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非洲大酋长的神秘家事

本刊记者 黄泽全 本刊特约记者 陈 婧 《 环球人物 》(

    “在尼日利亚,你不可能不知道酋长。就算你不知道酋长,你也不可能不知道阿布巴卡三世!”这是记者踏上尼日利亚之前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到尼日利亚工作后,由于记者能讲当地的豪萨语,这才得以走进王宫,结识了这位非洲大陆最传奇的大酋长——尼日利亚北部伊斯兰大酋长阿布巴卡三世。

    传奇出生有如神助

    提起祖先曾经创下的伟业,阿布巴卡酋长骄傲地说:“老祖宗时代的王国那个大呀!骑马从东跑到西得花四个月,从北奔到南也得要两个月!”1804年,阿布巴卡的祖先,通过一场“圣战”,推翻了当时统治尼日利亚和尼日尔北部地区的豪萨王朝,建立了当时非洲大陆最大的伊斯兰王国——富拉尼王国,其领土包括从如今非洲西部的布基纳法索到中部喀麦隆的广大地区。

    虽然祖上创建的王国因西方殖民者入侵而四分五裂,但传到阿布巴卡时,他还是继承了祖先留下的三大头衔:尼日利亚西北地区最高部族长老、“尼日利亚北部伊斯兰大酋长”和“尼日利亚全国一级酋长”。这意味着阿布巴卡不仅仅是尼日利亚西北地区的传统部族头领,更是该国北部7000万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在尼日利亚,关于阿布巴卡酋长的出生还有一段神秘的传闻:1903年3月15日,阿布巴卡在距离尼北部城市索科托16公里的丹格镇出生时,正值西方殖民军攻城,纷飞的炮弹将他出生地四周的房屋夷为平地,唯独他家的房子“毫发无损”,有如神助。更令当地人称奇的是,阿布巴卡呱呱坠地后,正值旱季的尼日利亚竟然突降一场滂沱大雨,把攻城的殖民军个个浇得像只落汤鸡,弹药粮草更是统统淋个遍,最终使索科托免遭“举城俱焚”的命运。尽管这一说法如今已无从考证,但当地人坚信“阿布巴卡三世”一定不寻常。

    阿布巴卡出生时,他的父亲并不是酋长,而是当时索科托哈桑大酋长的同父异母兄弟,一辈子也没有获得王室的正式承认,因而阿布巴卡原本并没有继承大酋长的可能。然而,哈桑酋长自从看到阿布巴卡的第一眼起,就喜欢上这个机灵聪明的孩子,不仅将他视如己出,还将他接到王宫与自己的子女一同养育;成年后,又把他送到当时马里境内最著名的廷巴克图学校深造。

    为了栽培阿布巴卡,哈桑酋长将年仅26岁的他任命为丹格酋长秘书,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王室官员。出色的行政能力和办事的认真劲,让哈桑酋长早早就认定阿布巴卡才是他的接班人。为了全面锻炼这位未来的大酋长,哈桑酋长先后让阿布巴卡出任索科托警察总监,负责全区警察、法院和监狱事务;以及索科托税务长官,主管全区人口税和牲畜税事务。为了开阔阿布巴卡的眼界,从1934年起,哈桑酋长每次到欧洲访问,都要将阿布巴卡带在身边,耳提面命一番。

    1938年1月,年仅35岁的阿布巴卡第一次被选为酋长——索科托行政区下属的塔那达·马法拉酋长,全面管理部族行政和宗教事务,逐步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5个月后,哈桑酋长逝世,索科托行政区议会选举新酋长时,名望如日中天的阿布巴卡以绝对优势当选,成为尼日利亚历史上第17任北方伊斯兰大酋长。

    “国际反法西斯骑士”

    从1938年到1988年,阿布巴卡担任大酋长整50年。其间,尽管尼日利亚经历了殖民统治、军人执政和二战三个复杂时期,他却凭着过人的领导才能和影响力挥洒得游刃有余。

    1938年,阿布巴卡当上大酋长时,尼日利亚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为了重振北部部族势力,他一上台就在索科托地区建立新议会,吸收民望高的平民为议员。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竟是他那个“泼皮”大舅哥。原本这个大舅哥就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到处欺男霸女,搅得民怨四起,一听要吸收平民参政,自然跳得比谁都高。立志改革的阿布巴卡,非但没有袒护这个“泼皮”,反而首先拿他“开刀”——不仅免了他的行政长官职务,还没收了他的财产并交法办!而取代他的正是一个平民。阿布巴卡的这一举动,很快便赢得了民心,当地人甚至将他比作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1941年,纳粹德国的情报分子秘密潜入尼日利亚,他们想利用尼日利亚人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仇恨进行拉拢,从而获得石油等战略资源。然而,纳粹分子却遭阿布巴卡一口回绝。即便纳粹分子威胁说:“小心你的安全”,毫不畏惧的阿布巴卡仍义无反顾地投入反法西斯战争。战后公开的一份盟军秘密档案显示:“阿布巴卡酋长将王宫里的‘好几箱珠宝’都捐给了盟军,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盟军编织了一张遍及尼日利亚乃至西非的情报网,让纳粹分子毫无立足之地!”为此,战后盟军授予他“国际反法西斯骑士勋章”。

    二战结束后,阿布巴卡还在老兵、农民的利益与民族团结方面做出极大贡献,以至历任总统到北方视察时都要首先去拜见他。

    “我见到了大酋长”

    由于国内学豪萨语的人不多,因而见过大酋长的中国人也很少。记者在尼日利亚工作时,适逢时任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王嵎生率团到索科托访问,便作为翻译陪同拜会阿布巴卡酋长。

    酋长的王宫,位于索科托市老城区的一条大街上,街边每隔一米就有一名身着古代武士服的卫士。走近王宫,只见土筑围墙有七八米高,大门两侧各有4名骑着高头大马的武士,他们身披铠甲、头戴盔帽、肩挎弓箭、腰挂钢刀、长矛横握,威武之感顿然而生。

    那天,出门迎接的王宫礼宾官将我们一路带进王宫。与王宫前的楼房不同,酋长的会客室倒是在非洲随处可见的方形土屋,有点低矮、陈旧。按当地礼仪,我们在屋外脱掉皮鞋,穿着袜子走进屋内。由于屋内光线昏暗,记者一下子什么也看不清,只是默默随人群往前走。当刚迈进第二道门坎时,走在记者前面的索科托新闻部长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其他非洲人也立即跪倒,个个额头紧贴地毯,高呼“陛下长寿”!

    回过神来的随行电视台记者立即打开镁光灯,记者定睛一看,这才发现头缠白头巾的大酋长正坐在前方不远处的沙发里,身披一件紫红色绣花大袍,身体微胖。虽已是84岁高龄的他,仍红光满面,满口牙被黝黑的皮肤衬托得尤为洁白。见众人跪地行礼,酋长也微微探起身来,挥着手回礼。

    当王嵎生大使向他赠送一幅长城图案的挂毯和一对景泰蓝花瓶时,酋长一再表示感谢,他高兴地说:“我们的会面令人难忘,欢迎你们来做客。”

    外界总传闻非洲酋长个个坐拥金山银山,可在记者看来,阿布巴卡酋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富有。当然,他也享受种种福利。政府每年向他提供约3万元人民币的年薪,配备4辆轿车,其中两辆是奔驰600。此外,酋长家还有几个农场,每年也有近1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在阿布巴卡的王宫里,光勤杂人员就有上千名,包括为酋长做饭的“御厨”们。记者就曾有幸品尝过一次“大酋长美食”:主食是红豆米饭,热菜有鸡、鱼、牛肉、土豆等。那一盆盆鸡腿、牛肉和活鱼光用白水煮烂,吃时就用右手几个指头将饭菜捏成小团,再蘸上用西红柿和辣椒熬成的浓汤。尽管饭菜很丰盛,但由于没有咸味,有的还带着腥味,记者只是囫囵地吃了一点,就无心享用了。当酋长问饭菜味道如何时,也只好连连说:“花样众多,味道独特。”

    酋长的儿子哈桑亲切地称记者为“兄弟”。即将离开王宫时,哈桑把记者拉到一旁说:“你的豪萨语讲得很好,我父亲听后很高兴。他今天会见你们那样兴奋,这是平时少见的。”

    3个老婆生了52个孩子

    在到非洲前,记者常听人说非洲酋长享有“初夜权”,也就是说部族内的女孩出嫁时,都要把“初夜”献给酋长。但当记者向哈桑求证时,他说:“我们这里并没有‘初夜权’的限制,我父亲是个开明的人,他希望部族里每个人都能过得幸福。”

    在非洲,妻妾成群的酋长不在少数,按照伊斯兰教义规定,阿布巴卡酋长至少可以娶4位妻子,但他一生中只娶了3位。而这3位夫人却为他生了22个儿子和30个女儿。

    在尼日利亚,酋长妻儿们生活的“后宫”被视为最大禁区。由于酋长的儿子跟记者称兄道弟,当记者询问能否参观“后宫”时,他竟一口答应了。连接王宫前后两院的只有一道门,门口有武士层层把守,别说外人即便王宫的一般工作人员也难以越过这道门。

    与想象中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后宫六院”完全不同的是,满心期待的记者看到的却更像是一个“贫民窟”,只有一间间非洲传统土屋。“后宫”里几乎是妇女和儿童的天地,那些女人年龄差距很悬殊,有的腰弓背驼、老态龙钟,有的如花似玉、标致惹人。女人们有的在舂米、有的在烧饭、有的在洗衣、有的正喂孩子吃奶……由于天气炎热,她们大多穿得极少,有的仅在下身围一块遮羞布。

    酋长的“后宫”生活历来被传得神乎其神,谁能想到竟是这番景象。倒是酋长对几个儿子都教导有方,一大一小两个儿子更是撑起了大酋长的家业。其中大儿子马西多·阿布巴卡三世,于1996年被选为尼日利亚第19任北方伊斯兰大酋长。可惜的是,他在2006年10月的一次空难中遇难。同年11月6日,阿布巴卡最小的儿子接任第20任大酋长。这位曾先后在加拿大、印度接受军事训练,曾率领联合国维和部队在乍得和其他西非地区执行任务的新大酋长,眼下正在续写着阿布巴卡大酋长的传奇人生。

非洲大酋长的神秘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