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黎元洪的“人性”(下)

余世存(历史作家) 《 环球人物 》(

    透过这种戏剧化的大时代中的人物命运,我们大概能够想到,黎元洪非通常所理解的那么简单。他绝不是一个投机分子,也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弱者。通观黎元洪一生,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情感丰富、有人格尊严的中国人。他自己承认,辛亥革命以后,“我虽然三度因缘际会,有两戴总统桂冠的风光,但更多的是交瘁的身心和梦魇般的回忆。”袁世凯称帝前,黎元洪对国家大事没有决策权,每天唯有读书练字,修身养性。据他的副官回忆,黎元洪会突然掩卷,大放悲声。这是何等的动心忍性。

    他就像孔子称道的儒,“懦懦若无能”。然而他一生数次被逼,都能够有所成全。“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刚毅有如此者。”以孔子列数的儒行,对照黎元洪,多有中的。

    张之洞被清廷调到北京后,湖北官场走马灯一样地变换。有一任湖广总督叫陈夔龙,因女儿病死大办丧事,张彪送丧仪费十几万元,而黎元洪仅送了5元钱。时隔不久,湖北地区遭受洪涝灾害,黎元洪一捐就是3000元,是其半年的薪水。“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黎元洪吃得了苦,他在任上以廉洁自律著称,为士兵慷慨解囊的故事极多。武昌起义之初,他与军政府的职员一样,每月只支20元的生活费。这与他效命清廷时500元大洋的待遇不啻天壤之别。“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途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退出政坛后的黎元洪投入实业,当时即有影响。他的很多资金最后都投向了教育及社会事业。他一生不断地捐资助学,先后创办多所学校。他还一直想在武昌创办一所江汉大学,可惜直至其去世,都未能如愿。

    黎元洪寓居天津时,常带家人一起看电影。一次看完回家,发现黎夫人的钻戒被偷了,小偷还留了一张字条:“贵夫人的钻石戒指本人想借用一下,明晚放在门口右角处。”黎元洪大笑说:“有饭大家吃是我多年的宗旨,有钻戒大家戴又何妨?”

    黎元洪被称为“泥菩萨”,有人说他后来也像一个裱糊匠,希望撑住民国的大舞台。某年“双十节”,他发布授勋令,颁给孙中山、各派军阀,乃至皇室遗老载涛,几乎囊括了各方势力。由此可见黎元洪的为人。

    他知道别人说他傻,但他不以为意。他流露的真情也令人感动,1925年孙中山不幸病逝,黎元洪甚感悲伤,在私宅中设立灵堂,亲自祭奠。

    1928年6月1日,黎元洪的生命到了最后关头,他找来秘书起草遗嘱:“元洪遭逢时会,得与创建民国之役,德薄位尊……不意十七年来,民生疾苦愈甚。所幸南北宗旨,既已相同,此则深望我同志相策励者也……”两天之后,黎元洪去世,享年64岁。

    他在遗嘱中说自己“德薄”,但他的功德在当时人心中已经显示出重量。他的老师严复说,“黎公大德,天下所信”。人们称他是“共和磐石”!

    遗憾的是,直至今天,人们再难理解黎元洪的意义。当代的革命者信奉:“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但在黎元洪那里,革命就是请客吃饭,革命不是要人死而是要人活,因此,他才有那句名言:“有饭大家吃。”这在今天的中国和文明社会,都不啻一种文明理性,值得记取。(全文完)

黎元洪的“人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