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没有创新 没好演员 浪费钱财

重拍名著危害不浅

本刊记者 路琰 《 环球人物 》(

    2008年的中国电视剧业界,四大名著的重拍引来无数争议。据最新消息,《红楼梦》已经开拍,《三国》基本定下演员阵容,《西游记》的选秀也即将开始,只有《水浒传》因广电总局告知“不要一窝蜂重拍名著”,而推迟操作。 

    从最早立项的《红楼梦》开始,重拍四大名著已沸沸扬扬5年之久,无一不是大导演、大投资、大制作,可戏还没开拍,收获的骂声就已经高过喝彩声。是观众太挑剔,还是新一轮“重拍热”确实需要冷静反思?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分别采访了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周鸿铎,三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自对重拍名著的见解。 

    既不尊重原著,也没合理创新—— 

    重拍改编太随意 

    《环球人物》:重拍四大名著在国家广电总局分别立项以后,几年来就没有消停过:一会儿是投资方变脸,一会儿是资金不到位;《红楼梦》的导演从胡玫换到李少红,《三国》换了两次导演现在定下高希希;这边《红楼梦》的演员们培训了两个月后,接到通知全部解散,那边《三国》的导演又“罢工”;《红楼梦》全国海选演员,《水浒》号称要全球选秀。网友们也为各自支持的演员吵得不亦乐乎。三位能否谈谈自己的观点,是否支持重拍? 

    周鸿铎:我们原先拍摄的名著并没有被否定,现在没有理由再拍。从目前的状况看,这次并不一定能比原先拍得好。我们现在拍古典,经常过分演绎,加入太多现代人的东西。《西游记》据称准备邀请国外制作团队打造《魔戒》版《西游记》,孙悟空造型是“小白脸”,唐僧一身领导架势,猪八戒变身野猪。六小龄童就说过,别把“孙悟空”拍成“金刚”,如果这样的话就不是历史名著了。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不看好重拍。 

    马瑞芳:重拍有一个前提,就是尊重原著,否则打什么古典名著的旗号啊,你自己编个故事不就得了。比如重拍的《聊斋》,那根本就已经不是聊斋了,乱来。如果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演绎,那根本不是在拍名著。 

    陈山:重拍名著本身没什么问题,很多经典名著都在被不断重新演绎,这就是经典的生命力。拍古典名著,加入现代的元素也没有错,但要注意,你把“现代”用在了什么地方。还原历史不是刻板的、表面的再现,那样大家去看传统戏曲好了。我们需要的是在历史的框架里倾注现代精神。像《士兵突击》、《奋斗》这些现代题材的电视剧为什么火,就是因为观众在其中得到了所需要的精神和心理共鸣,这些现代人的精神元素是我们在拍名著时需要借鉴的。所以,“现代”并不是简单的表现手法上的现代,数字化的运用、造型手段的发展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但这些都是末节,不能舍本逐末。 

    《环球人物》:说到造型,这次《红楼梦》的演员造型,像额妆、红眼妆,都非常先锋,公布出来后一片哗然,几位怎么看? 

    马瑞芳:造型造成这样,弄得跟唱戏似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拍摄者的学问差了些,没有真正下功夫。很多学者,比如启功先生对《红楼梦》,对古代服饰做过非常深入的研究,这方面的书剧组人员应该好好看看。现在完全按照舞台戏剧去造型,比较可笑。 

    陈山:这些造型既没有让我耳目一新,也没有承袭传统,这是主创人员着力点不到位。非要标新立异,不叫创新。我们不是没有好的作品,比如《大明宫词》,服饰造型就很好。这次离我的期待却有很大差距。 

    《环球人物》:还有剧本问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四大名著,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都算那一时期的上乘之作,如今新版《红楼梦》、《三国演义》甚至出现两个以上的翻拍版本,每个都引起争议。这是怎么回事? 

    马瑞芳:一个弱点是主创队伍的问题,这次一个大问题恐怕是编剧。听说《红楼梦》历时数年写出来的 “黄亚洲版”剧本最终被推翻。现在由红学家和李少红团队一起搞了个“导演工作台本”代替剧本。这其实就是无剧本。国外也有无剧本拍摄,但是人家有两个前提:第一,故事由自己创作;第二,选用非常成熟的演员,他们在表演当中会根据导演的意图有一些出色的临场发挥,所以能拍出一些不错的电影。现在我们既然是拍古典名著,就应该有比较忠于原著的、完善的剧本,否则怎么拍啊?而目前的那些演员能够把握古典名著的精髓?能够忠实地诠释角色?我很怀疑。 

    海选只为炒作,文化传承缺失—— 

    重拍没有好演员 

    《环球人物》:以《红楼梦》为例,采用选秀的方式来选演员,一场比一场声势浩大,但最后,很多观众认为,选出来的演员根本不像剧中人。 

    马瑞芳:我只参加了山东选区的决赛,有一位大学生参选贾宝玉,我们问他对黛玉是什么看法,他回答,“待遇”啊,一年有四五万就可以了。最可笑的是几位参选刘姥姥的人,演得活像媒婆。英达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这些不像园子里的人啊”。我曾经问过一位北京选区的导演,给演员打多少分,这位导演说,打什么分啊,没法打,零分。戏剧学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导演中心论,由导演来定演员。但是现在很多时候不是导演在起作用,而是商业在起作用,更没有人听专家们的意见。 

    “87版”的《红楼梦》,请了很多红学家去给演员讲课。拍老版《三国演义》时,专家们曾和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从晚上7点谈到11点,唐国强一边讨论一边表演给大家看。当时从导演到演员都非常注重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 

    陈山:演员的气质、对古典作品的理解,都影响到整个电视剧的效果。为什么我们选的演员不像那么回事?除去商业操作过度以外,我们不妨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反思。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是应试教育、职业教育,而不是文化教育,目的性太强。孩子们上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他们念过几篇古文?年轻人没有获得民族文化的传承,所以选出来的演员很漂亮,但就是觉得不像,还不如戏曲演员来得传神。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校教育没有传承民族文化命脉。这是文化上的缺失。 

    《环球人物》:这些选秀活动似乎更主要的目的是炒作? 

    周鸿铎:不光是炒作,海选是目前最好的赚钱方式,老板、厂家都愿意赞助,广告收入也不菲。演员选一些丑的、不像的,观众骂得越凶越好,吸引眼球啊。 

    陈山:《红楼梦》选秀的确过度,并且也不成功。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和商家之间也有不少分歧,导演都换了。当商业目的超越了艺术目的就会是这样。 

    只重商业,浪费严重—— 

    高投入也难出精品 

    《环球人物》:重拍名著预计的成本都非常高,《红楼梦》每集100万元,张纪中预估《西游记》每集成本将达到200万元。尽管成本巨大,还是不乏愿意出钱的投资人。在电视剧市场,为什么会有大笔资金愿意投入名著重拍? 

    陈山:按照传统方式,资金在电视剧市场上想获利,一是卖作品给电视台,在没有拍摄之前,制片人就会找电视台预定。这里存在很多规律,如果在卫视首播,全国都知道了,那就不好再卖了;如果先卖给地方台,可以慢慢转给卫视。二是搞活动,比如选秀,获利也非常快。这次重拍的投入这么高,按传统的销售模式在国内市场恐怕消化不了。所以现在他们都一门心思地盯海外市场。 

    《环球人物》:看来,剧组要全球选秀,用日韩演员等计划,都是有商业原因的。各个导演都非常下本钱,据说《红楼梦》5年筹备期中已经消耗掉近800万元资金,这种高投资是否可以为我们带来精品,却成了目前备受舆论质疑的一件事。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钱都花在炒作上了,为什么会出现花了大钱却离观众的期望值越来越远的情况? 

    周鸿铎:上一版的《三国演义》,预算成本是6000万,拍完后花了是1.7个亿。那个时候成本管得还是比较严,现在拿到钱能不能管住就不好说了。动辄上百万的投资,都花在什么地方了?我们国内的很多影视剧,钱真正用到电视上的很少,大部分用作演员、导演的劳务费了。有些女演员,在镜头前回眸一笑就要几十万,要是几百万成本的话,够她笑几声啊? 

    还有的时候,钱纯粹就是浪费掉了,曾经有一位著名导演在云南洱海边拍电影,搭景的时候有人提醒他,洱海边气候变化非常快,不适合大规模布景,他不听。结果好容易搭的布景,第二天就被大风吹没了。上千万就这么打了水漂。 

    陈山:高投入是影视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向,这么多钱放进去,大家都希望出精品。问题是,我们不能把投入放在第一位,而要把创意,把文化放在第一位,加强软实力,而不是比谁的钱多。我们现在这个行业泡沫太多,大家急于求成,非要大制作,又要大炒作,但在提升作品质量上,下的功夫太少。 

    胡乱演绎,断送文化—— 

    重拍只为出名 

    《环球人物》:这次重拍四大名著,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周鸿铎:中国人无论重拍名著,还是拍现代戏、拍历史戏都要注意一个原则:要充分考虑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否则我们就是自损形象。此外,现在拍名著,成本相当高,我们国家现在可以说不缺钱,但是我们不要乱花钱。没有底线的胡乱演绎名著,不能带来良好的社会价值,就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陈山:那么多观众批评这个现象,说明大家有期待,有关注度,这就是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偷懒,更不能投机取巧。另一方面,相比起拍现代剧,拍名著更容易拉到资金,更容易获得名气,大家都去拍名著,谁还会沉下心去发掘当代的好题材?当前,艺术家更需要去关注那些埋头奉献的小人物,不要都去挤名著这趟成名快车,别只有在汶川大地震那样的灾难面前才看到普通人的光芒。 

    马瑞芳:重拍名著,就是为了要比从前挖掘出更美,更好的内容。我不知道现在这些人想做什么,他们准备挖掘出个什么来。世态浮躁,商业逐利,我们数百年的民族文化,在这样的炒作之下,还如何承袭得下去呢? 

    

    周鸿铎 

    现在拍古典,经常过分演绎。《西游记》据称准备邀请国外制作团队打造《魔戒》版《西游记》,孙悟空造型是‘小白脸’,唐僧一身领导架势,不是历史名著了。 

    陈山 

    我们不能把投入放在第一位,而要把创意,把文化放在第一位,现在这个行业泡沫太多,大家急于求成,非要大制作,又要大炒作,但在提升作品质量上,下的功夫太少。 

    马瑞芳 

    我不知道现在这些人想做什么,他们准备挖掘出个什么来。世态浮躁,商业逐利,我们数百年的民族文化,在这样的炒作之下,还如何承袭得下去呢?

重拍名著危害不浅
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