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卡尔扎伊的血海深仇

本刊特约记者 余智骁 《 环球人物 》(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向阿富汗增兵1.7万人,德国随后也宣布将增兵600人,捐资1.7亿欧元……打了7年多的阿富汗战争,非但没能让阿富汗人过上太平日子,反倒一次次将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推到风口浪尖上。记者在阿富汗工作期间,与卡尔扎伊总统数十次面对面接触后,更加理解他那艰难的“阿富汗故事”。

    曾是塔利班一员

    到阿富汗前,记者听得最多、了解最深的阿富汗人,当属卡尔扎伊。不过,那几乎都是看新闻,翻资料得出的印象。到阿富汗工作,尤其是到了南部的坎大哈地区后,记者才越发想深入了解卡尔扎伊。

    卡尔扎伊1957年出生在阿富汗南部普什图族的一个名门望族,其家族是坎大哈地区波帕尔查伊部族的世袭首领。这是阿富汗历史最久远、最有权势的部族之一。1747年,波帕尔查伊部族首领艾哈迈德·沙阿·杜拉尼占领坎大哈城并在此建都,成为阿富汗历史上的第一个国王。此后200多年里,波帕尔查伊部族一直被历任国王视为最亲密的部族之一,而卡尔扎伊的祖上也大多是达官显贵。他的祖父默罕默德·汗早年参加阿独立战争,曾是查希尔王朝的国家顾问;而父亲阿巴杜尔·阿哈德·卡尔扎伊,则在20世纪70年代初担任过国民议会主席。

    卡尔扎伊共有6个兄弟,1个妹妹。他的童年大多是在坎大哈和喀布尔度过的,曾在著名的喀布尔哈比比亚高等学校就读。高中毕业后,卡尔扎伊前往印度,在西姆拉的喜马偕尔邦立大学攻读国际关系和政治学硕士学位。除了能讲阿官方语言普什图语和达利语外,卡尔扎伊还会讲乌尔都语、英语、法语和印地语。他因此被西方视为阿富汗各部族领袖中最西化和最理智的人,这为他日后执掌阿富汗大权创造了优越条件。

    1973年,阿富汗末代国王查希尔在军事政变中被迫下台,卡尔扎伊的父亲因与国王关系密切,不得不流亡海外。此后,他带着家人辗转逃到了巴基斯坦距阿富汗边境不远的奎达市定居。

    1982年大学毕业后,卡尔扎伊也去了巴基斯坦,并在那里加入反苏“圣战者组织”。不久后,他回到阿富汗南部参加抗苏斗争,并在战争中声名鹊起。1988年,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后,卡尔扎伊一家回到了阿富汗。1992年,凭借与国王的密切关系和在反苏斗争中树立的威望,卡尔扎伊出任拉巴尼新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长。他成了波帕尔查伊部族在政府中的唯一代表。

    然而,刚赶走苏军不到两年,阿各“圣战者组织”间就爆发内战。1994年,卡尔扎伊因遭拉巴尼周围人的排挤,被迫退出政府,回到家乡坎大哈加入了刚兴起的塔利班运动。1994年6月,揭竿而起的塔利班,曾一度激发起卡尔扎伊对阿富汗未来的憧憬。可当塔利班1996年攻占喀布尔后,他看到塔利班和以往的军阀一样,都是为了权力而争,因而与塔利班当局分道扬镳,回到奎达加入了父亲和弟弟领导的反对塔利班的行列。1996年,塔利班掌权后曾邀请卡尔扎伊出任驻联合国大使,但遭到他的拒绝。

    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卡尔扎伊开始反击塔利班,是为了报杀父之仇。”知情者告诉记者。1999年7月14日,因部族间的矛盾,卡尔扎伊的父亲在奎达突然遭塔利班分子枪杀。父亲死后,42岁的卡尔扎伊继承父业,出任人数达50余万的波帕尔查伊部族首领。与此同时,他又与侨居罗马的阿富汗末代国王查希尔联手,开始反塔利班的斗争。

    从投身反塔利班斗争的那一刻起,危险就伴随在卡尔扎伊左右。2001年10月9日,美英军队对塔利班进行军事打击的第二天,卡尔扎伊亲率35名亲信秘密潜入阿富汗南部塔利班控制区,进行游说活动,以争取在普什图族内形成一股能够代替塔利班的势力。 

    2001年11月1日,在坎大哈以北的乌鲁兹甘省,卡尔扎伊与塔利班武装正面交火,他的3名部下被塔利班处决,另有25人被俘,他本人也险些被俘,幸好美军直升机及时营救才得以脱险。这一英雄式的壮举,为卡尔扎伊赢得了国内外的支持,但也使他因此与塔利班结下了更大的仇恨。

    2002年6月,在阿富汗大国民会议选举中,取得美国支持的卡尔扎伊当选为阿过渡政府总统。自此,他成了塔利班暗杀榜上的头号人物。这一年9月5日,卡尔扎伊出席弟弟的婚礼,当他准备同一个阿富汗儿童握手时,一名身穿阿富汗国民军军服的男人突然跑上前来,举起半自动步枪朝着卡尔扎伊连开4枪,其中1枚子弹从他的耳边擦过。所幸卡尔扎伊躲闪及时,幸免于难。

    2004年10月,卡尔扎伊当选总统后,政局相对渐趋稳定,阿富汗人的生活也渐渐有所改善,但塔利班也更加紧了对他的暗杀行动。2007年6月10日,他在加兹尼一所学校向安达尔村长老和村民发表演讲时,塔利班武装分子向他发射了12枚火箭弹,好在导弹准确度太低,落在了百余米远的地方。当时,爆炸声一响,在场听众惊慌得乱成一团,只见卡尔扎伊看了看不远处的爆炸,镇定自若地对村民们喊道:“坐下,坐下,不要害怕,没什么事!我们继续说。”大家见总统都无所畏惧,也就很快平静了下来。

    事实上,最危险的一次袭击行动,发生在2008年4月27日。当天,喀布尔举行抗击苏联入侵胜利16周年阅兵庆典。正当卡尔扎伊准备发表演讲时,埋伏在300米之外一栋楼里的塔利班武装人员发动猛烈的火箭弹袭击。4个议员当场死亡,10人受伤,而卡尔扎伊再次幸免于难。

    尽管一次次遭遇暗杀,卡尔扎伊却毫不畏惧。“生死是由真主掌握的,我对此毫无顾虑,我甚至没有花过1分钟来想这个问题,总有一天人会死的,所以继续做你正在做的事情,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它的到来也许会是因为一颗子弹,或是从楼梯上摔下来,或是生病死在床上,所以我一点也没有被这件事困扰,我将继续执行我的任务,生死就交给真主。”

    在总统府密会塔利班

    2006年6月的一天,记者和两名同事前往总统府专访卡尔扎伊。在总统府内院的大门前,记者看到几个衣裳破旧、用头巾半蒙脸的人也往里走,当时就很纳闷:总统府怎么会有这样的客人?

    专访卡尔扎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头几道岗,核对当天的总统府日程安排和记者身份后,就让继续开车进官邸。可没开多远,车就被叫停。总统府卫兵牵来一只警犬,在汽车前后左右嗅来嗅去。汽车又走了一小段,就不让再往里开了。扛着冲锋枪的卫兵把记者带到一个小院的一堵墙前,让记者面墙而立,而将随身携带的相机、录音笔都放在身后。卫兵命令记者在安检过程中绝对不能往后看。面墙而立,背后是持枪卫兵,这的确令人发怵,就像是要被行刑的囚犯。卫兵“全身按摩”般地把记者搜了个遍,确信没问题后才放行。

    当天,卡尔扎伊只给了记者15分钟的时间,但采访刚开始他就频频看表,并随口说:“稍后,我还要去见几个来谈判的塔利班成员,已经迟到了。”总统府工作人员后来告诉记者,刚才在门口看到的那些人就是塔利班成员。“卡尔扎伊居然在总统府密会塔利班成员,还让我们给撞上了!”随行的摄影记者感叹着说。

    事实上,身为普什图族人的卡尔扎伊一直想与同属普什图族的塔利班,通过谈判实现和解。因为要想完全通过军事手段消灭有一定民众基础的塔利班,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那次采访中,记者向卡尔扎伊提了阿安全局势、战后重建、毒品泛滥、中阿关系等多个问题。思维敏捷的他耐心地一一作答。以前,在电视新闻中,记者曾多次看到身披一件绿色传统披风的卡尔扎伊,总是风度翩翩、温文尔雅,但这次近距离接触,他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印象却是“匆忙”。有几次没等记者把问题问完,他就开始作答。阿富汗千头万绪的国事,的确令他备感时间有限。

    爱穿中国鞋

    中国是阿富汗的东部邻国,身为总统的卡尔扎伊对中国有特别的情怀。

    2002年1月,作为阿富汗临时政府总统的卡尔扎伊曾访问中国,中方对他表示,将积极支持阿和平重建。2006年6月,卡尔扎伊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后,曾访问了上海、北京和新疆,中国的快速发展让他既惊讶又兴奋。回到阿富汗后,他立即表示将积极发展对华关系,借鉴中国经验,更好地促进阿富汗的发展。此外,卡尔扎伊也对“中国制造”钟爱有加。在一次活动中,他脚蹬一双锃亮的黑色皮鞋,走过来对记者说:“这双皮鞋是中国制造的,很漂亮吧!”

    在常驻阿富汗期间,每次参加记者招待会,记者都尽量找靠前的位置坐,把手举得高高的,也因此多次被卡尔扎伊点名提问,后来渐渐也就熟悉起来。每次他希望提问时就用手指着记者说“China(中国)!”

    有一次,他走到记者跟前时突然冒出一句:“上海非常漂亮!”显然,上海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记者笑答:“谢谢!不过我来自北京”时,他立刻说:“呃……北京也非常漂亮!”

    这位平时被阿富汗千头万绪的麻烦国事“折磨”得不苟言笑的总统,在回答完成堆成堆刁难他的问题,就这样轻松地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当然也包括他自己。

    (本文作者新著《与塔利班面对面》,已于2008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卡尔扎伊的血海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