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学·经典

讽刺与幽默 2023年12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佛沿丝路来

文/李向伟 图/肖文津 《 讽刺与幽默 》( 2023年12月01日   第 13 版)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货物流通,也极大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向世界各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中华文化也不断吸收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成果,更加丰富多样。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

  

  东汉永平八年(公元65年),汉明帝派蔡愔和秦景等十余人赴天竺(古印度)求佛法。蔡愔等人沿河西走廊一路向西,进入西域,历经千难万险,翻越葱岭到达大月氏国(今阿富汗一带),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并获得了佛经和佛像。在蔡愔等人的一再劝说下,摄摩腾和竺法兰同意前往中国传播佛法。他们用白马驮着佛经和释迦摩尼像沿着丝绸之路回国,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抵达洛阳。

  

  汉明帝非常高兴,给两位天竺高僧非常高的礼遇,让他们居住在掌朝贡庆吊典仪的官署鸿胪寺。第二年,又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修造僧院,供天竺高僧传教译经。僧院因“白马驮经来,初止鸿胪寺”而取名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寺院,被称为“天下第一祖庭”。之后,“寺”逐渐演变为佛教和其他一些宗教庭舍的专有称呼。后来清真寺等也沿用了这个名字。

  

  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年已65岁的僧人法显为了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寻求戒律。他从长安出发,西出阳关,进入西域,历尽艰辛,成功抵达天竺。法显在天竺前后历经13年,游历30余国,习经传法,传播中华文化。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乘印度商船沿海上丝绸之路回国。义熙八年(公元412年)抵青州即墨(今山东青岛)。法显65岁出游,回到祖国时已经78岁,在这13年中,跋山涉水,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他在《佛国记》中描述:“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

  

  北魏神龟元年(公元518年),临朝称制的灵太后派宋云和惠生从洛阳出发,到西域求经。两人经河西走廊,过鄯善、于阗,翻越葱岭,到达亁陀罗(今印度域内古国)。正光三年(公元522年),携大乘经论170部返回洛阳,历时3年零4个月。宋云等人在西域诸国经常宣扬中国文化,曾当面向乌场国王讲述孔子、老子、庄子学说。回国后,著有《魏国以西十一国事》。

  

  佛教在中国生根开花,不断传承创新,发展出许多支脉流派。“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佛教在中华大地上繁荣发展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