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龙票”设计师,不怕吓着人

本刊记者 李雪 《 环球人物 》(

    龙年还未到,“壬辰龙”生肖邮票(简称“龙票”)就热了起来。2012年1月5日,设计师陈绍华出现在苏州“龙票”的首发式上,藏青色对襟长衫,黑布裤子。从深圳出发的他,显然没料到苏州的冷,只得披上工作人员借来的棉衣。外面的寒风中,邮票爱好者则组成另一条龙。“这样的盛况已经很多年没见啦。”一位工作人员说。

    这种购买热情之外,还有另一种热情——“龙票”尚未面世,就有人将其图案在网上公布出来,关于它的争论直到现在也没消停。有人说这条龙“凶神恶煞”,也有人认为它“霸气外露”。学者章诒和在微博上写道:“起晚了,打开报纸就看到这张壬辰龙票。吓死了……”作家马伯庸还把“龙票”做了美术处理:一条正在下坠的龙,用4只利爪抓在玻璃上减速,并配文:“请自行想象尖锐爪子刮擦玻璃的声音……”面对这些评价,“始作俑者”陈绍华倒是豁达不羁:“谢谢章先生推介,如果真吓着您了,那我要说声抱歉!”他还转发并评论马伯庸的微博:“马兄有才!”

    陈绍华谈了自己的设计理念:“龙作为中国神兽的代表,其威严感和神性被不断强化,一方面需要表现出力量与权威,另一方面也代表着避邪和吉祥。从威严神力,再到代表中国的自信,一个刚猛而有力、威严而自信的龙形不失为一个恰当的选择。”“壬辰龙”造型来源于故宫皇帝龙袍前胸的织绣正金龙图案,并参考了清代琉璃九龙壁的造型及色彩,选取的是最中间的那条。

    今年58岁的陈绍华向来敢于突破传统。他生于浙江,童年时,因父亲奔赴西安建搪瓷厂,全家都搬了过去。1972年,父亲带着18岁的他去一个美工家。听到写生之类的新名词,陈绍华觉得新鲜,自学了两个月后居然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1978年,他又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受到袁运甫、吴冠中、余秉楠等名师的指导。毕业后,陈绍华回到西安美术学院当讲师。

    陈绍华对固有的教学体系深恶痛绝,他把素描课程称为“机械唯体积主义”,“我们身边就有许多从事绘画的艺术家们倾其一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在他们的画面中,那些最重要的‘神’和‘韵’往往不知所踪,他们将每个活生生的生命,最后都画成了‘呆若石膏’。”

    1988年,陈绍华离开了沉闷的校园,前往深圳创业。从给人打工到带着三五个人搞工作室,再到开自己的设计公司,当记者问他什么最难忘时,他的答案既不是“在出租屋里,就着咸菜方便面搞创作”这种艰辛时刻;也不是设计了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及第三轮生肖邮票中的“猴票”、“猪票”、“牛票”和“龙票”这种辉煌时刻,他说:“最重要的是一帮志同道合者,顶着内外各种压力,不与贪婪妥协,不与权贵苟且,不被铜臭诱惑,不拉帮结派,甚至不给同行面子,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审美标准与专业精神。”

    “我从小就有叛逆心理,尤其不屑于所谓权威,总有一种找破绽的欲望。”陈绍华说。2008年,已是知天命年纪的他,曾冒天下之大不韪评价老师吴冠中:“吴先生的画面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只是点线面趣味的把玩儿而已。”这让他饱受指责。他还把不少学生时代的旧照放到网上:宿舍里,几个兄弟戴竹筐、披被单,还画着白眉毛,做出各种怪异的表情和动作,全然不顾那些兄弟如今的名头有多响。

    曾有朋友问过他这样的问题:死后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上什么?陈绍华的答案是:他,哭着而来,骂骂咧咧地走过,远去了,却传来阵阵笑声的回荡。 

“饭局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慈禧情人”,临终像个乞丐
“龙票”设计师,不怕吓着人
元稹,背了一身情债(历代文人传奇之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