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专家解读“公权私用、公权乱用、权力不作为”现象

“治国就是治吏”

本刊记者 肖莹 《 环球人物 》(

    时下,正是各地召开两会和各级政府进行换届的关键时期。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长李源潮,在与基层组织部长培训班学员座谈时指出:“选好一个干部,造福一方百姓;选弱一个干部,耽误一方百姓;选错一个干部,害了一方百姓。”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也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将此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最近,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再次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切实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

    在此背景下,山西的“治吏风暴”自然格外引人关注。

    目前,我们的干部队伍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究竟该如何一一治理?治吏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为此,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访了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副主任王长江教授,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高建生教授。

    环球人物杂志: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曾指出,“治国就是治吏”。请谈谈治吏在国家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应松年:国家的治理是要靠人去落实的,而治理国家的人,就是官员。如果国家官员都能做到作风正派、联系群众、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对国家当前的基本治国方略、方针政策都十分了解、认真执行,国家就会有好的发展。可以说,官员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根本性问题。官员队伍要是建设好了,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和谐等各种美好的前景就有望了。如果官员队伍建设不好,GDP跑得再快,也仍然会产生各种问题。

    王长江:干部队伍治理问题的实质,是权力问题。权力是进行资源分配的重要工具,掌握在干部手中的权力究竟该如何使用,已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财富的积累和体制改革的深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权力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性来解决,它必须以制度来进行约束。一个依靠老百姓支持上台的执政党,一旦将手中的权力乱用一气,老百姓对这个党的信任度势必会下降,进而对党的公信力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治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环球人物杂志: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治吏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应松年:目前,我国官员治理所面临的形势还比较严峻。从一些新闻报道或者社会舆论中不难看出,有些干部,无论从“德”来说,还是从“才”来看,都还不达标,常常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引起老百姓的不满。虽然我们常说“干部队伍的总体是好的”,但只要有一些腐败分子存在,他们就会给干部队伍声誉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突出,正面临吏治问题非抓不可的阶段。

    王长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干部制度尽管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推进,但与国家的实际发展要求相比,还是相对落后。我们现在做得更多的,是从教育上着手,但若想消除权力本身所具有的腐蚀性,或者约束它腐蚀的可能性,则必须是在制度的约束之下,辅之以教育,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才能将制度的硬性规定内化为干部的自觉性。

    环球人物杂志:当前,我国干部队伍身上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应松年:最突出的问题首先是片面追求政绩,眼盯官位,心中没有老百姓,不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其次,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物欲膨胀,一些干部对金钱的追求显得非常“赤裸裸”,甚至达到疯狂的程度,许多曝光的贪官案例都触目惊心地说明了这一点。

    王长江:从权力滥用的严重性来分,最严重的是“公权私用”,就是利用公权为自己谋取私利,比如贪污受贿等。其次,是“权力滥用”,即对权力的使用不加约束,并造成了不良后果,也就是我们说的“乱作为”;第三是“权力不作为”,即有权不用,因为没有相对应的责任机制,该给老百姓办的事,不办或者少办,玩忽职守。

    高建生:此次,山西在正风肃纪行动中提出的“五个不准”所涉及的行为,其实就是袁纯清书记所说的“三股歪风邪气”在干部队伍中的具体表现。集中起来说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精神懈怠,不讲理想,没有追求;其次是纪律松弛、缺乏基本的管理和约束;再次是作风漂浮、脱离群众,背离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后是缺乏责任,作为党员干部,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应当有一个行为的基本底线。

    环球人物杂志:具体到山西来说,频繁出重拳整顿干部作风的必要性又在哪里?

    高建生:山西现在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期,又赶上“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起步之年。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好的作风和风气,党的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带不了一个好头,全省的整体目标、部署就很容易落空。所以我们说,纪律作风整顿不仅影响着山西的发展环境,对山西的转型和跨越型发展的速度、质量,也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对歪风邪气进行整顿。

    环球人物杂志:如何看待地方政府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在治吏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

    应松年:按照我们现在的体制,“一把手”是否具有治吏的意识,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等一系列行事风格,都会对当地的吏治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比如现任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在昆明的“铁腕治吏”,就像“一条快速游动的‘鲶鱼’,冲进昆明这个昏昏欲睡的沙丁鱼池里,吓得所有沙丁鱼醒过来,变了个活法”。再比如袁纯清,到山西后就大刀阔斧地搞干部作风整顿,第一次就查处几百名“享乐干部”,让当地干部自此不敢大意。这样认准了目标去干,见效会很快。

    环球人物杂志:纪律作风整顿的过程,也是逐渐完善各项制度建设的过程,从长远来看,如何才能切实扭转干部作风?

    应松年:如果整治的个人标志性过强,一旦“一把手”离(卸)任,效果可能也会随之逐渐减弱或消失。且其绩效常常集中在某个方面,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考虑改变现有格局,建立起官员选任和官员治理的一整套制度,认真执行。持之以恒,吏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王长江:若想取得更长久、可持续的效果,根治官员思想中权力滥用的意识,还是要弄清权力运行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地方政府,是眼看着自己在老百姓中的公信力一点点下降,还是宁肯放弃一部分既得利益,让公信力得以维持,这需要主要执政者做出权衡和选择。

    环球人物杂志:最近,国家公务员局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对全体公务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如何看待这个举措及其可能产生的作用?

    应松年:这一计划应该是加强治吏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是带有基础性的,很重要。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举措也是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只有与改革相结合,才能收到实效。

    环球人物杂志:还有哪些治吏的经验值得推广?

    王长江:目前,大多数由上而下推进的治理措施,主要体现为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如要求某些干部不准这样、不准那样,为约束某些要害部门、实权部门而下派巡视组等等,这些措施都是重控制,其实我们还可以在制度建设方面多做一些尝试。

    比如让“公权”透明化。在广东德庆县、江西武宁县等地,他们在规范县委权力运行方面的尝试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所谓“规范县委权力运行”,就是将权力的运行环节、流程等全部用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让广大党员和老百姓能够全程参与和监督。

袁纯清“猛药”治吏
落后“成绩单”是动力
省委书记带头包下贫困村
一年多查处1300公职人员
“治国就是治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