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日报社 | 报刊简介
 
带玛德琳回家
本刊特约记者 罗 昶
     ( 2007-06-01 第十一期 ) 【字号 】【打印】【关闭

   金发,碧眼,天使般的笑脸,四岁的英国小女孩玛德琳·麦卡恩的照片被球星贝克汉姆高举着,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欧洲联盟杯赛场上,印有玛德琳照片的传单被散发给现场的6万名球迷……

   从5月3日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玛德琳的照片便出现在英国、葡萄牙等国无数电视、报纸的头条新闻里——因为,她神秘失踪了。她的命运牵动着欧洲乃至全球亿万人的心。这个5月,属于玛德琳和所有爱玛德琳的人们。

   “我要翻遍每一块石头”

   像所有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一样,麦卡恩夫妇本来普通而幸福。他们带着三个孩子——4岁的玛德琳和一对2岁的双胞胎,来到葡萄牙南部的阿尔加维海滨小城度假,享受着那里宜人的地中海气候。然而5月3日晚上,玛德琳·麦卡恩的失踪,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

   当天晚上,麦卡恩夫妇安顿好3个熟睡的孩子后外出就餐。吃饭的餐厅距离他们所住的度假公寓只有几十米。夫妇俩每隔半小时就轮流回公寓查看孩子们的状况。晚上10点,当母亲凯特·麦卡恩再次回到公寓时,发现双胞胎儿女仍在酣睡,小玛德琳却不见了,公寓房间的门窗都被打开。惊慌失措的麦卡恩夫妇找遍了公寓仍一无所获。当地警方勘测现场后推断——小玛德琳被绑架了!

   这件事迅速在英国国内引起关注。几天里,寻找玛德琳的消息铺天盖地。葡萄牙当地商店、酒吧、咖啡馆和路灯柱上都张贴了寻找玛德琳的海报。玛德琳的父亲格里·麦卡恩说:“我们竭尽全力协助警方调查,为寻找女儿,我们要把每一块石头翻过来。”

   警方对事发地点以及周边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反复搜查,但截至发稿时还没有发现有关玛德琳行踪的任何消息。

   “玛德琳5月”感应全球

   麦卡恩夫妇的悲伤和痛苦被呈现在各大媒体上,心碎的他们引起了社会的同情,人们纷纷伸出援手。

   一位英国商人愿意悬赏100万英镑,奖励提供女孩线索的人。英国《世界新闻报》推出的赏金总额达150万英镑。小说《哈里·波特》的作者罗琳也捐出赏金。截至发稿时,赏金总数已达260万英镑。志愿者为寻找马德琳设立了专门网站,到5月21日,这个名叫“带玛德琳回家”的网站已经有超过1.15亿次的访问量。

   玛德琳的父母都是忠实的英超埃弗顿队球迷,失踪前的玛德琳身穿埃弗顿队服。在绝望中,麦卡恩夫妇想到了通过球星的影响力来寻找女儿。埃弗顿俱乐部老板比尔·肯怀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这位可爱的小球迷,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做些什么。”

   在英超最后一轮和切尔西队的比赛前,埃弗顿队员身着印有玛德琳照片的白色T恤走进了球场。这是任何一个小球迷都不曾得到过的特殊待遇。与此同时,切尔西球迷也打出了“希望我们的马蒂(马德琳的昵称)安全回家”的巨大横幅,场面令人动容。

   玛德琳的父母还想到了影响力巨大的贝克汉姆。英国媒体马上联系到了小贝,他爽快地答应了女孩父母的请求。“我希望全世界每一位善良的人行动起来,尽一切努力找到她!”贝克汉姆举着玛德琳的照片在电视上说。

   5月12日玛德琳4岁生日这一天,印有玛德琳照片的传单被散发给观看欧洲联盟杯比赛的6万名球迷。有望成为英国新任首相的财政大臣戈登·布朗,也在12日会见了小玛德琳的亲属,表示要为他们提供帮助。

   聚光灯正在暗下去

   一个失踪的小女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激起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这是非常少有的。英国失踪人口救助中心主管保尔·图尔希说:“在玛德琳失踪前,我接到过450起儿童失踪报告,但我从没有见过如此有影响力的失踪事件,它的社会效应是全球化的……我多么希望每一名失踪儿童都能得到玛德琳的待遇。”而给予玛德琳这种特殊待遇的,正是广泛报道这次事件的众多媒体。

   某种程度上,寻找玛德琳的行动已经成了一场由媒体主导和推动的“媒介事件”。在传播学学者眼中,媒介事件具有很强的社会整合功能:“这些报道以激动人心的集体方式整合了社会,并重新唤起人们对社会与合法权威的忠诚。”但学者们的观点显然过于乐观,媒体在营造 “媒介事件”时,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评论家彼得·威尔比在《卫报》上发表文章,反思媒体对玛德琳表现出的特殊兴趣。他引用了英国首都警察局官员的观点:将媒体这些铺天盖地的感人报道与对黑人小孩在国内城市走失的简略报道进行比较,就可以从中发现潜意识上的种族偏见。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失踪的孩子金发碧眼、衣着光鲜,报道规格的确会被提高很多。而且,麦卡恩夫妇都是医生,是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家长形象,不幸一般很少发生在这样的家庭。在威尔比看来,一些媒体报道正是从这是个“很好的故事题材”出发的。

   “门开着,床上却是空的——玛德琳不见了”、“两个人的晚餐……然后就是父母亲噩梦的开始”,英国一些主流媒体用了类似这样的大标题。这当中的情节比电影剧本还要震撼,当它实实在在发生在生活中时,就显得更加吸引人。

   然而媒体的热情毕竟有限。在5月22日英国天空电视台的报道中,已经注意到聚光灯正在暗淡下去:“凯特·麦卡恩刚带着他们的双胞胎孩子到街上散步。过去两周多时间里,她的每一个举动都会被围绕在她身边的上百名摄影师记录下来。然而这一次,只有一个摄影师在拍摄她。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媒体开始考虑也许是离开的时候了。”聚集在那个葡萄牙小城的各路记者,现在也很少接到编辑们的催稿电话了。

   麦卡恩夫妇还是对媒体保持着耐心,他们需要通过媒体,让更多的人认识玛德琳,帮助寻找玛德琳。每一个仍在守候的记者都希望最终能报道一个大团圆结局,但如果这个故事在近期还没有结果,麦卡恩家门前就再也不会有记者安营扎寨了。而那时,他们就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让人们不要忘记这件事。

   媒体不是救世主

   因此,对于麦卡恩夫妇可能将面对的“持久战”来说,媒体并不是救世主。有效的社会服务救助组织,快捷的失踪儿童信息公开和预警机制,对全社会进行动员的长期合理规划,这些才是让更多的失踪儿童与家人团聚的切实保证。

   因此,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儿童失踪案的动员机制,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的“安珀预警”系统:一旦警方确认儿童失踪,将会发出一系列信息,通过电台、电视、广告牌甚至彩票销售点迅速传播,最大限度地请求公众合作。

   各种高科技、低成本的方式也被运用到寻找失踪儿童的行动中。韩国警察厅就与国内SK电信公司合作,将长期失踪的儿童信息及照片,发送给手机用户,寻求帮助。在中国,今年3月,也有志愿者们尝试将走失儿童的信息印在扑克上向市民免费发放。

   回顾玛德琳失踪事件,给我们提出了更多维度的思索。比如,从社会救助的角度看,这样一次媒介集体行为所带来的爆发式社会效应,是否会对更持久的儿童救助造成竭泽而渔的损害呢?这些,都是小玛德琳在这个5月带给世界的思考。

   现在,我们仍然需要做的还有祈祷,祈祷玛德琳的笑脸能再次绽放在父母的怀抱中。

 
     ( 2007-06-01 第十一期 )
回页首】【打印】【关闭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