要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要科学使用好其他年龄段的干部,不能唯年龄取人。

    竹立家称,此次人事调整的一个重要取向,是保证中国未来5年到10年的稳定发展,所以,新阶段对干部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有新的内涵。中组部党建研究所陈东平曾对媒体表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关键。通过这次换届,将那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优秀领导人才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必将大大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当然,此次换届调整适逢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进入省市县乡党委班子,特别是省一级班子的许多领导干部,将通过党内选举成为十八大代表,一些优秀干部还将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换届工作直接关系到十八大的成功召开。因此,一些人将此次省级领导干部换届调整当作观察十八大人事变动的窗口。对此,戴焰军说:“客观上,可以说这次省委换届是在为十八大做准备,并为以后各项工作打基础。”

    专家称,依照以往换届调整进程,经过两个阶段密集调整,十八大之前,地方党政领导格局将大致确定。而在此期间,仍不排除中央微调人事布局的可能。 

中国省级党政要员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