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学·经典

讽刺与幽默 2023年08月2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醉美人间处暑时

文/马晓炜 图/孙宝欣 《 讽刺与幽默 》( 2023年08月25日   第 13 版)

  倘若说立秋只是轻敲了一下秋天的门,那么,处暑则意味着跨入了秋天的门槛。自此,渐浓的秋意将引领我们领略天高海阔、云卷云舒的秋日美好。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到了处暑,虽然新凉在望,但是中午气温还是比较高的,民间有“处暑处暑,热死老鼠”的说法。温度真正降下来,需等待秋雨的催化,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要穿棉”之说。对于经过“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煎熬的人们来说,好不容易盼到立秋,但热情如火的骄阳,似乎让人感知不出秋的存在,立秋只是在名字上给人一种精神寄托。而处暑就不一样,在秋风、秋雨的围攻下,过不了几日,“秋老虎”必将落荒而逃,遁入草木山林,清凉之秋正在招手。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从古至今,这美好的秋日是属于处暑的,徐徐秋风,微微凉意,备受诗人词客的追捧,纷纷用生动的笔触,点赞处暑的清凉之美。唐代孟浩然在《初秋》中写道:“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唐代杜牧笔下的《秋夕》多了些意境:“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经过两位诗人的勾画,远隔千年,穿越时空,也能使读者感受到古时秋的凉爽。以不同的心境体会秋天,结果也是大不相同,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不也是如此吗?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进入处暑,人们容易出现口鼻干燥的燥症。此时,唯有味蕾中的那些美食,方能起到祛火降燥,贴“秋膘”的功效。自古民间处暑就有吃秋梨、吃鸭子和熬制药茶等习俗。故农谚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七月半鸭,八月半芋。”我生活的南京市就素有“鸭都”之称,金陵板鸭和盐水鸭,久负盛名。那皮白油润、肉嫩微红、香鲜嫩滑的盐水鸭,风味真是一绝,使人食欲顿开,而老鸭汤具有清热安神、滋阴润燥的效果,俗话说:“嫩鸭湿毒,老鸭滋阴。”处暑时节,让我们来碗美味老鸭汤,感受下生活的仪式感吧。