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学·经典

讽刺与幽默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琼花其实很冤

文林永芳 图肖文津 《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06月14日   第 13 版)

  正如孩子不是一天之间长成大人,植物的“血管”(维管束)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发达的。大约4亿年前,维管束最初出现时,结构非常简单,“就像捆成一团的吸管,穿梭其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只能直上直下,沿着固定的路线前往目的地”。然而,如今的它们,早已不像祖先那样简单,而是彼此交错成复杂的立体网格,显微镜下令人眼花缭乱。

  

  同样,作为华中、华东南大地的“经脉”,乃至古代中国的“循环系统”,大运河也并非一次性建成的,更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长、这么庞杂。在大运河诞生、成长、成熟的几千年漫长过程中,如果说吴王夫差挖了第一铲土,那么,此后历朝历代的人民都为大运河的开掘、疏浚、贯通,前赴后继。

  

  事实上,中国大运河由通济渠段、卫河(永济渠)段、淮扬运河段、江南运河段等10个河段组成。各段河道分段凿成,始建于不同年代、位于不同地区、由不同人物推动,上演着各自不同的盛衰兴替、离合悲欢。无怪乎业内称中国大运河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时空体系”。

  

  若不信,请看——淮扬运河的前身是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浙东运河始于春秋越国的山阴水道;通济渠的一些段落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魏国的鸿沟水系;江南运河大概在战国末至秦朝开始初现雏形;南运河、卫河则以东汉末年曹操所开白沟、平虏渠、利漕渠等区间运河为基础而形成……后来,隋唐时期在多条区域运河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施工,将它们连通起来,完成了第一次南北大贯通,隋唐大运河随之闪亮登场。

  

  到了元初,在忽必烈的支持下,郭守敬主持实施,大运河实现了第二次南北大贯通。明清两代,又进行了多次疏浚与修缮。

  

  简而言之,中国大运河并非一次建成,而是历经一个个朝代、一代代帝王,不断接力,才连成一体。

  

  小说的传播力是很可怕的,特别是跨越时空的畅销小说如《隋唐演义》《说唐》等,其影响力远超正史。只因书中说隋炀帝三下扬州是为了看琼花,后人便深信不疑。可实际上,隋朝时并无琼花。此说法偏离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但广为流传,就像把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这事儿怪到六小龄童头上一样。琼花比窦娥还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