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编剧兰小龙 在战争中找回男人血性

本刊特约记者 艾 辉 《 环球人物 》(

    3月5日凌晨,无数“兵迷”期待已久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在江苏卫视开播。随后,东方卫视、云南卫视和北京卫视相继以强大的宣传攻势投入该剧收视率之战。

    就在《团长》播得火热的时候,编剧兰小龙却悄然退出团队宣传的第一线,他要说的很多话,都在剧里。

    《团长》讲的是上世纪抗日战争期间,国军派远征军配合国际联盟,在中国和缅甸边境抵抗日军的事。这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几乎是没被碰过的领域。故事颠覆了以往军事题材电视剧留给观众的“国军形象”,在我们的远征军里一样有铁骨铮铮的汉子和值得尊敬的英雄。

    目前,《团长》在一些台播出过半,观众的意见也呈现两极状态。固执的“兵迷”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赞扬声,认为该剧的台词深刻、战争场面刺激、人物形象生动丰富。部分观众却认为,台词过于追求效果,不够生活化,特技做得一般, 43集的片长有“拖戏之嫌”。

    兰小龙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数次被自己笔下的人物感动得想哭,但是他说,“我必须冷静下来,我特别不想写一个煽情的故事,我反而希望在收敛的时候去打动观众”。

    兰小龙给人第一感觉就是“瘦”,就在《团长》播出的前几天,他和演员段奕宏、张国强等人出现在某门户网站的聊天室里。兰小龙在这群人里越发显得不起眼,让人很难将他与《士兵突击》、《团长》这样的军人戏联系起来。

    1997年,24岁的湖南邵阳人兰小龙,揣着莎士比亚的书从中央戏剧学院自费戏文班毕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兰小龙被战友话剧团相中。当他得知老师推荐自己去战友话剧团时,第一个反应就是笑,觉得这事儿特别可乐。像他这种吊儿郎当,本该在三里屯喝着啤酒,跟人胡侃的文学青年,居然能够进入以严谨、严肃著称的军队,这件事很有些戏剧性。

    而成名作《士兵突击》其实就是兰小龙从他的战友身上,这里摘一段,那里摘一段,攒出了这么一个被人视为“现代心灵启示录”的剧本,刻画了许三多、史今、伍六一等个性鲜明的人物。

    《士兵突击》热播过后,下一部作品拍什么也成了主创讨论的热点。其实,写一部抗日战争年代纯粹战争题材剧这个想法早在兰小龙创作《士兵突击》之前就有了,“因此当时我们只用了半小时就决定了要做《我的团长我的团》。”

    虽然《团长》讲的是60年前的事,兰小龙却认为它比《士兵突击》更贴近现实的社会生活。他把《士兵突击》比成军队大院,《团长》则是都市,前者的极致单纯令人向往,后者的千变万化令人期待。

    兰小龙说,“我写战争,其实想写一个普通人在这种非常态的环境下,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所以我允许故事里的人有缺陷,我用妖孽这个词来形容,就是想说明人物的非常态。你想,当时的中国大部分都在打战,生命都受到了威胁,人的行为想法怎么可能跟和平年代一样呢?”

编剧兰小龙 在战争中找回男人血性
“潜规则”逼死韩国女星
杨紫琼,一个女侠的娱乐江湖
迈克尔·杰克逊谢幕演出
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