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时有个小镇,镇上有个奇人,名为尤三。这尤三本是个破落户,却不知从哪儿得来个点子,在镇中最热闹的街市上开了一家铺子,名曰“后顾无忧阁”。招牌高高挂起,楹联上书:“为君解千愁,后顾再无忧。”瞧这架势,似要做一番大事业。
尤三在阁中摆了一张八仙桌,自己稳坐其中,旁边站着个小厮,名叫阿福。这一日,镇上来了个穷书生,名叫方子。方子屡试不第,又逢家中变故,父母病重,娘子也因此常与他争吵,可谓满心忧愁。他听闻“后顾无忧阁”之名,便前来一试。
尤三见方子前来,上下打量一番,捻须笑道:“书生,你有何忧?”方子将自己的苦水一股脑儿倒了出来。尤三听后,眼珠一转,说道:“这有何难,我有一妙计。你且回去,告知娘子,就说你已得仙人指点,此次科考必中,让她安心等待荣华富贵。”方子半信半疑,但病急乱投医,便照做了。那娘子本就心急如焚,听了方子这话,只当他是失心疯了,拿起扫帚就追着他打,边打边骂:“你这痴人,白日做梦,还不快去想法子挣钱。”方子狼狈地跑回“后顾无忧阁”,尤三却责怪他:“定是你说得不够真诚,才让娘子不信。”方子气得差点昏厥。
没过几日,镇上来了个老渔夫,老渔夫的儿子被征兵,老两口因担心儿子的安危,整日以泪洗面。听闻尤三能解后顾之忧,便来找他。尤三沉思片刻,对老渔夫说:“你且在镇中四处散播,说你儿子有神明庇佑,定能平安归来。”老渔夫依言而行。可不知怎的,这话传到了征兵官的耳中。征兵官以老渔夫一家妖言惑众为由,要对他们加以惩处。老渔夫赶忙又来找尤三,尤三却早已躲了起来。
再说镇上有个富户赵老爷,他虽家财万贯,却有个不成器的儿子。这位少爷整日无所事事,在镇上斗鸡走狗。赵老爷听闻尤三之名,带着儿子前来。尤三见了,对赵老爷说:“老爷,你只需给少爷万贯家财,让他外出闯荡,定能有所作为。”赵老爷听信了这番话,给了儿子一笔巨款。这少爷得了钱,如脱缰之马,不出数月,便将钱财挥霍一空,还欠下了巨额赌债。债主追上门来,赵老爷这才悔不当初。他气冲冲地来到“后顾无忧阁”找尤三算账,却发现那铺子早已人去楼空。
原来,尤三见事情越闹越大,怕惹上麻烦,带着小厮阿福卷铺盖跑了。他们跑到了另一个镇子,尤三又想开一间新的铺子。阿福忍不住说道:“老爷,我们这样做不是坑人吗?哪能真的给人解决后顾之忧啊。”尤三却不以为然,说:“哼,他们都是些愚人,我不过是给他们出出主意,成与不成可怪不得我。”
可这新镇子上的人也不是好糊弄的。有个寡妇来求尤三,哭诉自己被婆家欺负,田地也被夺走。尤三胡乱说道:“你去县衙门口哭闹,定能讨回公道。”寡妇不知其中的利害,跑去县衙哭闹,结果被当作扰乱公堂,打了板子。这下可好,新镇子上的人也知道尤三是个骗子,对他嗤之以鼻。
尤三在这世间游荡,妄图以歪点子解决他人之忧,却不知自己才是制造忧愁的源头。他的“后顾无忧阁”就像一场闹剧,在各个镇子上留下了一串串荒唐的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也在经历了这些波折后,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哪有什么无忧之法,人生怎会后顾无忧?轻信江湖骗子的鬼话,只会让自己的忧愁更多,那才真真是忧愁不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