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学·经典

讽刺与幽默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边地两雄关

文/李向伟 图/肖文津 《 讽刺与幽默 》( 2023年11月24日   第 13 版)

  丝绸之路通过河西走廊至敦煌向西有南、北、中三条通道,西汉武帝时在此设有两个关口,谓之阳关和玉门关。汉代设在边境的关口类似于今天的海关,出关即进入化外之地,因此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说。

  阳关在今天敦煌市西南约70公里处的古董滩附近,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汉代时,出阳关向西,沿昆仑山脉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楼兰、于阗、莎车,翻越葱岭可达大月氏、安息、大秦等地,阳关道又称于阗道或天山南道。

  昆仑山脉融化的雪水滋润着阳关道。这里水源丰沛,绿洲众多,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美中不足的是,这里的楼兰等国易受匈奴势力影响,时局摇摆不定,汉使或商人被扣押甚至被杀害的情形时有发生。大概缘于此,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在诗中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激奋之语。其实,“楼兰”只是一种指代,王昌龄所在的唐代,楼兰国早已湮没在了历史的烟尘中。

  阳关的丝路遗迹众多,有古阳关遗址、阳关烽燧、阳关古道、寿昌城遗址、汉长城塞墙遗址等,仍可让人回味天高地阔、雄关高耸、战旗猎猎的大汉雄风。

  玉门关位于敦煌市西北约80公里处,是从敦煌出发向西进入西域的丝路北道的重要关口。从玉门关出发,向西沿天山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车师、姑墨、疏勒等地,翻越葱岭可达大宛。

  玉门道又称天山北道,自然条件相对艰苦,但受匈奴势力影响较小,较为稳定,使团、商旅多经此道,人来客往,繁华如织。《后汉书·西域传》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西汉的张骞、东汉的班超出使西域走的也都是这条道。

  今天的玉门关有被称为“大方盘城”“小方盘城”和汉代长城的遗迹,汉代的玉门关究竟在哪里,曾经说法不一。1907年春,“小方盘城”出土一枚书有“玉门都尉”字样的汉简;1943年初,该地又出土了记载着“酒泉玉门都尉”的汉简。至此,基本可以确定:“小方盘城”即为名扬天下的汉代玉门关遗址。据考证,“大方盘城”为河仓城,是汉代玉门关、阳关守关将士的后勤仓库。

  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微,两关也逐渐荒废。到了明代,陆上丝路重新兴盛,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在敦煌拔地而起,成为河西走廊西出口新“锁钥”和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