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众生相

讽刺与幽默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处长的皮带断了

——大人物的小尴尬

文/瓜田 图/王成喜 《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05月17日   第 11 版)

  话说上世纪80年代末一个盛夏的上午,一位南方男子在北京打了一个大喷嚏。这喷嚏,引出了一段故事。

  

  打喷嚏者何人?乃南方某省的柴处长是也。这一日,柴处长跟两位同事到北京出差。北京的空调太厉害,柴处长有点凉意,就打了个大喷嚏。阿嚏一声,裤子就挂不住了。他赶紧躲进卧室。原来,裤带是假货,绷断了。两位女同事得知处长并非闹肚子,转忧为喜,忍不住掩口大笑。

  

  不久,北京的朱局长到南方视察,听闻此事,乐不可支,并将这乐子分享给全国的朋友。柴处长悲哀地发现,各省流传的故事已经严重走样:绷断裤带的,明明是喷嚏,朱局长却说成是一个屁。

  

  柴处长苦苦央求朱局长,搞个更正,以挽回影响。屁也太不雅了。朱局长却说:更正什么?从上面出来,还是从下面出来,不都是这股气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大人物出了点洋相,就格外搞笑,逗乐。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心理学了。同样是踩到一块西瓜皮摔倒了:一个捡破烂的老太太,会引来众人的同情;而一个浓妆艳抹、矫揉造作的女郎,则会惹来众人的哄笑。人们的心理,大都是同情弱者的。再往深处说一句,如果这女郎摔得很重,骨折了,需要救助,这时候就不能有笑声了。

  

  人们对大人物,心理很复杂,觉得他们很神秘,高不可攀,所以一旦大人物出了点岔子,就有点开心,甚至是小小的幸灾乐祸。哈,你们也有尴尬出丑的时候!你跟我也差不多嘛!心理上于是找到一点平衡。人们对当红明星的想法,也是相近的。你不是粉丝成千上万吗?你不是日进斗金吗?你不是常常霸占荧屏不离开吗?好,你也有今天!我得好好乐一乐。

  

  至于大人物、大明星自己,要理解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你们每天风风光光的,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如果出点小岔子,让普通人也找到一点乐趣,搞搞心理平衡,善莫大焉。有些大人物、大明星,深谙其中的奥妙,他们会故意卖个破绽,或者搞点自嘲、自黑,甚至装怂、卖惨,刻意拉近跟普通人的距离。这种示弱之举,并不丢份儿,反倒会赢得大众的喜爱。有人不明个中奥妙,出点儿糗事,还藏着、掖着,坚持“端着”,坚持“装”到底,这就费力不讨好了。

  

  喷嚏绷断皮带的笑话之所以成功,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在“不雅和不洁”的区域里打了一个“擦边球”。柴处长如果断的不是裤带,而是眼镜腿,就不可笑了。皮带位于敏感部位边缘,使得故事更具幽默感。特别是当有异性在场时,这种效果就翻倍了。

  

  这个笑话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朱局长的后期加工,还有他的“顽固不化”。从幽默的角度论,屁的效果比喷嚏要强烈得多。朱局长先是“篡改”皮带故事的重要情节,后又十分顽皮,拒不更正,都很有趣。于是,这两个大人物,合演了一出好戏码。

  

  然而,大人物对自己的糗事,态度也不一样。如果是深受群众爱戴的领导干部,他的政绩突出,内心强大,不怕别人笑话他。你找他点小岔子、小尴尬,逗人一乐,不伤大雅,反而密切了干群关系,是件好事。

  

  反之,一个人若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原本就自信不足,时刻疑心人们小瞧他。你跟他开玩笑,他很可能就认为是挑衅了。幽默是一种互动的艺术,要求双方都有足够的幽默感才能产生最佳效果。有的人不懂幽默为何物,跟他搞幽默,无疑是在爆竹厂玩火。

  

  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幽默的态度也不同。有的国家的大人物,能够接受大庭广众场合的嘲笑,毫不在意。还见过大人物眼看着人家把他做成橡皮人,供大家击打取笑的,而有人则视此为严重的侮辱。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至关重要。看不到这些差别,率尔操觚,难免致祸。

  

  有人会问:你拿一个处长说事,处长算大人物吗?问得好。我说的这故事,是真事儿,人物也真的不是处长或者局长。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和人物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传达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幽默感和大人物出糗带给人们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