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侦察卫星,像X光机一样透视目标

敌人即便躲进掩体,也难逃“天眼”;导弹一喷火,就开始被监视

庞之浩 《 环球人物 》(

    日本将在2011年12月11日发射“雷达3号”卫星,2012年还将发射“雷达4号”卫星。日本媒体在披露这些信息的同时还说明,它们都是成像侦察卫星,用于收集与朝鲜导弹发射相关的情报。日本方面称,这是为了拥有对朝鲜实施先发制人式攻击的能力。

    侦察卫星是一种利用各种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获取军事情报的“天眼”,通常又称为间谍卫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中,侦察卫星发挥了其他装备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当代必不可少的军事装备。

    妙杀车臣反政府首脑

    根据用途,侦察卫星目前已发展了成像侦察卫星(也叫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4类,它们各有所长,在侦察活动中具有不同的重要作用。

    成像侦察卫星是发展最早、用途最广的一种侦察卫星,因而研制国家和发射数量也是最多的。这种卫星主要用于战略情报收集、战术侦察、军备控制核查和打击效果评估等目的,其最大特点是空间分辨率高,这也是它与民用资源卫星的不同之处。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担心苏联在军事实力上取得战略优势。为了弄清苏联的真实情况,美国军方于1961年1月专门研究了“发现者”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从而否认了所谓的美苏导弹实力差距,此事激起极大反响。当年9月,美国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照片再次证实,苏联仅部署了10—25枚洲际弹道导弹,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部署。由此,美国消除了对苏联“战略核优势”的恐惧。

    电子侦察卫星被誉为超级“电子耳”,既可侦收敌方雷达等设备的电磁信号,并依此测定辐射源地理位置,也可窃听敌方通信,破译敌方通信信号,掌握敌方潜在的军事动向和计划企图等。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在空袭伊拉克前几个月就通过电子侦察卫星搜集掌握了大量的伊军电子情报,并利用这些情报在空袭前几十分钟开始对伊展开电子战,使伊大部分雷达受到强烈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无线电通信全部瘫痪,连巴格达电台的广播也因干扰而无法听清。据悉,萨达姆与前线作战指挥官的通话,甚至战场分队之间的通话,均被美国的电子侦察卫星所窃听。

    1996年的一天,来自莫斯科的某位要人拨通了车臣反政府首脑杜达耶夫的手机,开始与其长谈有关与俄罗斯联邦政府签订和约的事。杜达耶夫万万没有想到,死神此时正在一步步地向自己逼近。俄罗斯用电子侦察卫星捕捉到了杜达耶夫的手机信号,并快速确定了他的位置,然后报告给俄罗斯导弹部队,一枚导弹立刻升空,直击杜达耶夫,去除了俄罗斯的心腹大患。

    海洋监视卫星,顾名思义,就是监视海洋及海上舰船的侦察卫星。由于需要覆盖广阔的海域,探测目标多而且是活动的,所以海洋监视卫星的轨道较高,并且多采用多星组网,以保证连续监视。在1982年英阿马岛冲突期间,苏联海洋监视卫星在飞行中出色地展现了它的高效能,对海上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苏联海军总参谋部利用这些卫星收到的信息,确定了英军登陆分遣队开始登陆的准确时间,也掌握了战争的进程。

    导弹预警卫星是一种监视、发现和跟踪敌方弹道导弹并进行早期报警的遥感类侦察卫星,相当于太空预警机。这种卫星一般也由多颗卫星组成预警网。这种卫星的“绝招”是通过卫星上装配的红外探测器和电视摄像机,探测来袭导弹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从而确定导弹的发射和航向。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研制出洲际弹道导弹,而当时美国对它束手无策。正是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美国才开始研制导弹预警卫星,并于1961年完成了世界首次发射。海湾战争时期,这种卫星通过与“爱国者”导弹的默契配合,完成了大量反导作战任务,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美国独占鳌头

    在侦察卫星领域,美国在种类、数量和技术的先进性上都居世界第一。1960年8月,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侦察卫星——“锁眼1号”成像侦察卫星。至今,美国已发展了6代“锁眼”系列成像侦察卫星。目前,现役的“锁眼12号”的分辨率最高,达0.1米。在2011年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发动空袭前,美国利用“锁眼12号”确定了利比亚地面部队与防空火力的部署情况,并对空袭打击的效果进行评估,在联军的空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像“锁眼12号”这样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有一个先天不足,即天气不好时难以完成任务。于是,美国开始研制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它不仅能全天候随时工作,还能透过地表,发现藏在地下数米深处的设施。但这种成像侦察卫星的分辨率稍低,目前最高为0.3米。

    在1991年美军对伊拉克实施“沙漠风暴”行动之前,萨达姆让其精锐的共和国卫队进入掩体,以躲避轰炸,保存实力。这一招让美国“锁眼12号”成了“睁眼瞎”,但是,美国用“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像X光机一样透视了伊拉克掩体“内幕”,结果使所有藏在沙堆下的伊军坦克、管路暴露无遗,“莫名其妙”地遭到美军痛打。

    在冷战时期,苏联曾研制和发射了大量侦察卫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可以与美国抗衡。苏联解体后,由于经济不景气,俄罗斯的侦察卫星事业日益衰落,卫星发射数量大减,鲜有新型侦察卫星问世,不知何时才能重振雄风。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中,以色列一度遭遇阿拉伯联军围攻、几乎全军覆没时,美国最先送来的援助不是大批军火,而是几张显示埃及军队防线空隙的卫星照片,正是依靠这份价值连城的情报,以色列国防军才得以“绝地大反攻”,化险为夷。虽然以色列依靠美国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多次获得战争胜利,但这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由于卫星照片的传递环节诸多,无法及时得到最新的卫星照片;美军为以军送来的卫星照片往往缺乏系统性。为此,以色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己研制成像侦察卫星,并于1988年将自己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地平线1号”送上天,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侦察卫星的国家。

    长期以来,欧洲在军事航天方面一直依赖于美国,所以发展非常缓慢。同以色列一样,欧洲部队主要依靠美国侦察卫星所提供的情报实施作战计划,处于被动局面,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使欧洲军界开始觉醒。2006年以前,欧洲只拥有光学成像侦察卫星,而没有雷达成像侦察卫星。2006年12月19日,由德国研制的欧洲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升空。目前,欧洲还在研制电子侦察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已发射了相关试验卫星。

    1998年8月31日,朝鲜发射的一枚“大浦洞”导弹从日本高空掠过,日本出了一身冷汗,并以此为借口,开始研制成像侦察卫星。2003年3月28日,日本用1枚国产火箭一举成功发射了日本第一颗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光学1号”和第一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雷达1号”,它使日本成为继美国、苏联、以色列和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的国家,以及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拥有雷达成像侦察卫星的国家。

    包括印度在内的一些其他国家,目前正在研发侦察卫星。2010年7月12日,印度发射了一颗名为“制图卫星—2B”的卫星,其分辨率达0.8米。尽管印度称,该卫星主要用于地理测绘,但西方媒体普遍认为,它同样可以用于军事监控。印度当天一口气发射了5颗卫星,其中3颗是帮阿尔及利亚、加拿大和瑞士发射的。

    “卫星星座”覆盖全球

    目前,有研发侦察卫星能力的国家,都把成像侦察卫星作为主要的发展对象,未来将更多地使用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并进一步提高其分辨率,使其逼近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的水平。发展同时载有光学成像和雷达成像两种遥感器的成像侦察卫星,则是更高级别的目标。像海洋监视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那样,成像侦察卫星未来也将组成可实现全球覆盖的“卫星星座”,由组合在一起的若干颗卫星共同“侦察地球”,实施对任何目标的实时或近实时侦察。

    发展小型、低成本和可应急发射的遥感卫星,也是政府和军方共同面临的课题,它也可军民两用。已上天的美国“快鸟2号”、“世界观测2号”光学成像卫星,意大利的“宇宙—地中海”雷达成像卫星,将在2011年12月16日升空的法国“昴(音同‘卯’)宿星1号”光学成像卫星,都是军民两用遥感卫星。由于这类卫星应用范围广,使用效率和效益更高。

    从问世到现在,侦察卫星的发展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于卫星飞得高,速度快,用地面炮火摧毁它就显得鞭长莫及,于是人们想到用卫星或空间飞行器来对付这些“太空间谍”。可用于反卫星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把杀伤性武器,如导弹、激光,甚至是一个大铁块,安装到反卫星卫星上,用于摧毁敌方卫星。也可以利用无线电干扰的办法——反卫星卫星不断发射强大的无线电波,干扰敌方卫星的通信,使它的指挥失灵,线路中断。还有一种办法:擒拿。得知敌方卫星的轨道后,反卫星卫星进行变轨,跟踪并接近敌方卫星,然后用机械手把卫星擒住,并将其装入容器,甚至可以带回地面。据悉,2010年4月升空的美国X—37B空天飞机,就安装有机械手,可以将本国的、敌国的卫星“打包”带回地面。当然,我们希望这种空天武器永远不要用于战争,而是多做些“公益事业”,比如帮助其他国家修复故障卫星、清除空间垃圾等等,造福人类。

侦察卫星,像X光机一样透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