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讽刺与幽默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分不怕低,会“闹”就行?

文/赵志疆 《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05月24日   第 01 版)

  不管几岁,胡闹“万岁”?
  画/邵丹

  学生的考试成绩岂能随便改?近日,西安科技大学“改成绩事件”备受关注。

  

  该校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某老师向媒体反映:自己所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一名成绩不合格学生的家长要求修改成绩,理由是这会“影响孩子前途”“造成污点”。为此,该家长多次出言威胁。

  

  作为家长,既然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那就应该督促孩子好好学习。但是,这个家长却把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化作迁怒于人的满腔怨气,将矛头对准了孩子的老师。不可思议的是,该老师此后连续接到学院教务人员和学院领导的电话和微信,要求为这名同学修改成绩。据其他同学透露,考试难易适中,考前认真复习大多可通过。学生自己不努力,以至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各方却联合起来向老师施压,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此后,学院组织了补考,涉事学生也顺利通过了考试。没想到,新的问题再次出现:同样是担心影响学业,另一个补考仍未通过的学生,竟然以“跳楼”相威胁,要求修改成绩。最终,这个学生也如愿拿到了60分。真是不怕分低,会闹就行。

  

  此事引发舆论关注之后,该学院工作人员表示,“改成绩”是为“救”学生,因为涉事学生是班长,且已经考取本校研究生,不想因为补考未过影响继续求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事件也是一次“考试”,而涉事学院的成绩显然不及格。本应教书育人的该学院连“严是爱,松是害”这样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救”得了一时,如何“救”得了一世?拿考试当儿戏,不仅误人子弟,而且贻害无穷——如果“神通广大”者闹权力,“剑走偏锋”者闹自残,考试制度的严肃性何以体现?

  

  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人将“闹”当成屡试不爽的法宝,关键就在于,有时候确实能“闹”到好处、“闹”来实惠、“闹”出旁人意想不到的结果。面对闹事者,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看似“快刀斩乱麻”,实则往往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泥潭。只要有人因“闹”获益,难免会有人“依葫芦画瓢”,于是,麻烦越闹越多、矛盾越闹越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刚性的规矩成为任人揉搓的“橡皮泥”,不仅不能摆脱麻烦,而且会制造更多麻烦。

  

  规矩是不应被肆意践踏的“高压线”,也是抵御各种闹事者的“防火墙”——守住规矩,就守住了原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