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推行强硬改革,郭树清高调烧起三把火

证监会新掌门,能否根治“股市顽疾”

本刊特约记者 李诺 陈熹 《 环球人物 》(

    2011年11月10日,北京,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出席2011国际金融论坛。

    “我年轻时学医,后弃医从政,立誓颠覆满清,造福国人……”这是孙中山先生回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自述。时至今日,55岁的郭树清对此深有体会。作为新任证监会主席,他要面对的是一个“病魔缠身”的中国股市。

    目前,A股市场早已沦为股民“割肉机”和高管“提款机”。截至2011年11月20日,上市大股东累计减持资金高达830亿元。中小板和创业板更是乱象丛生,圈钱、套现成为公开秘密。投资者信心低落。就在此时,曾在学界、政界和金融界以“改革派”身份独当一面的郭树清受命施治,全力“会诊”股票市场。这位证监会“大国医”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连点“分红制”、“IPO(首次公开募股)制”和“退市制”三把大火。火势正旺时,财经评论员叶檀却撰文发问:以一己之力抗衡环境,郭主席真的行吗?

    老郭要烧“第四把火”

    现在没人敢说中国股市是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在大环境中,不完善的方面涉及制度建设、公司治理、投资理念、监管法规等诸多环节。投资者每天看着绿色下跌盘,焦虑和沮丧的情绪自然会发泄到主管机关那里,炮轰证监会治理不力、制度不善的人比比皆是。郭树清是带着压力上任的。

    在郭树清到来之前,位于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的证监会主席办公室一共有过5位当家人。第一位刘鸿儒,在中国股市的初创时期,他更多是起到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作用;继任者周道炯一方面通过协议平仓解决了前任的“国债危机”,另一方面却或多或少纵容了投机行为;第三位周正庆在亚洲金融风暴尾声到岗,大力整顿非法交易;大名鼎鼎的周小川推进了核准制度、国际会计准则、退市令等制度建设;第五位尚福林成功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而郭树清面临的则是如何恢复市场信心、整治股市乱象。

    2011年10月30日,郭树清正式上任。可几天后的第一次亮相,他就“栽了”。在国际金融论坛2011全球年会上,他作为证监会新主席疾步走上台准备演讲,却在半途戏剧性地摔倒。这被好事者解读为“股市一摔”,但郭树清本人用其后强势的改革策略告诉人们:摔倒的不是我,是那些非法的牟利者。

    上任数十天内,郭树清力推10项改革监管新举措,包括分红、融资、透明度建设、发审、严打内幕交易、多管齐下降低IPO市盈率、协调并推动债券市场统一监管、启动创业板公司非公开发债、创业板将先施行退市改革、清理各类交易场所等各方面。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给股民们建立一个健康规范的证券投资市场。证监会近日发布公告称,“将推进债市制度规范及监管审核统一、逐步改变高市盈率发行股票的局面、完善退市制度、遏制‘壳资源’炒作、启动创业板非公开发债工作、继续严打内幕交易、在国务院部署下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面对股票市场“重圈钱、轻回报”的现状,郭树清的“第一把火”就是改革分红制度,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分红。业内人士表示:“没有分红的股市就是赌场,老郭这一下让股市正规了。”

    郭树清的“第二把火”烧向IPO,如果说强制分红是“奖优”,那么剑指IPO就是“惩劣”。在此之前,国内融资渠道闭塞,但IPO首发通过率却极高。只要有了行业关系,想上市很简单,这导致很多业绩较差的公司上市后破发。当证监会“严进严出制度”颁布之后,IPO首发通过率已经有了明显下降。

    近日,“第三把火”也已经点着——退市,要打击的是创业板“借壳上市”、“套现圈钱”的潜规则。深交所已经通过了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初步方案。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创业板退市不仅可以完善这个板块内的交易行为,也是对主板的一种实验。这些年来,创业板的“三高”现象(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集资金)一直存在。郭树清就是要淘汰垃圾股,选择绩优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行业优胜劣汰。

    这“三把火”赢得了人心,于是金融学家们又开始猜测他的“第四把火”是什么。近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处长毕晓颖表示,他们正在推进金融创业板再融资方案以及相关发债工作。自此,关于老郭下一步主打“融资牌”的消息不胫而走。此前,股市都是重股权、轻债券,上市融资压力大。郭树清如果真走这一步,将有利于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做大做强,并进一步完善市场的资产优化。

    风趣幽默的“学者型官员”

    郭树清出生在内蒙古的察右后旗。1978年,22岁的他在内蒙古结束插队生活,考入南开大学哲学系,后来在中国社科院获得硕博学位,这使郭树清身上具有浓厚的学者气质,被外界称为“学者型官员”。“外秀内刚、豪爽博学、学术功底很深、是个务实的人”,熟悉他的金融界人士如是说;“有些小幽默、感觉很坦诚”、“女记者粉丝众多”,这是媒体圈给他的评价。

    作为宏观经济领域的专家,郭树清曾于1988年和1992年两度获得中国经济界最高奖“孙冶方奖”,对于债权市场的研究,他也早已涉足。2002年,时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郭树清就曾撰文阐述债市发展,在《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几个决定性因素》一文里,他指出,我国虽然总储蓄率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却依然落后,而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多年来,郭树清在经济方面的专著硕果累累,《直面两种失衡》等著作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去年11月,他与吴敬琏、周小川等人作为主要贡献人的“整体改革理论”获得了“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这样一位温文尔雅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实干家。2005年3月,建行原董事长张恩照因受贿案落马,郭树清在央行副行长兼汇金董事长的位置上临危受命,出任建行董事长。他迅速撤换了湖南、山西两省分行长,抑制了两地频繁发生的经济问题。6年内,建行成为四大国有银行中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银行,一时间为全国金融界所瞩目。据当时建行的一位负责人回忆:“这个蒙古人很好酒,一次就能干掉两斤白酒。”能喝酒更敢做事,成为整个银行系统对老郭的公认评价。

    虽然位高权重,郭树清却不乏幽默风趣。一次,路透社记者问他:“您都喜欢哪些运动,高尔夫?网球?”郭树清一脸认真地说:“我觉得洗碗是很好的饭后运动,还省水省电。只要我在家吃晚饭,就会去洗碗。” 这让所有在场的人大笑起来。此外,他的细致也让人印象深刻。2005年,在建行港交所上市的庆功酒会上,郭树清动情地说:“前面已经介绍了Big Potatoes(大人物),我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些Small and Medium-sized Potatoes(中小级别的人物),他们为建行的上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接下来,他用不短的时间,一一念出建行一线优秀员工代表的名字,令许多人既感动又意外。

    改革需循序渐进

    然而,正当外界对郭树清赞声一片时,财经评论员叶檀却发表了不同的观点。11月22日,有媒体曝光:海通证券公司保荐(具有相关资格的证券公司为上市公司进行担保推荐)姚记扑克和道明光学两只股票,两份保荐书的结论竟然一字不差。为此,叶檀撰文《郭树清遭遇道明光学严峻挑战》,文中表示:来自利益集团的暗拳让郭树清应接不暇,他要面对恶劣的市场制度以及被此制度放大的恶劣人性。叶檀将股市比喻为甲午战局,认为“郭树清必须要有远超李鸿章的能力”。美国职业投资人罗杰斯也表示,郭树清要走的路还很长。

    股市低迷的根本问题是股票估值太高,很多股票是只为圈钱的垃圾股,其盲目虚高的价格让投资者望而却步。面对如此环境,郭树清的“几把火”也未必完全有效。首先,压低新股的市盈率虽然可以减轻二级市场的压力,但过去几年发行的大量股票都是价格虚高,新股挤压老股,一旦市盈率上升缓慢,股价的下降区间将会更大;其次,退市制度虽然可以优化资源,但也会使“通过借壳上市以获得资产置换重组收益”的行规荡然无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损失大量投资者;最后,打击内幕交易会有一个时间差,当股民进仓入市时,很多庄家正闻风而逃,股价波动,受损的还是普通股民。

    由此可见,市场秩序不完善、结构失衡的股市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根治,再好的医生也要循序渐进。郭树清“放火”施治不能急功近利。叶檀建言:做好当下,落实每步,对未来才有更大效果。

    环球人物杂志:最近您在《郭树清遭遇道明光学严峻挑战》一文中,说郭树清遭遇了“利益集团的暗拳”,“利益集团的暗拳”指什么? 

    叶檀:所谓“利益集团”是一直存在于中国股市中,非法牟利的一部分人。他们的“暗拳”是通过很多方法,比如夸大市盈率、通过股权转让等破坏股市秩序。当然,郭树清瓦解他们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环球人物杂志:郭树清上任后,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叶檀:做一个成功的案例,让股民对他的监管政策有信心。

    环球人物杂志:您对他的“执政前景”乐观吗?

    叶檀:从现实来说,郭树清上任后的改革很努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大家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因为现在股市改革的阻力是很大的,他需要一步步来。我觉得,郭树清只要在某个突破点往前走一步,就会是一个大的成功。

    环球人物杂志:比如什么突破点? 

    叶檀:他正在推行强制的现金分红和退市制度,不管哪一个突破口,都是重要的举措。还是需要时间,只要能突破一个就行。他已经建立了属于郭树清的制度,以后关键的问题就是执行,这要通过成功案例才能让大家有信心。

    环球人物杂志:外界说您的文章表达的是一种质疑,从个人意愿上讲,您是支持郭树清改革的吗?

    叶檀:我当然是支持郭树清改革的,而且希望大家都支持。他目前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分红、IPO和退市都是好事。

    但另一方面,还是那句话,他必须做出一个成功的案例,让别人相信他推行的政策是可以落到实处的。我谨慎是因为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有过太多人、太多政策,但一直都是形同虚设。我希望郭树清不会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个。

企业怎么立品牌
WTO,改变了中国人什么
证监会新掌门,能否根治“股市顽疾”
“埃及艳后”的绝世珍藏
震慑华尔街的“打虎女”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