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学·经典

讽刺与幽默 2023年10月0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清美寒露

文卢恩俊 图朱慧卿 《 讽刺与幽默 》( 2023年10月06日   第 13 版)

  寒露,一个“寒”字,点出了这个节气的特点。二十四节气里,寒露是第一个出现“寒”字的节气,有它打头,一个比一个寒冷的节气接踵而至了。

  

  寒露来了,秋正向季节的深处走去,如果说白露是“露凝而白”的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露寒为霜”的凉爽天气向寒冷的转折了。“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白居易的诗说的就是此时露气寒冷,尽管早晨依然可见露珠晶莹闪光,但此时的露珠已寒光四射,是谓“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即将转化为霜了。白居易的《暮江吟》这样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全诗生动勾画了红日西沉、夜露降临、新月东升的秋江景色,堪称一幅着色的寒露秋江图。

  

  “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乃寒露物候中的三候。“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唐代元稹的这首《寒露九月节》就是围绕三候的特点,描写寒露时节景物的独特之美。一候正是鸿雁南迁的时侯。“鸿雁来宾”,说的是“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们,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浩浩荡荡随着太阳向南飞迁。李商隐的《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则让我们感受到寒露月夜景色的美。二候当为深秋,雀鸟都不见了,人们在海边能看到很多蛤蜊,看上去就像雀鸟似的。《周书》记载:寒露,后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古人看到黄雀成群地飞往大海,在海面上一番盘旋飞舞之后不见了,然后不久,却在海里发现了与它们相似的蚌蛤,于是认为黄雀变成了蚌蛤。三候菊花普遍开放。寒露时段正值农历九月,古称菊月,此时万木萧瑟,落叶纷纷,唯有菊花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以长寿之花著称,且为凌寒不屈品格的象征。

  

  “机鸣舂响日暾暾,鸡犬相和汉古村”(唐代卢纶)。寒露,在农忙里化作飞溅的热汗。俗语有“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也有“过了寒露,秋粮入库”的说法。熟秋的气息弥漫于天地间,秋天的时间更加沉甸甸起来,正当诗人为初来乍到的秋寒悲叹的时候,农人却把整个身心埋在深秋里,让寒凉的露珠和蒸腾的汗珠碰撞着金色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