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日报社 | 报刊简介
 
从穷小子到马来西亚“赌王”
云顶上的梧桐
本刊特约撰稿 英景
     ( 2007-11-16 第42期 ) 【字号 】【打印】【关闭

   10月23日,90岁的林梧桐在吉隆坡安详辞世。这个消息在马来西亚如同一块大石倒地,发出了轰隆隆的震响。赶来参加他葬礼的有马来西亚的政要部长、普通民众,送行队伍长达一公里,连美国“赌王”麦克·汤姆斯都搭乘了一夜的飞机赶来。

   作为世界四大“赌王”之一,这个总是面带微笑、身着夏威夷衫的和蔼老者与众不同。翻开他的生平相册,不仅没有周润发式的酷黑墨镜,反倒是一长串穷小子闯天下的艰难足迹。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曾经说:“丹斯里林(林梧桐)从未向困境低头。他是马来西亚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一生的奋斗可以说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从贫苦少年到誉满天下的超级富豪,林梧桐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云顶神话。如今,斯人身在云端,回看云顶的那一片灯火,早已成为华人海外成就的传奇。

   乱世闯南洋

   上世纪初,林梧桐生于福建安溪,在家中排行第五,上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下有一双弟妹。12岁时哥哥早逝,16岁时父亲去世,林梧桐成了家中最大的男丁,被迫辍学,挑起养活一家7口的重任。

   父亲林石泉生前做菜种生意,林梧桐就从卖菜种开始,靠借来的两元钱进了货。第一天,没有一个客人问价,年少的林梧桐站在路边哭了。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来到市场,先向别人介绍:“我的父亲是林石泉,我是他儿子。”就这样,他和顾客熟络起来。这一天,所有菜种都卖光了。苦干两年后,他还清了父亲生前欠下的债务。

   然而,那个动荡的年代,勤劳的双手敌不过频繁的战乱,对林氏一家来说,温饱依然是大问题。林梧桐想到了闯南洋。那是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林梧桐19岁。

   到吉隆坡后,林梧桐住在四叔家,学做木匠和泥瓦活。替四叔打工两年后,林梧桐尝试独自承接建筑活计,第一笔生意是承建一间两层楼的校舍,赚了100多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

   林梧桐是个孝子,身在异乡,心里却牵挂家人的安危。手里刚刚攒下船票钱,他就冒险回到国内看望母亲。“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候,和家人相处了7个月又7天,做木工赚钱孝顺母亲。当时我希望就这样长久留下来。”

   但抗战日紧,局势的恶化迫使他再次背井离乡。1941年7月,林梧桐在码头与母亲道别。4年后,他的母亲与世长辞,母子二人再未谋面。1996年,当年不名一文的乡下仔伫立在自家豪华邮轮的甲板上,回到故乡安溪,滋味难言,人生际遇的变化往往就在旦夕之间。直到去世之前,林梧桐的卧室里还挂着母亲的相片。

   废品里淘出第一桶金

   1942年,日本攻陷吉隆坡。林梧桐第一时间想起四叔曾经支持抗日活动,便一路飞奔着赶到四叔家,烧了所有的抗日传单。第二天,日本兵就上门抄家,没搜到任何东西。侥幸从鬼门关逃脱,林梧桐得到了一个启示:凡事都要未雨绸缪。

   在海外,华人的生存机会都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都能翻身,林梧桐就是这样。日据后期,他做起了废品生意,从别人眼里的废铜烂铁中挖出了“宝藏”。

   日军投降后,马来西亚开始重建公共设施。参与重建的英军带来了大批的新型机械,如起重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工程结束后,这些机械转售给民间。林梧桐四处张罗,买进旧机械,翻新后再以两三倍的价格出手。战后被废弃的锡矿和胶园纷纷重新开张,市场对重型机械需求殷切,林梧桐的生意好得出奇。

   1953年,林梧桐和一家铁矿公司做生意,对方因资金周转不灵,建议他投资成为股东。经过一番勘察,林梧桐发现这里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于是果断注资,成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铁矿头两年就每年赢利300万林吉特,几年下来,林梧桐赚到了5000多万林吉特。

   铁矿公司成功后,林梧桐又买入旧铁船改装新船,建立承基铁船公司。这是马来西亚最早由华人经营的铁船公司,并打破了西方人垄断马来西亚铁船业的局面。

   建筑大佬

   1951年,林梧桐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工程公司——建发有限公司。建筑业是投入巨大而收效缓慢的行业,凭借身上的一股韧劲儿,林梧桐的建发公司成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工程公司。

   马来西亚独立以前,所有重大的建筑工程都是由外国承包商承建。1957年,建发中标了一个耗资1200万林吉特的大型工程——亚依淡水坝。林梧桐用7年完成了这个工程,跃升为马来西亚数一数二的建筑承包商。

   1968年,林梧桐以5400万林吉特、低于第二标1000万的标价承建了马来西亚第二大水利工程——甘姆布水利灌溉工程。很多同行预言他一定会血本无归。

   工程进行不久,问题就接踵而至:政府征地手续一拖再拖;季风吹袭,豪雨成灾;种族暴乱更是雪上加霜,让整个工程进展缓慢,开工第一年就亏损了500万林吉特。艰难中,马来西亚公共工程局对林梧桐失去了信心,不断发出警告信,要他对工程的延误负责,甚至威胁要终止合约。

   林梧桐忍无可忍,选择反击,“那些警告信我全都丢到废纸箩里。如果要终止合约,干脆就让他们发律师信告我,我在收到律师信的第二天就会去环游世界,回来之后再向当局索赔。”挑明立场后,他又详细陈述了工程面对的困难以及延误的原因,最终争取到6个月的时间。利用这6个月,林梧桐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最终,甘姆布水利灌溉工程如期竣工,建发公司不但转亏为盈,还赚了400万林吉特。

   奢华云顶梦

   在甘姆布水利灌溉工程实施的同时,另一项浩大的工程也在进行。这就是林梧桐一生最为眷念和厚爱的事业——世界级旅游胜地云顶(Genting)。

   1964年,林梧桐与几个工作伙伴在金马仑高原共进晚餐。天气闷热,饭后,林梧桐到室外散步。沐浴着山坡上习习的凉风,看着山下斑斓的灯火,他的脑海中萌发了一个撼世的构想:“马来西亚终年皆夏,人人都喜欢登高避暑。吉隆坡是政经重镇,要是能在附近物色到一个适当的高原建设度假别墅,一定会占尽地利人和。”

   回到家中,林梧桐按捺不住亢奋的心情,把地图摊开在桌上,物色选址。他发现有个叫云顶森芭(Genting Sempah)的地方,有一座乌鲁加里山,海拔1800多米,距吉隆坡仅58公里。于是他立即组织探险队伍进行考察。攀上云雾缠绕的云顶森芭后,林梧桐心中的蓝图更加清晰了。

   短短一个星期,林梧桐就将建设计划书呈给马来西亚首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计划用6年时间完成由山脚直通山顶的道路,并在高原顶上建造酒店、高尔夫球场等娱乐设施。东姑对他的计划大加赞赏。1965年4月,林梧桐成立了云顶高原私人有限公司,提出了6000多公顷永久地契的土地申请。

   林梧桐最初给云顶命名的中文名字是银顶。他认为,开发高原旅游胜地的念头是在金马仑高原萌生的,“银”正好与金相对,是富贵吉祥的好兆头,而“顶”则把旅游胜地的位置描绘得很贴切。但银顶这个名字启用不久就遭到非议,有人说穿金戴银太俗气了。最后,鲜少参与商业意见的妻子一语惊醒了林梧桐:“既然在山上,伸手就可以摸到四周飘游的云,干脆叫云顶吧?”

   1965年8月8日,土地得到批准的第二天,林梧桐就率队挖山筑路,掀开了发展云顶高原的序幕。林梧桐身兼工程师、策划经理等等职务,一切亲历亲为,以致几次因泥土突然塌方与死神擦肩而过。为了云顶,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从1965年开建到1971年营业,整整6年云顶只有支出没有收入。

   在整个修建过程中,林梧桐特别重视对高原林木及环境的保护。因为对自然保护的杰出贡献,他被国际珍稀鸟类俱乐部聘为马来西亚的唯一会员。

   1969年3月31日,云顶第一间酒店正式奠基。这一天,马来西亚国父东姑给林梧桐带去了一个意外惊喜:政府将优先考虑让云顶开办赌场。

   于是林梧桐当即改变计划,把酒店房间数量从原定的38间加到200间,并亲自飞到澳门找到何鸿燊。得知林梧桐的来意后,何鸿燊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林梧桐当即明白了他的意思,自己连赌场执照都还未领到,哪有资格与他谈合作呢?

   回到吉隆坡的第二天,林梧桐向政府呈交了一份有关赌场准证的申请书。当天下午便传来喜讯,申请已获得批准。云顶成为马来西亚第一间、也是唯一的赌场执照拥有者。林梧桐因此被称为马来西亚“赌王”。

   何鸿燊再次见到林梧桐时,吃惊地说:“你是全世界取得赌场执照最快的人。”

   1971年,云顶有限公司在吉隆坡上市。1989年林梧桐又重组了业务,成立名胜世界有限公司,并于当年年底在吉隆坡挂牌上市。林梧桐曾说:“云顶集团是马来西亚人为之自豪的云巅天堂。” 他的确做到了。今天的云顶高原拥有超过1万间的客房,年均接待游人超过1200万。

   1997年,马来西亚政府颁给林梧桐“特别旅游奖”,表彰他为马来西亚旅游发展做出的贡献。

   商业帝国后继有人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云顶集团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1988年,林梧桐成立云顶杉源集团,进军造纸、发电及石油、天然气领域,并握有马来西亚多家著名电力公司的股权。同时,林梧桐的次子林国泰将家族业务推向海外。在林国泰的一手策划下,1993年以1.625亿美元的价格从一家瑞典企业手中买下了两艘豪华邮轮,成立了丽星邮轮有限公司。2000年底,丽星邮轮在香港上市,最高市值曾达29亿美金。更重要的是,林国泰的经营才华,让林梧桐有了后继有人的欣慰。

   1987年林梧桐成立家庭慈善基金——“林氏基金”,长期致力于教育、医药、残疾人等社会福利事业,被誉为“马来西亚最有爱心的富豪”。

   晚年的林梧桐,每每被问及如何看待一生的成功,他总是这样回答,“我感激上天的厚赐。”但是,也许他更应该感激的,是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坚韧与自强不息。

   (编辑:陶淘)

 
     ( 2007-11-16 第42期 )
回页首】【打印】【关闭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