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讽刺与幽默 2024年07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脸不能偷,更不能卖!

文/周明华 《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07月12日   第 01 版)

  脸皮生意藏危机
  画/谭希光

  近日,一男子戴上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老人潜入上海4户居民家中,共偷盗10多万元财物。警方提醒,戴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作案新手法,并形成产业链,引发人身财产安全隐患。

  

  调查发现,相关平台已经在公开售卖此类产品,款式多样。根据逼真程度和材质,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面具的原型来源于“明星富矿”,包含一线、二线明星,几乎能以假乱真。无论你想仿真谁,只需提供对应的照片或相应的尺寸即可。至于个人信息、肖像权、人格权的保护或产品用途等,商家压根儿不顾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演进,“人脸”除了外部表征之外,其内部性质正在悄然改变。因为每个人的面部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指纹一样,可以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这种唯一性使得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人脸不再只是一个人的外象、符号,还是个人的生物资产,岂容不法商人随意窃用?

  

  此类商业化“私人定制”的“变脸”行为,本质上是为了逃避,是为了“不想让人知道我是谁”,或是想“让人误以为我是谁”,从而扰乱公众视线、误导公众,并赚取非法利益。这突破了保护隐私安全的最后防线。如果自己的脸被人随意侵权采集、贩卖乃至非法盗用,进而被犯罪分子用于违法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技术应该用来造福人,而不是助人为“恶”。遏制这种非法窃取公民“生物资产”的所谓“技术行为”,是有法可依的。保护个人生物信息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等都有相关规定。无论是肆意“变脸”者,还是帮助生产制作面具的上下游厂商,一旦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必须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

  

  为此,首先应从源头上提升监管力度,硅胶面具生产厂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明确产品的合法用途,并在显著位置标注警示信息;再者,应将销售渠道纳入监管范围,禁止向无合法用途的个人或组织销售硅胶人脸面具,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还应建立全面的追溯机制、加大普法力度等。只有这样,我们的“脸”才能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