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众生相

讽刺与幽默 2024年02月09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优秀传统文化“正青春”

●韩晓艳 《 讽刺与幽默 》( 2024年02月09日   第 11 版)

  流传千年的诗篇,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跨越时空的经典,仍能成为新时代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青春”。

  

  在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中,即将从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的战乱中的学子们,在闻一多教授的“最后一课”上,听到了这样的教诲:“到了昆明,我要给你们讲《诗经》、《楚辞》、‘庄子’、‘屈原’……我要让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最辉煌、最灿烂的篇章。”

  

  当时,西南联大以学问为上,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一堂课,是朱自清、闻一多们讲解文学和诗词;另一堂课,是冯友兰、陈寅恪们讲解哲学和国史。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从西南联大的校园走出许多杰出人才,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力量。

  

  5000年文脉,3000年诗韵,都是中华文化无尽的精神源泉,它滋养着这片土地,使得新的生命在这里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当我们打开任何一部文化经典时,都会为祖先们发现的秘密、总结的知识和提供的方法而感到惊叹。这些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1.从《诗经》的“思无邪”中,我们看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句话意味着“不虚假”,这是诗情的本质,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诗经》告诉我们,古人已经开启了调查研究的风气。他们用诗歌来表达情感,国家则通过诗歌来了解民众的意见和需求。例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等诗句,表达了人们对“婚姻自由”和“反贪腐”的愿望。诗歌不仅滋养了人心,还起到了教化人的作用。

  

  2.《易经》中的“辩证法”,向我们展示了“对立统一”的规律。

  

  在《易经》中,阴与阳、乾与坤、坎与离、否与泰等元素相互对立,但又统一在完整的八卦体系中。此外,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根源和表现。黑格尔在他的自传中也提到,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和逻辑结构受到了中国卦爻阴阳消长转化的影响。

  

  3.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发展规律”。

  

  他指出,“道”是万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名”是千变万化的世界。老子还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孔子在《论语·述而》中也强调了人生道路的选择和遵循发展规律的重要性。他提出,“志于道,据于德”,意味着人生应该选择正确的道路,遵循发展规律,同时也要注重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鲁迅也曾评价说:“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4.《论语》中的“仁礼中”,为我们提供了做人的准则。

  

  “仁”涉及伦理道德,包括亲和、友善、博爱和仁政等;“礼”则涉及社会政治,涵盖礼貌、礼仪、礼教和礼制等。孔子曾经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这表明通过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礼制建立各种典章制度,通过礼教唤醒人们的内心的重要性。“中庸”则强调认识方法,主张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它鼓励人们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来提高认识和理解。

  

  5.从《孟子》的“性善论”中,我们认知了“人的本性”。

  

  《孟子》一书的核心思想是“性善论”和“民本观”。“性善论”是指人出生时,本性就是善良的。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都源自人的本性和内心。通过学习,人可

  以成为有德行的君子和豪杰。“民本观”则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国家应将人民置于首位,实施仁政,保障人民的权益。

  

  6.从《荀子》和《韩非子》的“性本恶”观点中,我们汲取了法治建设的启示。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他们追求私利、迷恋权力、贪图享乐、喜欢声色。如果不用礼义教导,不用法制约束,社会秩序就会混乱。他的学生韩非子也认为,人的本性是贪婪,“恶劳而好逸”,因此需要用严刑厉法来约束民众。

  

  荀子和韩非的法治思想在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韩非“以法为本”的主张,特别是“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对后世的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7.我们从《楚辞》的“上下求索”中学习到了“浪漫主义”。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高峰。《诗经》引领了现实主义的方向,《楚辞》则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

  

  在《楚辞》中,神女、天帝、风神、山鬼等形象都源于作者的丰富想象。作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天地鬼神,展现出无拘无束的漫游四方的意境。诗中有我,我中有诗,情感炽热、昂扬,笔法细腻、深沉。作者描绘了现实的冷酷无情与美好理想的差距和无奈,使得《楚辞》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一道独特风景,启发了后人奋发向前,不断探索。

  

  8.从《山海经》的“远古文化”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放眼世界”。

  

  《山海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百科全书,详细记录了远古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河流、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以及宗教、民俗、气象、动物、植物、医药、矿藏、考古等方面的知识。它不仅讲述了众多神话故事,还记述了中华先民在文明进程中的一些重要科技成果。如在《大荒经》中就有“后稷传播百谷”“叔均始作牛耕”“义均始为巧垂”等记载。因此,阅读《山海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上古文化和历史。

  

  9.从《鬼谷子》的“纵横捭阖”中,我们领悟了“收放自如”的道理。

  

  《鬼谷子》的核心思想是“纵横”和“捭阖”,“纵横”代表“收放自如”,而战国至秦汉时期出现了很多擅长外交辩论的纵横家,他们所用的便是《鬼谷子》中的纵横之术。“捭阖”的含义是开合,捭为拨动,阖为闭藏。一开一合,既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也是纵横家实施权变的依据。

  

  五行阴阳开天地,纵横捭阖定生息。宏图一展惊风云,霸业千秋震乾坤。

  

  《鬼谷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汇聚了国人心理揣摩、演说技巧和政治谋略的精华。

  

  10.在《孙子兵法》的“挑战规则”中,我们学会了“出奇制胜”。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战略书籍,尽管它主要关注的是军事战略,但它充满了斗争的智慧和艺术,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中形容《孙子兵法》的文辞“如珠玉般璀璨”。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表示:“纵观各类兵书,无出孙武之右。”时至今日,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处理国际关系,都需要运用斗争的艺术。

  

  没有人能够永远保持年轻,但永远有年轻人涌现。为使民族永远充满活力和青春气息,我们必须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给青年一代,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正如《正青春》歌中所唱:“同学们,我们这一代可以振兴国家,书生意气正张扬;我们生逢其时,何其幸运,怀抱着高远的志向,成为国家的栋梁。”

  图/谭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