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一段短视频中,饭馆内展开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女服务员:您要饭吗?
食客:我不要饭,来一碗拉面就行。
女服务员:您吃大份吗?
食客:我不吃大粪……来小份儿就行了。
女服务员:今天店里搞活动,加一块钱配可乐。您配吗?
食客:我不配——你赶紧把拉面上来就行了。
女服务员:拉面来了,这是刚拉的,您趁热吃吧!
食客:刚拉的?你把我整得都没有食欲了,你给我打包吧。
女服务员:拉面打包了。您还装什么?
食客:我装什么?我什么也不装!(愤而离去)
女服务员:先生,您一路走好!短短的对话中,有六个笑点,前面两个,就是谐音梗。女服务员是想知道食客是不是要吃米饭(还有面食可选择),有时候食客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服务员也会这样问问,以便及时上饭。而“要饭”一词,在中老年人的心头,是个很沉重的概念。饥荒岁月,大人小孩流浪在外,为了活命,走街串巷,讨一口吃的,这才是“要饭”的本义,也就是当“叫花子”。问客人是不是“要饭”,是很失礼的。“吃大份”和“吃小份”,在北京,因为都有儿化韵,所以产生不了误会,但对于多数不使用儿化韵的地方,“吃大份”和“吃大粪”区别就不是很大了(重音其实有点不同)。“您配吗”和“您还装什么”,也应该属于同音梗。服务员的意思是“搭配(可乐)”,但一旦组成了“你配吗”的句式,挑衅气氛马上呼之欲出。下面的“装”,大概是想问问,用不用把餐具(筷子之类)装进去。可是,一旦组成了“你还装什么”,意思就全变了。拉面是“刚拉的”,需要“趁热吃”,本来是没有毛病的。但是人们更经常面临的“刚拉的”语境,并不是说拉面。这个强烈不和谐的,甚至令人恶心的联想,是尴尬的,可笑的。送客人的时候,多半是说“慢走”,而“一路走好”则是对往生者的祝福。
一个段子,笑点多是个优点,但并非越多越好。如果铺排不自然,人工痕迹太重,效果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上面的段子,至少“你配吗”和“一路走好”两处,稍显牵强,可以删去。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容易引起生理不适的段子,尽管效果有时候很强烈,但要慎用,尤其是吃饭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要拿出来。否则,可能触犯众怒,得不偿失。
有一个比较经典的谐音梗,因为同音词引发了误会,后果很严重:
办公室里,有一个大玻璃鱼缸。小李没有养鱼,养了一些虾。虾这个东西,熟了是红的,生活在水里的活虾,颜色近乎透明,不细看,就找不到。
一次,处长踱进小李的办公室,在大鱼缸前面停下来,只见到几丛水草和一些小石子儿,便问道:“小李,你这么大一个鱼缸,怎么什么也没养啊?”
小李赶忙站起来,答道:“领导,虾呀——我养了啊,领导,虾啊!”
处长脸色登时就不好看了,他讪讪地走了出去。小李也察觉到大事不好,他急于挽回事态,一直追出去,连连高喊道:“领导,真是虾啊!您看,虾啊——”
上面的例子,是同音词引起误会或者误解的。在幽默的升格型操作中,利用同音或者谐音来制造谐趣,在历代文人笑话中,随处可见。
清代两个重臣纪晓岚、和珅经常在一起活动,他们之间开玩笑的段子,常有流传。当时,纪晓岚的官职是侍郎,而和珅是尚书。有一次两个人同席,和珅见一只狗在桌子下面啃骨头,便假装不认识,问道:“是狼是狗?”纪晓岚知道他来者不善,便立即回道:“垂尾是狼,上竖是狗。”和珅想说“侍郎是狗”,纪晓岚则指出,“尚书才是狗”。
清代智辩家纪晓岚与和珅,因为身份和智力相仿,所谓棋逢对手,两个人玩智力游戏的段子就比较多。这些段子,到底是他们之间真实发生的故事,还是后来人编造加在他们身上,已经无从考证。窃以为,多半还是后来好事者强加给他们的吧。不过,对于研究幽默而言,这些并不要紧。作为幽默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世人编段子,让许多幽默家“坐享其成”的例子,不胜枚举。纪晓岚、苏轼等文人,段子很多。阿凡提等虚构的智慧象征人物,段子就更多。因为参与创作者太多,段子质量难免良莠不齐,使用的时候,必须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