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外刊摘要

《 环球人物 》(

    英国《经济学家》6月28日封面文章 

    比尔·盖茨的意义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宣布退休,随之终结的还有一个他曾主导的时代。告别微软之后,盖茨将把他的主要精力转向慈善事业,他将不再与谷歌和美国司法部做斗争,要对付的改为疟疾和贫困。人到中年却选择如此强大的对手,这在体现自我信念的同时,也表明了他的务实精神。 

    在盖茨的职业生涯中,他实现了很多伟大的创新。很难想象,没有他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盖茨有幸能够适应他的那个时代,却在互联网时代有些无所适从。不过这并不会降低他的成就,就像他所从事的慈善事业也不一定放大了他的成就。 

    无论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领袖怎么说,商业本身就是一股向善的力量,它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就是制造产品和利润。慈善并不会使一个好的商人变成圣徒,就像它不能帮助奸商开脱罪责一样。对于盖茨来说,他只是将他的实干精神贯彻到底,在巅峰时刻选择急流勇退。 

    美国《民族》7月21日封面文章 

    民主党如何蚕食得州 

    得克萨斯州是布什家族的大本营,也一向是共和党人的地盘。但在今年的大选中,共和党正在失去在这里的优势。得克萨斯州开始被媒体称为“下一个加利福尼亚州”,后者是民主党的大本营。虽然这个变化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但民主党在这里寻求突围却是不争的事实。共和党反对移民、思想僵化,这些都使它在年轻一代西班牙裔选民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美国《时代》7月14日封面文章 

    马克·吐温的危险思想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黄金年代。电视评论员乔恩·斯图尔特、比尔·马赫以辛辣幽默见长,他们的言论让我们忍俊不禁。如果我说他们的祖师爷是马克·吐温,你也许会反问,他和现在这些事情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对于发生在当今世界的很多事情,马克·吐温早在一个世纪前便有所判断。他抨击人类的愚蠢和虚伪,这是永恒的话题。 

    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曾抱怨美国人不够庄重,对喜剧人物上瘾。但这并非美国的不幸。 

    我们甚至可以说连奥巴马都欠马克·吐温一个人情。在19世纪,美国仍然陷于种族问题的困局,马克·吐温用他的作品阐述了他对种族问题的看法。在《哈克贝利·弗恩历险记》里,种族偏见的畸形意识吃了败仗,引发了美国文学史上对于种族问题的一场深刻思考。 

    日本《朝日周刊》7月11日封面文章 

    “安倍缺乏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日本自民党最近不太消停。针对日朝复交的问题,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同自民党前副总裁山崎拓之间掀起了一场舌战。 

    事情起因于美国欲给朝鲜摘掉“无赖国家”的帽子。山崎拓认为,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进程,应积极看待美国为朝鲜“摘帽”之举。而属于“强硬派”的前首相安倍显然不满日本这么快就与朝鲜复交,他大骂推动日朝年内复交的山崎拓“私底下与朝鲜交涉,将削弱日本的外交能力”,并称此举“有百害而无一利。” 

    针对安倍咄咄逼人的言辞,山崎拓也不示弱。他在接受采访时明确亮出了自己对日朝恢复邦交的支持态度,并回敬安倍“想法过于幼稚,缺乏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日本民主党人士评论称:“前首相和前副总裁言语交恶,表明自民党正在走向末路。” 

    英国《新政治家》7月3日封面文章 

    英国童年 

    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在日前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有世界上最不快乐的孩子。”这话并非危言耸听。参照评判儿童福利的标准,英国的排名在工业化国家里很落后。自2005年以来,英国生活在穷困中的儿童的数量增加了10万人;孩子们和他们父母以及同伴的关系也很糟糕;儿童协会两年前的一份报告显示,1/5的孩子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在过去30年里,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女性和儿童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不再待在家中,她们外出工作。这带来了一些婚姻问题,而一段失败的婚姻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成年人的表现却不够成熟。他们害怕和孩子共处的这个世界,因为他们无法和它实现和解。大街上那些游荡的青少年让很多成年人感到不安。事实上,这些恐惧源于他们自己的失败。孩子们渴望得到关爱、尊敬和安全感,也渴望自由。这些不是荒谬的要求,而成年人却不能够满足他们。 

    为什么孩子们不快乐?错不在他们,而在于成年人,是大人们辜负了他们,是社会孤立了他们。 

    法国《观点》6月26日封面文章 

    中产阶级正在没落 

    法国中产阶级向来生活优裕,但面对持续上涨的物价,他们的生活已经难以维持原来的水平。 

    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法国中产阶级既无法享受低收入人群所享有的诸如奖学金、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又无法像富人一样通过相关的减税条款降低自己的税额。 

    长期致力于法国中产阶级消费方式研究的罗伯特·罗施福特认为,25年来“中国制造”降低了全世界的物价,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法国国内工资增长缓慢的现实。但这次大规模通货膨胀使法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在自家的院子里种菜,流行以物易物的消费方式等等。 

    德国《焦点》6月23日封面文章 

    前妻:旧爱之伤 

    美丽的太阳神后裔美狄亚杀父弑兄,帮助爱人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然而伊阿宋却背信弃义,抛妻弃子另觅新欢。大爱大恨过后,美狄亚毅然杀死情敌和自己的孩子,驾着神车远走高飞……在流传已久的传说中,从公主变为怨妇,只需要经历一场希腊悲剧式的婚姻。 

    现实生活有时也是如此。面对男人的欺骗和背叛,女人往往变得歇斯底里。暴力、财产、孩子……她们用一切“武器”瞄准对方,但这些武器也在伤害她们自己。英国查尔斯王子的前妻戴安娜,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前妻塞西莉亚,英国甲壳虫成员保罗的前妻希瑟,美国地产大亨唐纳德的前妻伊凡娜,一个个“前”字背后是无尽的泪水和曾经最好的时光。 

    巴西《阅读》7月2日封面文章 

    美丽靠雕饰易受伤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本没有错。但是在当今社会中,某些人对“完美”似乎已经有了一种近乎病态的迷恋。于是,从美国纽约到巴西里约热内卢,满大街随处可见一张张精心雕饰过的脸庞,自然美已经被不少人抛之脑后。 

    现在的女性,20岁时就开始担心衰老,于是盲目注射肉毒杆菌;35岁的时候开始接受拉皮手术;四五十岁的时候又拼命想把自己整成30岁的样子。但是专业医师提醒说,频繁地接受整容,不但不会使皮肤变得年轻,反而会造成伤害,使肌肤变得脆弱,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整出安吉丽娜·朱莉的性感嘴唇。 

外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