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徐静蕾:“思想独立是一种难得的性感”

本刊特约记者 孙琳琳 本刊记者 尹洁 《 环球人物 》(

    如果说,独立是女人的一道人生风景,那么可以说徐静蕾的人生风景很美妙。10 多年间,徐静蕾的头衔从“玉女”到“才女”,再变成“导演”,其中还穿插着“写博客”、“办电子杂志”等等关键词,犹如在三级跳中加入杂技一样,令人眼花缭乱。

    当其他女明星扎堆儿结婚生子的时候,独立的老徐依然我行我素,低调恋爱,高调拍戏。2011 年的贺岁档期,她执导并主演的电影《亲密敌人》上映,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对于徐静蕾的期待,如同卞之琳在《断章》里的名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自信来自每次不同的尝试

    著名导演冯小刚曾说:“商业电影的贺岁档是个角斗场,拼的是能够明言或不能明言的综合实力。”如今这个角斗场,闯进了一个女导演。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的贺岁档期,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和徐克的《龙门飞甲》都在热映。《亲密敌人》也选了贺岁档,会不会感到压力很大?

    徐静蕾:我定档的时候,只有《金陵十三钗》定了档期,其他的都还没拍。后来知道了,虽然也有点含糊,但也不能见势不好掉头就跑啊(笑)。我的性格也不是遇到事就躲的那种,对团队士气也不好,再说又不是什么倾家荡产的事。

    环球人物杂志:这次广告植入的痕迹明显比你上一部戏《杜拉拉升职记》淡了很多,对投资回报是否造成了影响?

    徐静蕾:我现在也不后悔让《杜拉拉升职记》植入了过多的广告,因为这是当时的情况决定的。那时,没人相信我能拍商业片。有人愿意给我投资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能对不起人家。商业广告是一个很好的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但在《杜拉拉升职记》里是有些乱了。在这件事上,无论我说什么,都是一个无力的辩解。这次《亲密敌人》我是主要投资方,就把植入广告限定了一个范围。达到这个数额,其他的广告我就全推掉了,包括我朋友的公司。

    环球人物杂志:《杜拉拉升职记》上映时,有人质疑你掌控商业片的能力。但感觉你的信心并未动摇。

    徐静蕾:我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是挺自信的。那时,我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心里总觉得,怎么着,瞧不起我拍商业片?商业片很难拍吗?拍完《杜拉拉升职记》之后,我还觉得自己能拍得更好。我的成就感不是来自自己能拍文艺片和商业片,我的自信是来自每次不同的尝试,我觉得都还行。

    成熟的表现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作为金牌“剩女”,徐静蕾的感情生活一直为外界所关注。她与王朔、黄觉和黄立行等人的恋情传闻就没断过。徐静蕾坦言:“男人和女人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动物。至于我个人,我喜欢有独立思想的男人。现在的教育容易把人都培养成应声虫,什么都跟着课本、跟着别人的理论。思想独立是一种难得的性感。”她甚至公开表示过欣赏歌德的名言:我爱你,与你无关。

    环球人物杂志:你以往的作品都是以女性视角展开的。《亲密敌人》中有了更多男性的心声。

    徐静蕾:这次我并不想做一个纯女性视角的电影,好像看男的都不顺眼似的(笑)。这次我追求的是一个平衡。其实,在我所有作品里,这部戏是女性角色最弱的一部。

    环球人物杂志:片子里表现的那些男女之间的小较劲、小争吵很能引起共鸣,但总感觉这并不是现阶段的文艺才女徐静蕾对待感情的态度啊。

    徐静蕾:我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客观地去面对感情上的事情,也是因为经历过才慢慢看明白,片子里的那些小细节都是我或者我的朋友们亲身经历过的。其实感情的问题,抛开那些触碰道德底线的,都会归为那么几类,找到这些共性,就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环球人物杂志: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跳出来看待感情了?

    徐静蕾:我觉得我对感情的看法在七八年前就已经很成熟了,以前我总把自己的脑子弄得很乱,当然这也是人在一个年龄段的必然经历吧。我现在回过头去想,会明白是因为当时没有一种安全感。成熟的表现就是我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开始发现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而不是一味地去抱怨对方。

    环球人物杂志:虽然你一直说自己有男友,可也从未被偷拍到。你是真的有,还是只是为了“打发”一下媒体?

    徐静蕾:我确实有,我从19 岁就没断过男朋友,但我对私生活一直保护得很好,因为我还什么都没说呢,传闻就满天飞了,要是我真说了,那还不每天问的都是这种问题。其实我觉得我对感情的经营比事业更成功。

    环球人物杂志:人们对你的印象是在圈里的人脉很广,每次拍片都会有人来捧场帮忙,所以有人说你是很会利用关系的人。

    徐静蕾:我不认为是利用,比如姜文,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原本我是要找他当监制的,没想找他演,他愿意演才会演,我能有多大面子啊?比如王朔,到现在我们关系也非常好。你说我要是利用他,我们还会这么好吗?谁傻啊?甘心被你利用?我要是真想利用的话,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还开着一个小工作室了。我一直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也能理解这种心理,外人会觉得一个女演员,不靠关系肯定不行,真要是行了吧,对很多人来说又会觉得有点打击(笑)。

    “误入”演艺之门

    徐静蕾的昵称从一开始就是“老徐”,仿佛从未年轻过似的。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一张早期生活照中,她清汤挂面般的发型下一副落落寡欢的表情,小小年纪却有着不相称的早熟,“上中学那会儿没人说我漂亮,成绩不突出,脾气又各色(不合群),老师同学都不怎么待见(喜欢)我,也没什么人追我。”

    徐静蕾的倔强和自我,源于对父权的逆反。由于有个极端重视子女学前教育的爸爸,她从两三岁就开始认字、学算术、背古文,再大一点开始练书法。父亲徐子健认为,女孩子写一手好字能找份不错的工作,但对于徐静蕾来说却是份苦差事,“练字是我爸逼的,小孩子谁喜欢练字啊!”

    和大多数小学生一样,徐静蕾也学会了“偷奸耍滑”,拿之前写的字蒙混过关,看见父亲下班就跑回家装出练字的样子,最后还是免不了被体罚,“我没少挨打,所以我承受能力非常强。”严苛的教育催生了她对父亲的怨恨,她的性格也逐渐叛逆,故意跟别人拧着劲儿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中。

    十七八岁时,她突然喜欢上了绘画,这也成了她“独立”的起点。徐静蕾开始了背着画夹东走西串“闯社会”的日子。这个外表瘦弱的女孩胆子很大,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城里看景、写生,走很远的路找老师上课,她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了规划——考美术院校,“当年我都没敢考中央美院,只报了工艺美院和中戏舞美系化妆专业,结果都没考上。”放弃不甘心,心想就这么一年年考下去吧,总有一天会考上的。但这很快就被另一个想法取代了。

    有一天徐静蕾从中央戏剧学院出来,一个香港导演以为她是表演系的学生,问她是否想拍电影,徐静蕾毫无准备,但导演一直坚持,她就真的去演了。剧组的人建议她去学表演。1993 年,北京电影学院先于中戏招生,徐静蕾瞒着家人报了名。最后居然真的进了北电,人生轨迹从此改变:“我特别想做的事都没做成,不太想做的反而都能成。”生活的戏剧性令她感叹不已。

    成名后的徐静蕾始终保持着独特而又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在娱乐圈显得与众不同。白羊座的老徐说话很直,但让她对外人解释点什么,她又不愿意,因为她不喜欢为了维护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而把自己搞得很累很假,她对随性生活的热爱也远胜于处理各种“圈内相关事宜”。

    她平时深居简出,除了宣传作品外很少出现在商业活动中。对于物质追求,徐静蕾的见解更为独立:“开多好的车算有面子?我不需要开好车,就算开500 万的车也不能给我加分,而且用那种东西来证明自己,我还减分儿了呢!车就是代步工具。过了一个基础之上的东西,全是虚幻的。”她承认玩得最多的朋友仍是中学同学,“因为跟她们在一起我永远知道我是谁,永远不觉得我是媒体上的那个徐静蕾。什么才女啊,文艺女青年啊,女导演啊……那些都不是,我就是北京八十中一女生。人最终追求什么?其实是你心里的自由。”

    从“初恋情人”到成熟导演

    徐静蕾的第一部大戏是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改编自海岩的同名小说。那时是1995 年,她上大三。“从外形来看,徐静蕾怎么说也不能算漂亮,但她往那儿一站,你看着特别舒服、顺眼。”赵宝刚说。

    之后两三年间,她拍了一系列爱情题材的作品,1996 年的《北京爱情故事》、1997 年的《爱情麻辣烫》、1998 年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无一不是当时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将爱情进行到底》,在2000 年前后的都市年轻人中风靡一时,徐静蕾标志式的微笑深入人心,那个年代的很多男人都说:“初恋情人就长她这样。”

    2001 年,徐静蕾参演了电视剧《让爱做主》。给搭档王志文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独立思考的能力,“她对电影很有感觉,文字不错,这在新生代演员当中不多见。她的性格很文静,很独立,在创作上绝对有主见。她一旦拿定主意,就不会因为外界因素干扰而改变。”

    2002 年是徐静蕾的事业丰收年,她主演了《开往春天的地铁》、《我爱你》、《我的美丽乡愁》三部电影,并接连获奖,正式跻身于内地女演员“四小花旦”(另外三位是章子怡、周迅、赵薇)的行列,迎来了表演事业的又一个高峰。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徐静蕾并不满足于女演员的身份,开始向导演的角色转型。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我和爸爸》是徐静蕾自导自演的处女作,描述了一个“理想中的父亲形象”,在2003 年获得了第二十三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扮演徐静蕾“爸爸”的叶大鹰说:“以前我一直觉得她是一小孩,看了她给我的剧本后让我侧目,她对感情的理解和表达都很细腻。以前她是偶像派演员,现在更接近实力派导演。”

    此后,徐静蕾开始在演员和导演的角色中不断转换,并逐渐向后者倾斜。2004 年,她凭借文艺气息十足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了第五十二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6 年,她又导演了带有强烈的实验话剧风格的电影《梦想照进现实》;2010 年的《杜拉拉升职记》则是徐静蕾对商业片的第一次试水;短短一年后,原班人马制作的《亲密敌人》登陆圣诞档期。

    老徐是否是个好演员、好导演姑且不论,从某种程度上看,“徐静蕾导演”的象征意义要比其作品的现实意义更加重要,因为她代表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女人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抓住每次机遇,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更独立。”■

徐静蕾:“思想独立是一种难得的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