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导演吴子牛 拍戏时每天都“叫魂” |
本刊记者 肖莹 |
( 2007-02-16 第四期 )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
2007年2月5日,《贞观长歌》的导演吴子牛忙得不亦乐乎。记者如约来到他的办公室时,看到他一边接电话和外地记者讨论正在热播的《贞观长歌》,一边接待慕名而来、邀他担当另一部古装剧导演的制作人。“怎么请我拍的全都是古装戏呢?”虽是与记者初次见面,吴子牛仍像向老朋友诉苦一样嘟哝着,毫不掩饰内心的困惑。“有什么轻松点的现代戏也让我潇洒一把。”他撇了撇标志性的八字胡。这显然是句玩笑话,接下来的采访让记者意识到,虽然不能说只有吴子牛能拍出《贞观长歌》,却可以肯定——只有他能拍出这种风格。 为求真实,损失10余万 吴子牛说,如今,每年送到他手上的剧本有10来部,而且百分之百都是古装戏。越干越觉得自己的担子很重:不能让年轻人误读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哲学思想和历史。于是,在《天下粮仓》、《独行侍卫》、《汗血宝马》中,都体现了他的导演思路。 《贞观长歌》是吴子牛接拍的第四部电视剧。这次也是制作方主动找上门来。一看到本子,他立刻要求和作者面谈。“这个本子写得太震撼了!我特别喜欢!”“怎么个喜欢法?”记者问。吴子牛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语气急促起来:“方方面面!历史感、人物塑造、戏剧设计、结构、台词??惊心动魄,而且情节推动快,事件高潮迭起。”很显然,直到现在,那个剧本还在“折磨”他。 2005年1月2日,电视剧《贞观长歌》在浙江横店开拍。可天公不作美,刚一开机,剧组就遇上当地百年不遇的大雪,“接连下了8场雪,积雪有一尺厚!”吴子牛用手比划着。整整1个月,剧组只能“坚守”在景棚里,集中拍摄大殿、东宫的戏。 这一忙就是几个通宵。几天下来,大家的精力明显不济。吴子牛也开始产生了错觉。“人一困就精神恍惚。现场所有人穿的都是戏装,连坐在那里打瞌睡的群众演员也都穿着唐装。他们在我眼前晃来晃去,说着戏里的台词。再加上我们在现场叫谁,一般都直呼他(她)在戏里的名字……我总是觉得自己就是唐朝人……每当关机,我都会跑到门口,猛喊一声‘吴子牛’,要叫醒自己,告诉自己现在已不是唐朝。那种瞬间的感觉,很有意思!”吴子牛眯起双眼,沉浸在时空交错的美妙感觉中。 不误导年轻人,就得“谨遵史实”。为做到这一点,拍摄《贞观长歌》时,吴子牛聘请唐史学会的会长与副会长作为文学策划顾问,甚至还请了一名专家全程跟随剧组。一次,为了拍摄李世民偷偷出宫的戏,剧组花1万元钱请来大量的群众演员,扮演宫女、太监和卫士,还配备了马车、各种碾子、旗帐等道具,甚至还租了一匹马拉车。万事俱备,开拍!可拍完后,那位专家找到他:“导演,今天这场戏拍得有点问题。皇上出宫,都应该是四乘。”吴子牛一听,急忙解释说,自己在拍的时候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在拍摄角度上作了处理。他向专家许诺,剪辑的时候,绝不让马出现。可那位专家思索了片刻,还是坚持说:“可以的话,最好还是重拍。” “既然用了专家,就要认真对待。”第二天,吴子牛花了半天时间重拍,重新投入1万多元钱,找来群众演员,并重新布置了道具。为此,300多人的剧组停工半天,损失10万余元。 2005年5月,内蒙古坝上,吴子牛终于完成了整部戏的拍摄工作,班师回京。在后期制作时,吴子牛的压力也未减轻。每一个镜头、每一场戏,都要经过多位专家的“严格把关”。而这样做的结果是,《贞观长歌》创造了一个纪录:82集的戏,只剪去了16秒,成为目前为止在审查过程中删得最少的剧集。 歪打正着闯入影视圈 为什么是吴子牛来导演《贞观长歌》?得从他这个人说起。 1977年,国家高考制度恢复。此时,25岁的吴子牛已是四川乐山地区文工团话剧队的“老职工”了。这个文学青年压抑十多年的热情迸发了——他要考大学。可就在高考日期临近之时,吴子牛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一次酒后冲动,和人打架斗殴,被取消了高考资格。正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好朋友带来消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和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都在招生。 在中央戏剧学院设在成都的考点,吴子牛顺利通过了全部三轮考试。但由于年龄远远超过“不得高于22岁”的规定,他只好马不停蹄地赶往西安,报考电影学院。考试结束的那天,考生和负责招考的老师聚在一起。其他考生都争先恐后地想给老师留下印象,不爱说话的吴子牛却躲到了人群后边。谁料,老师径直朝他走来,说希望能在北京再见。“事后,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这是不是说明我‘有戏’?后来,我果然被录取了。” 大学校园里,吴子牛如饥似渴地学习。“但那时,能找到的历史书只有一部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他说,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认识到民族历史的珍贵,也让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像我这样,对祖国的历史知道得这么晚。 毕业分配时,别人为留京指标争得头破血流,吴子牛却去了潇湘电影制片厂,开始职业电影导演生涯。《喋血黑谷》、《晚钟》、《南京大屠杀》……几部片子下来,他已然成了“大导演”,影片中深沉的“使命感”也被人们记住了。 2000年末,正在深圳公干的吴子牛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的一位负责人在电话那头急促地问:“现在接活没有?”得知已有3部片子在等着吴子牛,对方叮嘱:“别急着签。我这里有个戏,不过是个电视剧。等你回来后,先给你看看剧本,如果觉得不好,你再和别人签。” 除夕的晚上,吴子牛收到了电视剧《天下粮仓》的剧本。从除夕晚上开始,整整3天半,他完全沉浸在剧本设定的情节中。初三下午,合上剧本,他拨通了中央电视台的电话…… “骨子里绝对是写实的” 与《天下粮仓》的“无争议”相比,《贞观长歌》在播出不到10天的时间里,就受到了许多质疑。这与吴子牛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的一句话有关:“谁要想在《贞观长歌》的史实上挑刺,那就是鸡蛋碰石头!”一些观众被他的话激怒了,于是,“刺”越挑越多。 记者:有人说,《贞观长歌》剧情的虚构成分太多,不能称为“历史正剧”。 吴子牛:能否称为“历史正剧”,和剧集虚构成分的多少无关。郭沫若那么浪漫地写历史,谁能否认他是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是我们和历史学家商议后拿出的定位。我拍《贞观长歌》,并没有违背“贞观”这段历史最重要的几点东西,比如便桥六骑、治国后大兴科举、扶持农桑……这就是正剧的架构。 女主角安康公主,在史料中的确只有一句记载。但因为唐朝著名的高阳公主身上有些不积极的因素,我们很难将她纳入描写的范畴。但是,剧中又必须有这样一个女儿的角色,才能凸显李世民人性的一面……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部戏的风格,我觉得是:用写意的、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包装写实,但骨子里绝对是写实的! 记者:有人批评剧中演员的年龄与历史事实不符。 吴子牛:唐国强(在《贞观长歌》中饰演唐太宗)多次出演毛泽东,长征时期、延安时期、建国后??他的年龄跟任何阶段的毛泽东都不相符,但是没人质疑他的表演;他是扮演过毛泽东的众多演员中,与毛泽东长得最不像的,却最为大家认可。真实与不真实,是辩证的。一个年轻演员能演好四五十岁、深谋远虑的唐太宗吗? 记者:你想通过《贞观长歌》表达什么? 吴子牛:《贞观长歌》阐释的这段历史,显然能最大程度地迎合富强、壮大起来的中国人内心强烈的盛世心态,唤回中国人的自信,以及对民族辉煌历史的自豪感。
|
( 2007-02-16 第四期 ) |
【回页首】【打印】【关闭】 |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