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众生相

讽刺与幽默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

文/友多闻图/马宏亮 《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11月29日   第 11 版)

  我最早知道《文心雕龙》,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我发现了一本书,名为《文心雕龙》,作者是刘勰。但对于“勰”字,我最初并不认识,误以为是“刘sāi(腮)”。后来查字典,才得知这个字读“xié”。书名也让我感到奇怪,“文心”并非木头,如何能“雕龙”?多年后,我才明白,“文心”指的是写作时的用心,“雕龙”则是比喻做文章要像雕镂龙纹一般精益求精。

  

  《文心雕龙》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更是中国古代文学智慧的结晶。它集批评、鉴赏、创作于一身,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刘勰是南朝时期梁国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原籍山东莒县。他自幼丧父丧母,家境贫寒,未曾娶妻。通过努力学习,他进入官场,曾担任太末县令、东宫通事舍人和步兵校尉等职务。32岁时,他辞官隐居寺院,专心撰写《文心雕龙》。此书虽仅3万字,但他深思熟虑,精雕细琢,历时5年才完成。此后,刘勰出家为僧,享年约67岁。

  

  刘勰写书和出家的地方是定林寺,位于今天的南京市江宁区方山。这座寺庙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南朝佛教禅宗圣地,也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曾在此录制《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介绍刘勰和《文心雕龙》。一座古刹,历经千年重现;一部典籍,让古今“文心”相通。因此有人说,这里沉淀的不仅是一座古迹,更是一脉文思。“文心”之根,“雕龙”之处,纵览古今,历久弥新。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分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四个部分。总论5篇,明确提出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文体论20篇,阐释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创作论19篇,论述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批评论5篇,论述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品评历代作家的才能与贡献。最后一篇“序志”,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和原则。

  

  作为一部体大思精之作,《文心雕龙》既总结了先秦以来文学创作的经验,又继承和发扬了前人文学理论的丰富遗产。在文学的各个方面,它都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文心雕龙》中的许多独到见解和精辟论述,都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宝典,如“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繁采寡情,味之必厌”“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等。鲁迅认为,刘勰的《文心雕龙》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