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皇帝办公和举行典礼的地方。内廷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后三宫在前三殿的后边,也位于中轴线上,是内廷中心建筑,南北长约220米,东西宽约120米,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房屋420余间。
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后因数次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自清朝雍正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乾清宫的宝座上方,高悬顺治御笔“正大光明”匾。雍正以后,这块匾成为放置“建储密匣”之处。将皇帝选定的皇位继承人名封存在匣内,置于此匾后,皇帝死后再取出,宣布继位者。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的中间,取《易经》中乾坤交泰之意。这里不仅是皇后在节庆时接受礼贺的地方,也是清代象征皇权的25方宝玺贮存之地。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也曾立于此殿。
坤宁宫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成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
除了“三宫”,还有“六院”。在故宫三大殿和后三宫的两侧,东西各有六个院落,也称东西“六宫”。其中“东路六宫”是: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和永和宫;“西路六宫”是: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和重华宫。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东六院”和“西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