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讽刺与幽默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12345不是用来许愿的

文/高自发 《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07月19日   第 01 版)

  热线岂能随意拨
  画/张叶

  “有困难,找政府。”这不仅是百姓口口相传的口头禅,更是多年来干群“鱼水情”的生动写照。“12345”作为好使、管用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已成为民众心中闪亮的“灯塔”。

  

  然而,随着热线越打越热,奇葩诉求也越来越多。这不,最近内蒙古包头市的一则新闻就令人费解——有市民竟致电“12345”,要求重新组织高考,理由是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心情郁闷。此外,还有要求“12345”帮查配偶工资单的,给子女找对象的,咨询某商品价格的……不一而足。据报道,仅包头一地,“12345”热线每天接到的不在受理范围内的诉求占比就高达20%,难怪有媒体质疑“12345咋成了许愿池”?

  

  “12345”热线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百姓诉求的“传声筒”,更是解决问题的“加速器”。无论是政策咨询,还是反映问题,或是寻求帮助,只要拨打“12345”,总能得到及时响应和妥善处理。无论是“凡事有回响”提供的情绪价值,还是帮人“实现愿望”的办事能力,都远超往许愿池中投硬币“买”来的些许安慰。

  

  也恰恰是因为打“12345”热线如此有效,我们才应该更加珍惜这一宝贵的平台,与110、119、120等关乎我们生命安全的电话一样,“12345”热线也不要任意拨打,过度使用。每一次拨通“12345”,既是对政府工作的信任,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一次使用,应理性表达诉求。比如在心理和情绪层面,拨打更加专业、对口的咨询热线,就比拨打“12345”宣泄更能收获切实的纾解和安慰。

  

  解决热线电话被滥用的问题,各部门也可以采取许多预防性的应对方法。比如,定期集纳不在受理范围的实例,形成一系列“非服务范围清单”,予以适当的公布,让民众明白哪些事“我”能办,哪些问题得找“别人”去办。再通过媒体宣传、社区讲座等形式,增强公众对热线功能的认识,引导民众合理使用各类热线资源。同时深度普法,让民众懂得,这些救人于水火的紧急热线不能恶意拨打,否则就可能违法。

  

  热线电话既不是许愿池,也不是神灯。纵观传说中的种种法器,没有哪一种是万能的,一条服务热线当然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每一次合理使用便民服务热线,就是在把握自己的问题及时解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